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李嘉誠在英國投資了3000億元,但仍得不到英國政府的信任。
農曆新年,英國政府給李嘉誠備了份“大禮”,宣佈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將重新審議李嘉誠旗下“三英電信”與“電信”合併的計劃。
給出的理由更露骨:“三英電信”的控股方長和集團是中國香港的企業。因為和中國有聯絡,所以不受英國信任。
當年,為了獲取英國政府的信任,李嘉誠不惜得罪內地,拋售了幾千億的資產。寧願背上“賣國賊”的罵名,也要把資產轉移到英國。結果,英國政府還是沒把他當自己人,拿了錢之後就翻臉了。
熱臉貼個冷屁股,真為李嘉誠感到尷尬。
其實,早在兩年前,英國就想對李嘉誠下手了,發起了多項對長和集團在英國投資的調查。
幸虧李嘉誠眼疾手快,一方面追加了20億英鎊的投資,一方面給英國員工漲了工資,暫時穩住了局面。
英國政府似乎養成了一種習慣,一旦缺錢了,便敲打下李嘉誠,讓後者共享更多的投資。
比如這次的“三英電信”與“沃達豐”的合併計劃,李嘉誠知道可能會引起某些英國人的不滿,主動提出合併後沃達豐佔股51%,自己佔49%,把大股東讓給英國人,想借此換取信任。
可惜,英國人不吃這套,這不農曆新年了嗎?李嘉誠不給英國人包個紅包說不過去呀!面對敲竹槓成性的英國人,李嘉誠長嘆一聲:還過個屁年!
這件事從表面上看英國人賺了,但實際上他們是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讓全世界睜大眼睛看清楚了他們所謂的“開放市場”究竟有多麼的虛偽!
英國人一直吹噓自己的市場是全世界最開放的,所有資金來去自由,沒有任何監管。所以,俄羅斯寡頭喜歡把賺到的錢存在英國,倫敦三分之一的頂級豪宅屬於俄羅斯寡頭。
大量的外來資金彙集在英國,形成了一個資本高地,讓英國有充足的資本玩錢生錢的金融遊戲。這就是為什麼英國不生產任何產品,卻可以向國人提供高福利的秘密。
但俄烏衝突後,英國人不顧“自由金融”的臉面,沒收俄羅斯富豪在英國的資產,轉送給烏克蘭。
反觀非洲的辛巴威沒收英國人的財產,充歸國有後。英國人就高喊“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發起對辛巴威的制裁。
自己沒收俄羅斯寡頭的財產叫“轉型正義”;自己被非洲國家沒收財產叫“非法侵佔”,雙標敢不敢再明顯點?
再看李嘉誠的遭遇。投資前,英國人向他承諾:我們非常公平、開放,任何產業都可以投資,沒有限制!
除了房地產外,李嘉誠最喜歡投資的是基礎設施,例如自來水、發電廠、手機網路等,這些都是人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東西,穩賺不賠。
但在內地,這些行業有很多壁壘,李嘉誠難以染指。
所以一聽英國人說什麼都能投資,李嘉誠立刻心動了,一口氣花了3000多億,買下了半個英國,其中就包括髮電廠、自來水廠、電信公司等基礎設施。
投資到位後,監管越來越多。漲價要監管、合併要監管、裁員要監管……說好的沒有任何限制呢?全世界最自由呢?
如同印度人一樣,英國人精心給李嘉誠佈下了一個“殺豬盤”。等你錢進來了,不怕你不服軟。
現在的英國政府猶如一個破落的八旗子弟,明明家底已經被掏空了,卻還要維持體面的生活,便利用別人的信任,四處打秋風。
法國、德國已經看透了英國人——本事不大,架子很大,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遲早會拖垮歐盟。
所以當英國人鬧脾氣,嚷著要退出歐盟,想換取更大利益之時,居然沒人挽留!英國人尷尬極了,只好假戲真做,狼狽地退出了歐盟。
如今,缺錢的英國人看了看被榨乾的俄羅斯寡頭,又看了看面色紅潤的李嘉誠,該“吃”誰?自然不言而喻了。
如果,李嘉誠不送上一兩百億的新投資,恐怕很難度過這個難關。
作者:江左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