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還是中國前十大富豪,身家一度力壓許家印的地產大佬盧志強及其一手打造的“泛海系”最終還是沒等來好訊息。
2月7日,*ST泛海(下稱泛海控股)公告,公司股票已被深交所決定終止上市,當日摘牌。
公告提示,公司在股票摘牌前派發的現金紅利,因投資者股份被質押、司法凍結或者股份未託管等原因暫未發放給投資者的(如有),公司在股票摘牌後繼續委託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結算”)保管和發放。
而對於因質押、司法凍結原因未派發給投資者的現金紅利,自股票摘牌至主辦券商在退市板塊申請初始登記前,質權人、有權機關等可透過主辦券商申請辦理該部分現金紅利的解除質押、協助執法等業務,也可透過中國結算深圳分公司櫃檯、最高院查控網和券商渠道申請辦理。因股份未託管等原因未派發的現金紅利,投資者可透過中國結算北京分公司或深圳分公司申領。
泛海控股被摘牌
董事長被罰沒2200萬
2月6日晚,泛海控股釋出公告稱,公司股票已被深圳證券交易所決定終止上市,將在2024年2月7日被摘牌。
公告稱,2024年1月26日,(以下簡稱“公司”)收到深圳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深交所”)《關於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深證上〔2024〕76號)。鑑於公司股票被深交所決定終止上市,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關於退市公司進入退市板塊掛牌轉讓的實施辦法》等的相關規定,公司應當在股票被終止上市後及時做好相關工作,以確保公司股份在摘牌後四十五個交易日內可以進入全國股轉公司代為管理的退市板塊掛牌轉讓。
同日,公司還收到董事長欒先舟通知,後者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以下簡稱“北京證監局”)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2023〕24號)。因北京證監局認定欒先舟存在於2016年內幕交易股票及洩露民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內幕資訊的行為,欒先舟據此申請聽證並提出申辯意見,北京證監局對欒先舟及其代理人的申辯意見不予採納。
依據2005年《證券法》第二百零二條的規定,北京證監局決定:(一)關於內幕交易行為,責令欒先舟依法處理非法持有的證券,沒收違法所得約564萬元,並處以約1691萬元的罰款;(二)關於洩露內幕資訊行為,對欒先舟處以4萬元的罰款。
從2020年到2022年,泛海控股歸母淨利潤分別虧損46.2億元、112.5億元、115.4億元,總資產從1800多億元下降到1052億元。2023年前三季度,泛海控股歸母淨利潤為虧損68.9億元。從2020年起的3年多時間裡,泛海控股已經虧損超340億元。三季報顯示,截至2023年9月末,泛海控股總資產仍有近千億,但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為-120.54億元(未經審計)。
重整宣告失敗
分析人士:可能面臨破產的命運
2023年4月21日,獅王資產以泛海控股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具備重整價值為由,向北京市一中院申請對公司進行預重整。4月27日,北京市一中院決定對公司啟動預重整。
去年6月30日晚間,泛海控股公告稱,公司預重整工作全面有序推進,正在積極開展債權申報與審查、財產調查、審計與評估、主要債權人溝通、重整投資人公開招募等事項,已有13家意向投資人提交報名材料。公司下一步將配合繳納保證金的合格意向投資人開展盡職調查,並積極開展投資方案磋商等相關工作。
然而,去年12月1日晚間,泛海控股公告稱,根據北京市一中院出具的《決定書》,預重整期間,臨時管理人經調查發現泛海控股作為上市公司已不具備重整可能,並申請北京市一中院終結泛海控股預重整程式。據此,北京市一中院決定終結泛海控股預重整。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人士認為,這也基本宣告了泛海的終局,即可能面臨破產的命運。
與此同時,深交所向泛海控股董秘陸洋發出監管函,指其對泛海控股相關違規行為負有責任,主要包括泛海控股重大債務逾期未及時披露,部分債務融資資訊披露不完整、不準確且決策程式不符合相關規定,未及時披露子公司股權質押的情況等。
實控人曾是中國前十大富豪
身家一度力壓許家印
作為“泛海系”的掌舵人,盧志強1952年出生于山東威海,1985年“下海”創業。1998年,盧志強旗下的光彩事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借殼上市。此後,經過股權變更,公司股票簡稱從光彩建設變為泛海建設。
房地產一度是泛海的主營業務。到2013年,泛海建設的房地產銷售收入為人民幣58.44億元,公司專案分佈在北京、武漢、上海、深圳、杭州、青島、大連及美國洛杉磯等多個國內外城市。
2014年初,泛海控股董事會作出企業戰略轉型發展的決策,由單一的房地產上市公司向涵蓋金融、房地產、戰略投資等業務的綜合性控股上市公司轉型,公司名稱也變更為泛海控股。
此後,泛海便開始不斷購入金融資產。僅2014年,泛海便收購了民生證券約73%的股權(後來持股比例一度達87.65%),發起成立民間投資平臺公司中民投,並參與增資大股東旗下信託平臺民生信託,間接持有25%股權。在香港市場,泛海控股則收購了李嘉誠旗下的和記港陸71.36%股權,即後來的中泛控股。2015年,泛海控股收購香港上市公司時富金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40.71%股權,並以不多於17.85億元收購民安財產保險有限公司部分股權,進軍保險業。2016年,泛海又斥資75億元增持民生銀行,並投資設立民生金服控股、增資民生期貨等。
短短三年間,泛海已涉足銀行、證券、信託、保險等行業,金融板塊初具雛形。
盧志強重返臺前,也展現了泛海控股發力金融領域的決心。2014年1月,盧志強的泛海建設董事長任職期滿,韓曉生接任,期限為三年。但僅僅一年多後的2015年5月,盧志強重新當選董事長。同時,來自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領域背景的多名高管進入董事會。
新董事會對泛海控股的機構設定進行了調整,設立十一個職能管理部門及八個產業集團總部。其中,八大產業集團涵蓋網際網路金融、保險、證券、信託銀行、資本投資、電力、房地產開發和不動產投資管理。時值中國企業“出海”熱潮,泛海也加碼海外資產,陸續收購了美國洛杉磯、夏威夷等地的地產專案,及印尼電廠專案、美國通用金融公司(Genworth)、美國國際資料集團(IDG)等。在此過程中,泛海減少了在國內房地產領域的新增投資。
從收入規模及構成看,彼時泛海的轉型是成功的。2014年,房地產業務營收佔總營收的比重超75%,金融證券業務佔比則為20.4%。2017年,金融板塊營收首次超過房地產板塊。到2020年,房地產業務營收佔比一度下降至15.19%。截至目前,泛海控股的營業收入構成為保險行業佔比56.15%,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業佔比42.72%,信託行業佔比0.59%,證券行業佔比0.31%。
2014年到2020年,泛海控股的營收規模從80.8億元增長至140.6億元。而盧志強的個人財富也隨之水漲船高,在2015和2016年連續進入《胡潤百富榜》前十,身家力壓許家印。截至2020年,盧志強身家依然高達620億元,排名第66。
“奢侈”的收購行為也伴隨著高昂的代價。自2014年轉型以來,泛海控股的負債總額快速攀升,並在2018年底達到了1836.7億元。雖然當年泛海的資產規模超過2000億,但其資產負債率仍然保持在80%以上。
2017年,泛海佈局的房地產和金融業都面臨政策環境的變化。當年年初,房地產調控深化,市場交易隨後降溫。同時,隨著對各種金融亂象的打擊,嚴監管成為金融領域的主題,並延續到2018年。
此時,泛海控股的資金狀況也出現問題。受政策環境影響,2017年泛海控股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大幅減少74.2%。到當年年末,泛海控股的短期負債(一年內到期)約為335億元,公司現金流僅為180億元。
禍不單行。踩雷武漢金凰珠寶80億元假黃金案,加劇了泛海的困難,也被認為是公司債務危機的導火索。2020年5月,民生信託收到武漢金凰珠寶質押黃金檢測結果,一樁83噸假黃金案由此揭開。金凰珠寶憑藉這些表面鍍金、內部成分為銅合金的假黃金共獲取了金融機構約200億元融資,其中民生信託涉及40.74億元。在多方壓力下,民生信託及其他涉事信託機構對投資人進行墊資兌付,這也導致泛海控股2020年度計提約25.2億元信用減值損失,佔其利潤總額的比重達56.1%。疊加對海外部分專案及商譽計提減值準備、武漢房地產專案受疫情影響收入未達預期、匯兌損失,泛海控股於2020年由盈轉虧。
此外,民生信託還多次“踩坑”,遭遇了“中建五局蘿蔔章事件”、新華聯債券逾期、寶能信託違約等一系列事件。
除去“踩坑”的因素外,泛海旗下的金融業務盈利能力並不理想。例如,2019年至2020年,保險業務是其最大的營收來源,但該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59%、2.82%,遠低於其他業務板塊。隨後兩年,這一指標則為負值。2021年初,泛海控股旗下的民生財富出現到期無法兌付的情況,宣告“爆雷”。
為緩解資金壓力,泛海控股很早就開始出售資產進行回血。2019年初,泛海控股將“捂”了十幾年的北京泛海國際居住區1號地塊和上海董家渡專案出售給融創,彼時泛海稱,這標誌著“公司地產業務去化進入實質性階段”。但明眼人一望便知,回籠資金才是其更迫切的需求。2021年初,武漢的一宗專案被轉讓,總價為30.66億元。此外,泛海控股還將浙江專案及多個海外專案出售。金融資產也被出售。以被視為“泛海旗下最優質金融資產”的民生證券為例,由於泛海控股對山東高速的12.6億元債務逾期未還,2023年3月,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證券34.71億股股權上架法拍平臺,起拍價約58.65億元,最終國聯集團以91.05億元拍下。疊加此前的主動出售行為,截至去年6月底,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證券股份佔比已降至31.23%。 另外,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信託、民生銀行等金融資產股份也主動或被動地進行了出售,但也是杯水車薪。
隨著控股子公司武漢公司、民生信託、亞太財險等公司的部分股權或其名下部分財產被法院採取凍結、查封等措施後,泛海控股的自救在一定程度上已被打了死結。
曾經風光無限,身家力壓許家印的盧志強如今也已成為被執行人,涉案金額超80億,被限制高消費。而最新的《胡潤百富榜》中也已經找不到他的名字了。
編輯|段煉 蓋源源
校對|盧祥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上市公司公告、每經網(記者:陳夢妤)、證券時報、21世紀經濟報道、胡潤百富、企查查、公開資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