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劉曉博
大城市中,哪幾個消費下滑最多?
答案你絕對想不到,它們是:上海、北京、香港!
是的,中國5大一線城市裡最強的三個。
先看上海:
剛剛公佈的11月資料顯示,當月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滑了13.5%,其中“用的商品”下滑了20.3%!
北京下滑得更厲害:
北京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滑了14.1%,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網上銷售額竟然下滑了22.4%!
這的確令人吃驚:北京和上海到底發生了什麼?
這跟兩個因素有關:第一,今年的雙十一大促銷提前了將近一個月;第二,京滬本身的消費的確在萎縮。
每年的雙十一網上大促銷,往往集中釋放一批購買力。但今年各家電商平臺為了爭奪市場份額,紛紛提前搞促銷。
其結果是,下半年積累的購買慾在10月集中爆發,到了11月消費者開始捂緊荷包。
但如果你把10月、11月兩個月資料加起來,跟去年同期相比,就會發現上海、北京的資料依然是下跌的。
2023年的10月和11月,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121.9億元,今年10月和11月加起來是3056億元。兩個月累計同比下滑幅度為2.1%。
2023年的10月和11月,北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760.4億元,今年10月和11月加起來是2558.8億元,同比下跌了7.3%。
上海和北京前11月累計的消費資料,分別同比下降了3.1%和2.8%。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全國前11個月消費資料,是同比上漲了3.0%(下圖)。
為什麼兩大一線城市的消費,跟全國是背離的?
可能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第一,北京上海的資料比較真實。
第二,部分京漂、滬漂離開了,北京、上海實際生活人口比去年有所下降。
第三,到北京上海旅遊、出差的人減少了。今年很多企業、體制內的單位都大幅降低了出差補貼標準,圍繞北京、上海進行的全國性商業活動有所減少,其他城市商務人士去北京上海出差的興趣下降。即便去了,花在請客吃飯或住賓館上的費用也減少了。自費的遊客,花錢也沒有以前“衝”了。
北京上海的消費,很大程度是靠商務人士支撐的,最近幾年無論是外商還是內地客商到京滬的消費能級、數量都出現了明顯萎縮。
第四,北京上海今年最近幾個月樓市回暖比較明顯,買了房子的人開始節衣縮食了。
第五,北京上海本地居民也變得更節省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上海今年前三季度住宿餐飲業出現了全行業虧損,一共虧了8.5億元。
北京住宿餐飲業前10個月利潤降幅超過50%,從業人員減少了1.4%。
在各大城市中,香港消費下滑也是比較顯著的。
下面兩張圖來自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
截至今年10月,香港零售業銷售額同比下降了2.9%;第三季度,餐飲收益同比下降了1.3%,住宿服務收益指數下降了10.2%。
你要知道,從去年3月開始,香港就掀起了北上深圳消費熱潮,平均每天有大約20萬香港人到深圳“一條龍式消費”,除了吃飯、購物、按摩、娛樂外,還帶著採買的食物返回香港。香港各大旅行社開通的到深圳購物消費一日遊,也異常火爆。
所以2023年,香港住宿餐飲業就出現了顯著下跌。今年的下跌,是在去年較低基數的基礎上出現的。
影響香港零售、住宿、餐飲的除了本地居民北上消費外,內地和海外居民到香港從事商務活動和旅遊的人數也下降了。
以香港機場為例,疫情暴發之前的2018年,前10個月機場客運量為6220萬人次,而今年1到10月只有4400萬人次,只恢復了71%。
最近1年時間,香港放寬了內地居民到香港旅遊的限制,甚至對深圳居民恢復了真正的一簽多行。此外,就是推出了優才、專才等吸引人才的計劃,成功吸引了一批內地人才,但尚未扭轉香港消費的下滑。
相比北上港,深圳、廣州、杭州、成都、蘇州、南京等大城市的消費情況要好不少,至少沒有下跌。
在深圳,今年1到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80.82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商品零售增長0.9%,餐飲收入增長1.2%。
考慮到每天有超過20萬香港人到深圳消費,如果剔除這個因素,深圳消費、餐飲增長並不明顯。
在廣州,1-10月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56.83億元,同比增長0.5%,其中批發零售同比增長0.4%,住宿餐飲增加1.4%。
在杭州,1-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54億元,同比增長3.0%;其中商品零售增長3.4%,餐飲收入增長1.3%。
成都1到10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6%,餐飲收入增長6.2%。
蘇州1-10月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1%,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同比增長3.9%。
由此可見,這一輪消費下滑最嚴重的,是商業、旅遊活動最頻繁、檔次最高的北上港。
當外資流入減少,內迴圈中高層次商務活動減少的時候,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北、上、港這三個門戶樞紐。
所以,北、上、港消費(尤其是住宿餐飲)是經濟的風向標。只有當這三個城市反彈的時候,經濟才算企穩、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