36歲的平安正在邁向“不惑”,69歲馬明哲的人事棋局則愈發精道。
2024年1月,中國平安內部發文,董事長馬明哲任中國平安集團戰略發展中心主任,付欣不再任戰略發展中心主任一職。這個戰略發展中心是平安集團層面戰略管理和改革創新的組織推動部門,也是高階人才的培養基地,馬明哲由此被外界調侃稱為“最牛部門總”。
作為中國平安創始人、董事長,馬明哲上一個主要頭銜是集團CEO。不過,從2020年6月起,他宣佈辭任CEO一職,轉而主要負責公司戰略、人才、文化及重大事項決策。此次馬明哲“再出山”,是否釋放更多訊號?這位金融“大佬”,又有何心事?
馬明哲的“三駕馬車”何去何從
去年底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成為很多金融機構的“必修課程”。一些內部人士向南都灣財社記者透露,如何響應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做好金融的“五篇大文章”,是馬明哲需要重點籌劃的大方向,也由此推動戰略升級和加強人才培養。也就是說,強化綜合金融頂層設計、與國家金融戰略同頻,或是馬明哲此番“履新”的本質所在。
馬明哲
馬明哲一向深諳人才之道。從某種意義上,人才方陣的運籌帷幄,也是他盤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過去的2023年,中國平安經歷了高管大變陣。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馬明哲倚重的“三駕馬車”,即三位聯席CEO,都有變化。其中,姚波和陳心穎先後辭任,集團總經理謝永林不再主管平安銀行具體事務,而專注於集團板塊。
如果梳理時間軸看,人事變動可謂頻繁:
2023年1月1日,張智淳出任中國平安首席財務官;4月26日,平安體系內屬於“70後”少壯派姚波辭任中國平安聯席CEO、常務副總經理等相關行政職務,轉任非執行董事。彼時,平安方面解釋稱,“個別管理層的變化,不影響平安經營管理的長期持續穩定”。6月,中國平安審計責任人兼稽核監察部總經理胡劍鋒出任集團黨委書記。
姚波
同月,中國平安副總經理冀光恆出任平安銀行黨委書記、行長,原行長鬍躍飛卸任。不久前,冀光恆剛被任命為平安銀行黨委書記。平安集團總經理、聯席CEO、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不再兼任銀行黨委書記。這個組合拳意味著,“五萬億級”平安銀行的掌舵者已經明朗。一個細節是,在去年8月的平安銀行年中業績說明會上,此前一直處於C位的謝永林首度缺席。
時間來到多事之“秋”。2023年9月27日,中國平安突然釋出公告稱,聘任郭曉濤出任該公司聯席CEO,同時,董事會接受陳心穎因個人及家庭原因辭任聯席CEO兼常務副總經理的請求。同日,平安產險董事長兼CEO孫建平接替郭曉濤出任集團首席人力資源執行官。9月28日,汽車之家董事長兼執行長龍泉出任平安產險黨委委員、書記,接班孫建平。
陳心穎
到此,2023年中國平安核心高管“大換防”暫告一段落。作為平安最年輕的管理層之一,聯席CEO陳心穎的辭任宣告一個使命的結束,郭曉濤的履新也映證了平安注重複合型幹部人才理念的轉變。
據南都灣財社記者觀察,10年在職期間,陳心穎深度參與平安科技戰略規劃升級,推動平安從綜合金融公司轉型成為“金融+科技”公司。同時,她深度參與制定並推動了壽險改革及醫療養老戰略。據記者觀察,不論是金融科技,還是壽險改革,都是這艘“十萬億級巨輪”的重要驅動引擎。
窺斑見豹。2024年1月中旬,中國平安披露2023年全年保費資料,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8006.95億元,穩步增長4.1%。作為其中關鍵指標,壽險及健康險個人新業務保費收入1284.27億元,同比增長超24%。與此同時,經過三年改革陣痛,平安的壽險渠道轉型也成效顯現。
同樣從這個月起,陳心穎正式辭任聯席CEO,轉任非執行董事。換而言之,作為馬明哲從麥肯錫“挖”來的“外腦智囊”陳心穎,她在十年“趕考”路上,用資料完成了一次體面的謝幕。
保險圈“黃埔軍校”的馭人之道
對於陳心穎的繼任者,郭曉濤的履歷同樣漂亮。他2019年9月才加入平安,曾任平安產險常務副總經理,集團首席人力資源執行官。在加入平安前,郭曉濤曾任波士頓諮詢全球合夥人兼董事總經理等職,擁有大型金融、醫療集團戰略轉型升級、數字化運營及改革、科技創新等方面的豐富經驗。
耐人尋味的是,平安在公告中稱郭曉濤是“集團重點培養的複合型高階潛力幹部”。按照規劃,他將負責主導平安“醫療養老”戰略及科技業務相關戰略,同時分管保險事業群及相關成員公司,並深化推進平安的數字化賦能。
郭曉濤
郭曉濤的履歷背景,再次佐證了馬明哲對於國際諮詢機構的情有獨鍾。值得一提的是,郭曉濤也擔任戰略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一職,與馬明哲在這個新部門“搭班子”。
被認為是保險圈的“黃埔軍校”,平安的人才輸入輸出模式一向值得品道,讓外界更好窺探馬明哲的人事棋局。據南都灣財社記者觀察,目前平安高管成員主要有三個路徑:邀請外部頂級諮詢公司外腦加盟、內部核心管理人員提拔晉升、體制內高階幹部或金融機構高管“空降”。從去年的變化看,這個邏輯暫未改變。
但是,高層矩陣依然有微妙之變。在中國平安官網,記者看到,以集團層面為例目前有14位高管,其中5人是近10年入職的“空降者”,至少6人入職超過25年。新人和老人同時活躍在管理中樞,形成鮮明格局。
不過,重點培養複合型高階潛力幹部,發掘具備專業化、年輕化且經多個崗位磨鍊“鍍金”的人才,才是近年來馬明哲和中國平安佈陣人事棋局的重要內涵和深意所在。
一直以來,中國平安對外界強調,公司“擁有完備的經營管理決策機制和健全的人才培養體系”,這背後這折射的是馬明哲的馭人之道。有業內人士表示,馬明哲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人才的識別、引進、培養和發展工作中。因此平安把“人”作為資源來經營、開發、配置,以人力資源的持續增值來推動公司價值的增長。
馬明哲日前也坦言,30多年來,中國平安探索和借鑑國際領先的公司治理理念,建立起了一套國際化標準、本土化特色的治理機制。
“老舵手”的天然審慎和危機意識
這位把脈戰略航向的“部門主任”,對於危機和困境,總有著與生俱來的天然敏感和審慎。
南都灣財社記者留意到,早在2010年,馬明哲在一篇內部講話中這樣誠懇地自我剖析:回首平安走過的歷程,我們無論是申請成立、到全國開疆拓土、到8年分業長跑,還是後來探索綜合金融,跨入銀行業,以及後臺整合,H股、A股上市等等,每一步我們都是越過重重困難、歷盡千辛萬苦走過來的。以至於一旦有什麼重大的專案,輕而易舉地成功了,我會非常地不踏實,心裡反而會忐忑不安。
2018年,馬明哲在平安的30歲生日上如是表明心跡:“三十年艱苦而充實的歷程,我們一路走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置身商海創業沉浮近40年,馬明哲深知“小心駛得萬年船”。在去年3月中旬的年度業績釋出會上,馬明哲罕見發聲,傳遞了他對“穩”字堅如磐石的信念:未來保持20%不太可能,但雙位數增長是可以的,實現可持續、穩定的增長,而不是大起大落。
沒有戰略遠見,如何駕馭巨輪?兩個月前,馬明哲拿到了香港董事學會授予的年度“傑出董事獎”,這是他第四次領獎。評審團給他的評價正是,“具有強大的商業敏銳度,專注於長期戰略規劃、人才管理和企業管治,對外部環境變化有很好的感知”。
走過35年風雨,平安下一步的改革動向備受外界關注。無論如何,高質量轉型陣痛、保險業務板塊承壓、資本市場低迷、舊有增長模式乏力等,都是中國平安亟待解鎖的難題,更是馬明哲需要直面的挑戰。
採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