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香港依舊是亞洲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
這些天來,香港市場的情緒相當悲觀。
恒生指數去年是亞洲表現最差的指數,連續第四年為投資者帶來負回報。與此同時,據中國香港房地產經紀公司中原地產稱,香港房價較2019年的峰值下跌了近25%。大多數分析師預計,在美聯儲開始降息之前,市場將進一步下跌。
國際投資者繼續被來自香港的悲觀新聞所淹沒。但重要的是,投資者不要忽視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持續重要性。
首先,中國香港是中國大陸以外全球最大的人民幣清算中心。香港處理了超過70%的跨境人民幣支付,遠遠領先於排名第二的倫敦(5%)。
根據環球銀行間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資料,鑑於人民幣去年超過日元成為跨境支付中第四大最廣泛使用的貨幣,這一點意義重大。隨著中國在全球貿易中所佔的份額接近20%,可以肯定的是,人民幣所佔的份額將在未來幾年繼續上升。
在進出中國內地的外國直接投資中,約有三分之二也要經過香港。隨著全球化更多地以區域為主體,企業在疫情之後尋求增強供應鏈的彈性,預計可以透過香港流入其他低成本製造業中心的投資數量將會增加。這將為本地和全球企業創造機會。
全球對人民幣更大的興趣也將對香港股市產生積極影響。香港股市一直在推動以人民幣計價的上市以及“滬港通”計劃,透過該計劃,海外投資者可以買賣中國內地股票。
參與企業上市準備工作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都預測,香港的首次公開募股(IPO)將在2024年從去年的低迷水平強勁反彈,可能產生超過100億美元的收益,使香港再次成為全球領先的IPO市場。
在股市之外,中國內地企業在香港的主導地位並沒有那麼強。
資料顯示,在香港有2100家內地企業,而日本企業和美國企業分別為1400家和1200家。同樣,在地區總部方面,247家中國公司在這裡設有中心,而美國公司為214家,日本公司為206家。
這表明這座城市仍然是全球商業中心,而不僅僅是中國的商業中心。這反映在城市需要和正在吸引的熟練工人方面。
這在基金管理行業也很明顯,有跡象表明,到2027年,香港可能超過瑞士成為全球最大的跨境私人財富管理中心。
香港仍然是國際基金管理公司、諮詢公司和私人銀行異常集中的地方。儘管有資金外流到新加坡的傳言,但香港仍遙遙領先於這個東南亞國家,其管理的資產規模約為2.2萬億美元,而新加坡為1.5萬億美元。官方資料顯示,去年香港有大約2000家持牌資產管理公司,而新加坡有1194家。
展望未來,大灣區倡議旨在將香港和澳門與廣東省的九個城市更緊密地融合在一起,這為投資者在香港站穩腳跟提供了另一個關鍵理由。
除此之外,交通聯絡和出行便利的改善預計將推動大灣區的gdp到2030年翻一番。粵港澳大灣區已佔中國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平均收入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對美國公司和投資者以及他其他國家的同行來說,認識到香港仍然是全球金融的重要參與者要好得多。近年來,這座城市可能有些悲觀情緒,但它仍然處於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