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爹在兩天時間,連下八道“急急如律令”,律令如火、律令如雷、律令如風、律令如山...
表達了一種強烈的緊迫感與呵護感,著實不容易。
牛鬼蛇神繳械投降,
市場應聲而漲。
“理智者”取得了抄底的短暫成功,而“動搖者”正在量價齊升的氛圍中變為了“跟風者”,假如“動搖者”還有餘糧的話。
這時候,有部分“理智者”可能因不確定性而轉為“動搖者”,也可能因利潤到手而落袋為安。
這才是底部最煎熬的,每個人都想成功,但“每個人”的風格迥異,構成了市場複雜而多變的風景。
“理智者”最喜歡的是高拋低吸,隨著市場的波動加大,這種跡象會愈發明顯。
很像一個慣有的老手,伺機而動,趁機拋售,又趁機抄底。
假如你是一個容易
“動搖者”或“跟風者”,要想“理智者”所想,或預判“理智者”的預判。
千萬別有“市場大逆轉了,還要啥腳踏車”的想法。
縱觀歷史,救市起碼有四種以上捷徑,看看近期已發了多少大力?
第一種央
媽輸血
此項由央媽主導。
一般市場與經濟構成正向關係,市場迭創新低,往往都是經濟最低迷的時候。
這時候,
救經濟也等於救市場。
央媽只需把寬鬆的預期,高高舉起,市場就會聞令而動。
從2023年年中開始,央媽把加權平均準備金率從7.6%,降到了7%,相當於釋放了1.68萬億元。
1年期貸款利率從3.65%,降到了3.45%,相當於融資成本下降了0.47萬億元。
還有累計增加了0.5萬億的PSL的平
兩用資金,以彌補早兩年降低存量的缺口。
三者勉強加在一起,算有2.5萬億元。
相比於當下280多萬億的M2來說,夠,是永遠不夠的。
第二種借債排雷
財爸慷慨解囊,
借明天的債,排昨天的雷,救今天的市。
萬億國債的聲音依然縈繞耳旁,偏居一隅的地方,捉襟見肘的窘境有所緩解。
然後,
因城施策...
“地方的事,還是由地方自己去善後
整個生態導向,由多年前的
“借雞生蛋、大幹快上”,轉向了“勒緊腰帶、量力而為”。
這種風格轉向,對於“疤痕效應”尚未過去的新興市場來說,打擊是巨大的。
第三種縫縫補補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1、
印花稅減半
去年8月,時隔15年,印花稅減半徵收。
可謂重大利好,急股民所急,想股民所想。
然而,這一屆的股民越來越聰明,他們清晰地知道印花稅在賬戶中的比重,更渴望一些大山壓頂的大招。
2、最佳化IPO
IPO上市開始實行逆週期調節,市場好多發一點,市場不好少發一點。
上一次股災時,證爹明明暫停了IPO,這一次沒有暫停,說明還未到“危急”時刻?
為了把
“危急”時刻“自我實現”,股民寧願割肉三尺。
3、規範
規範股份減持行為,存在破發、破淨,或分紅未達標的,不得到二級市場減持。
那時,我曾講過,一個誠心想減持的股東,辦法總比困難多。
除了上述外,還有限制量化、降低保證金,全面限制借券,禁止融券日內T+0,暫停新增轉融券等等。
縫補這一項,基本以證爹為主導,其修訂的規則最多。
但市場有自己的另一套邏輯,這反映了“可憐天下父母心”與“我的地盤我做主”之間的矛盾,也是階級代溝的另類體現。
第四種下場救人
從去年10月開始,匯金已經發布了三次下場救人的公告。
只不過,第一次是增持國有銀行,第二次是
增持ETF
,第三次則是擴大增持ETF的範圍。
增持股票,與增持ETF有什麼區別?
增持股票,股票會漲;但增持ETF,相關股票
不一定會漲。
前不久,日經ETF與美國50ETF,溢價高達20%,就表明了ETF與股價之間的脫鉤有多嚴重。
那麼,匯金為何不直接增持股票呢?
第一,ETF是一籃子股票,操作起來更為方便;
第二,不在一棵樹上吊死,是買ETF者的最大理由。
第三,匯金不想成為某隻股票的大股東,怕啥?會降低股票的流動性。
好,我們且當匯金是真心實意來救人的。
讓我們把時光拉回到2015年,匯金從7月開始增持,到9月底達到高峰。
10月之後,隨著市場的回暖,匯金開始減持,到2016年1月,市場創出新低。
所以,在救人之餘,獲利拋售是“理智者”最坦誠的寫照。
而本次,屢屢看見“匯金”的身影,卻沒見“證金”出來露一手。
是否認為現在還沒達到讓其下場的預期點位,或者是在做更壞的打算?
總之,底部是難熬的,
“熬”之最難書寫。
一旦榨乾淚“水”,立地成“人”,就能“傲”然屹立。
以上純屬個人情感展現,聊博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