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企業家
他希望,國科天成能做出紅外行業的“晶片”。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孫欣
編輯|姚贇
圖片來源|受訪者
“我玩的是資訊。”
羅珏典不精通生產,沒幹過研發。這樣的情況下,靠著馬斯克也奉為圭臬的“第一性原理”做出了一家紅外領域的民營上市公司:“你不需要研究得多麼深刻,也不需要所謂定性原理,工科的原理是相通的。”
羅珏典是國科天成的創始人,他舉例,“比如研發方面,它怎麼研發出來的?我不知道。但研發的什麼方向、什麼指標我得知道。同時,對要做的東西多長時間能做出來我也有一定概念。”
8月21日,國科天成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在此之前,國科天成曾因從提交註冊到結果公告僅用3天被廣泛關注。據瞭解,2022年6月10日,深交所受理國科天成上市申請,2023年4月21日透過上市稽核委員會,5月27日提交註冊,5月30日註冊生效。
據招股意向書介紹,國科天成是一家主要從事紅外熱成像等光電領域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業務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國科天成銷售人員在介紹產品效能
2014年,羅珏典創立國科天成,第一個專案是做北斗的導航專案,現在主要從事紅外熱成像等光電領域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業務,還有遙感資料應用、資訊系統開發和衛星導航接收機研製等業務。目前紅外熱成像的核心業務線有兩條:一條是製冷型紅外探測技術線,一條是非製冷紅外探測器業務線。
據華經產業研究院資料,民用紅外領域,目前國內實力較強的民營紅外企業主要包括高德紅外、海康威視、大立科技、睿創微納、久之洋、富吉瑞等上市公司。除了國科天成,作為龍頭的高德紅外也在佈局T2SL技術路線的製冷型紅外探測器,目前已具有型號研製及生產能力。
比起估值超百億元的高德紅外等前輩們,創立10年的國科天成依舊道阻且長。擺在羅珏典面前的,只有行則將至這一條路。
“開個價吧,不拿我的投資,不讓你出門”
這場12年前的面試,陸剛至今印象深刻。
聯想之星合夥人陸剛當時還是聯想控股孵化投資部的常務副總經理,面試中,他問了面試者羅珏典一個流程式的問題:你為什麼來這裡面試?
羅珏典回答:“錢你看著給!我就是來找創業專案的,過兩三年我是要創業的。”
這樣的面試陸剛經歷多次,大部分的答案均在陳述聯想之星的各種優點,而這次的答案卻不太一樣。這讓正埋頭翻看簡歷的陸剛,驚訝地抬起頭,意識到眼前的人分明是來找創業專案和投資資源的。
羅珏典這一回答,恰好擊中了陸剛對“野心”的判斷。陸剛曾給自己意願投資的創業者設定了“四個支柱”條件,排在第一的便是創業的“野心”。於是,羅珏典順利入職聯想之星,這也成為他創業的起點。
2年左右的任職,令羅珏典累積了不少專案,也在這個崗位如魚得水。就在這時,他向陸剛提出了辭職。
“公司投資的科技公司頗多,許多專案具備很強的科技領先性甚至有了一定的體量,羅珏典當時幾乎可以直接選擇意向公司去做CEO,為何執意選擇創業?”回憶起多年前的辭職,陸剛向《中國企業家》分享了當時的不解。
羅珏典和麵試時一樣坦誠,直言做CEO自己做不了主,難以掌舵。
陸剛眼看攔不住,直接說:“你公司融資嗎?別廢話,你開個價吧,不拿我的投資,不讓你出門,不讓你離職。”
2014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被提出,也是這一年全國首條以創新創業為特色的中關村創業大街正式開街。3W咖啡、車庫咖啡等門店內,投資人、創業者口中談論著網際網路、共享經濟、融資,創業、網際網路、硬科技風起雲湧,空氣中瀰漫著激情和希望。
那一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製造了美國融資額最大的IPO;滴滴打車獲得新一輪超過7億美元融資;百度借Uber入局,手機拼車軟體“愛拼車”宣佈在全國23個主要城市啟動第一輪“燒錢大戰”;還有一群北大青年成立了一家ofo公司,“小黃車”引爆共享經濟賽道。
但身處投資機構、熟知風口的羅珏典,並沒有選擇熱門賽道。
羅珏典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又是軍工家庭出身,這樣的背景讓他天然對軍民融合有著不一樣的情懷。2014年軍民融合展覽及論壇舉辦後,國防大學國防經濟研究中心相關專家學者撰寫了《中國軍民融合發展報告2014》,羅珏典感覺,時候到了。
放棄穩定的高薪工作投入創業,本就是一個冒險的做法,更冒險的是他選擇的賽道並非當時正在起飛的網際網路,而是週期長、回報慢、難度高的小眾賽道。
“情懷會比較重一些,理想化程度會比較高一些。”羅珏典自認自己比較穩重,對於這個當年的決策,他坦誠分析和家庭環境和成長環境有關,“說白了我得讓我爹看得起我,或者說要獲得內心的這種自豪感。”
不是大熱的賽道,且要進入的行業技術壁壘很高,羅珏典也非明星創業者,這讓陸剛遇到了一些小波折。國科天成的投資決策會上,因為這些原因,反對意見頗多。但陸剛很堅持:“我管他做什麼專案,這個人創業就是要投。”
陸剛告訴《中國企業家》,羅珏典有著難以形容的“水下特質”,他對羅珏典的喜好不只出於個人主觀感受,更是基於理性分析下的“喜歡”。
最終,羅珏典帶著陸剛的600萬元天使投資,走出聯想之星,開始了創業之路。
創業第一課,想得先要舍
曾因“做不了主,難以掌舵”選擇創業這條路的羅珏典,為了讓國科天成能繼續走下去且走得更好,讓出了最大股東的身份。
據企查查資料:2018年12月24日,北京空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持有國科天成18.9001%的股份,為最大股東。而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為北京空應科技的實際控制人,持股100%。截至11月28日,北京空應科技仍是國科天成最大股東,持有8.71%股份,羅珏典、吳明星兩位創始人分別以8.19%、6.16%位於第二、三位。
“作為一個剛起步且很小的民營企業去參與大型的導航專案,沒人會信你,我做什麼都沒有用,就算是把產品拿出來,給別人免費試用一下,都沒人願意去試用。”羅珏典回憶,信任和信用成為國科天成需要邁出的重要一步。
有了這重身份後,除了信任外,國科天成也享受到了額外的“福利”,最早在中國科學院內的光電院辦公,租金便宜,同時也能接觸到中國科學院內國家隊的研發人才。借力打力下,國科天成開始做北斗導航,加速了關鍵的技術研發期。
信任之外,賽道方面也遇到了問題。當時,羅珏典選擇入局的導航專案賽道,很快進入白熱化競爭。
2014年11月17日至21日,國際海事組織海上安全委員會第94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認可的航行安全通函,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進入全球無線電導航系統,這意味著我國的北斗衛星導航成為繼美國的GPS、俄羅斯的GLONASS之後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面對越來越擁擠的賽道,國科天成進入了關鍵生死期。為了成功存活下來,羅珏典不得不親手揮刀斬斷自己的嫡長子——導航產品研發專案,開始大幅做減法。直到2017年,國科天成從一眾研發方向中,定下了核心賽道——紅外。
國科天成生產人員在潔淨車間作業
“當時,他(羅珏典)說要從北斗導航、遙感等專案中最後確定為做製冷紅外,”對技術情況半懂不懂的陸剛可以確定的是,北斗導航賽道已經開始出現供應過剩,“企業創業除了要選擇風口,一定要選擇好隘口,找好易守難攻的點才能成為壁壘。”
鎖定方向後,紅外成為國科天成的核心技術。
據華金證券分析,國科天成目前已經是國內少數具備1280x1024等高解析度製冷型紅外產品研製生產能力的企業之一,區別於國內大多數紅外廠商選用的MCT探測器路徑,公司的製冷型紅外產品選用InSb探測器路徑,在中波段具備盲元率低、穩定性高的特點,由於Insb的使用稀缺性,使國科天成一直以來在行業內競爭格局良好。
持續做減法,往上游走,走到核心部件
入職聯想之星後,陸剛觀察發現羅珏典不太一樣,“他和創業者們打得火熱的同時,還敢於大刀闊斧提出尖銳意見。”
那時的陸剛判斷:“這個人大機率能成事。”
站在現在來看當時的決策,陸剛自然該慶幸自己的堅持——羅珏典確實腦子清晰,想得清楚,也幹得明白。
羅珏典對自己十年的創業歷程進行了總結:2014~2017年為生死存亡期、2017~2020年進入工程模式、2020~2023年是做產品、2023年開始往批次化發展。而這幾個階段,便是國科天成解決了生存問題,在市場上尋找方向後,不斷做減法逐漸堅定往核心走的歷程。
最初三年,羅珏典背靠中國科學院借力打力,在研發與試探中定下紅外技術賽道。2020年,活下來的國科天成,賺錢成為關鍵目標。
“當時哪個專案有錢就做哪個,一個工程接著一個工程地賺錢。”羅珏典回憶,國科天成開始不停“跑”專案,根據客戶要求去做系統定製化的服務,進入羅珏典所說的工程模式。
除了賺錢,讓國科天成不停接專案的背後還有競爭與成本壓力,羅珏典必須要“快”。紅外高科技行業研發週期長,一年當中接到專案的機會僅有2~5次,若沒有接到專案,廠房一閒置便是幾個月起步,成本壓力可想而知。
專案跑多了,“共性”逐漸顯現。羅珏典很快發現即使客戶們的詳細要求不同,但其中具有一定的技術共性。深諳第一性原理的羅珏典,開始將這些“共性”提煉並變成可操作性的產品——機芯、相機等整機產品。
2020年,國科天成成功研發並銷售紅外機芯、紅外熱像儀等產品,開始進入貨架產品的標準化銷售模式。3年中,國科天成守著貨架,不必再四處奔波做服務,而危機也藏在這份安穩中。
行業愈發成熟,機芯等產品的技術壁壘開始消減,國有企業也逐漸能做出機芯這樣的系統產品,此外做整機產品,企業靠著採購核心部件也可以完成,羅珏典意識到繼續做整機不是長久之計,很有可能會讓國科天成最終成為紅外行業的滄海一粟。
“就像做汽車,只有做變速箱這個核心部件,我才能夠深刻感受到變速箱技術和變速機制的變化能給汽車行業帶來哪些新的賽車型別,怎麼突破賽車極限等。”羅珏典舉例。
為了成為紅外行業的“變速箱”,羅珏典決定繼續往上游走,走到核心部件上,將整機產品打散,做探測器等核心部件。
2023年,對羅珏典來說是個關鍵的年份,國科天成在研發上往前邁了一大步。
透過投資南京國科半導體有限公司及成都燧石蓉創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並整合其業務,國科天成最終在銻化物II類超晶格材料製備及微納加工技術、超高真空封裝技術、晶片異質鍵合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成功研製出T2SL探測器。而大型紅外高科技集團,長期沿用MCT技術路線,其效能、產能、良率及成本的綜合表現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行業需求。直到近年,國有和民營紅外企業才陸續開始佈局T2SL探測器。
“(科技行業)好的路子是什麼?是要卡脖子。”陸剛告訴《中國企業家》,國科天成的順利上市正是得益於對核心技術的把控。
多元化不是羅珏典創業的訴求,在談及成就感時,他也沒有提及市值和營收:“我給下一代講的時候,可以指著這些飛機、衛星,告訴他裡邊哪個核心支撐部件是我做的,這種成就感是不一樣的。”
一家紅外高科技企業需要傳承什麼
做半導體的人,很討厭“搬家”。羅珏典解釋,裝置一旦調好定型了,輕易不會動。一搬家整個都要全部重新來一遍,“涉及的環境、震動、溫度、溼度,比如供電的功率,水的純淨度各方面都不一樣,就需要調整。”
這裡的高效調整就需要“工藝”的傳承。
羅珏典舉例,假如有人把國際頭部的晶片企業中,把裝置型號、指數引數,甚至把電壓、環境等都原封不動地複製過來,也很難達到被複制企業的製造工藝,“工藝不是靠12345條寫明白就能知道的,這是日積月累的經驗值。”
而這也是羅珏典一度較為頭疼的問題。
成為國家大機器裡面一個很核心的、很關鍵的補充——這是羅珏典對國科天成的某種理解和定位。但,要成為這一高速執行的大機器中的關鍵補充,就意味著高難度:產品需求新、要求高、時間趕,機會視窗稍縱即逝,更意味著產品要經常升級。
於是,就需要工藝的交接和傳承,以及銷售、研發、製造等多方的協同。“不能說你看著他沒什麼事,就讓他過去陪客戶喝酒,或者上哪去參會分享。工藝和咱們開車一樣,天天摸車,你的駕駛水平越來越好,但是一段時間沒開就會手生。”於是,師徒制、長期激勵、穩定的工作環境等讓羅珏典下足功夫。
國科天成的董秘告訴《中國企業家》,為了求穩,羅珏典十分重視研發人員的專注度,會避免設定公司內形式化的會議。
國科天成研發人員在進行技術討論
“現在差不多應該是60%是在外地,40%是在北京。”據瞭解,目前羅珏典將國科天成總部設在北京中關村,研發生產團隊主要設在國內半導體行業的集大成處——長三角,批次生產製造則佈局在成都,位於成都電子科技大學附近。
羅珏典想要傳承下來的,不止管理和工藝類事項。
創業起步時的境況,還深埋在羅珏典內心深處。曾經國科天成靠著借力起步,現在有自己的平臺後,羅珏典開始想著如何為需要背書的小企業撐傘。
目前,國科天成擁有6家全資子公司、2家控股子公司和6家參股公司、1家控股孫公司和1家參股孫公司,其中對成都燧石蓉創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持股60%,主要從事T2SL製冷型探測器的研發及產業化業務,這讓國科天成成為國內極少具備T2SL探測器研製能力的企業之一。
對於國科天成投資小公司,羅珏典表示:“我現在就相當於當年中國科學院那個平臺的角色,看到好的苗子、好的技術點就用國科天成當下的力量投資、聯合、推廣,既能提升技術,還能讓這些小企業避免走彎路。”
談及未來,國科天成將在光電和融合性的半導體產品中發力,羅珏典透露不確定的是技術發展程度,但確定的是,他正帶著國科天成從產品研製模式過渡到批次生產模式,未來讓客戶基於他的核心產品進行更高層面的研發。他希望,國科天成能做出紅外行業的“英特爾晶片”。
“管理不可複製,架構也不可複製,經驗總結只能借鑑。”採訪的最後,羅珏典鄭重其事地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