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財經記者 許耀文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把更多金融資源用於促進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做好、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作為為創新型中小企業打造資本市場陣地的北交所,重任在肩。北交所也不負眾望,為之持續奔跑。
1月3日,北交所首隻公司(企業)債券順利完成簿記發行;1月29日,透過直聯機制掛牌僅1年零7天的萬達軸承成功過會;2月19日,北交所股票即將開始啟用920新證券程式碼號段的模擬測試……
這一個個重要節點,不僅是北交所持續推進“深改19條”的見證,更是北交所探索普惠金融生態邁出的腳步。除此之外,從企業端、投融資端的行動與佈局中,同樣能看到北交所持續前行的信心與聚力。
“深改19條”持續落地依舊是主線
2月19日,北交所股票將開始啟用920新證券程式碼號段的模擬測試,一個煥新的北交所蓄勢待發。
在甲辰龍年的第一個交易日啟動新的改革程序,對於北交所而言意義深遠。
“北交所啟用統一的新號段,提高了企業上市身份的辨識度,彰顯了交易所的獨立地位,提升了北交所整體形象,增強了投資者的市場信心。”資深新三板評論人、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表示。除此之外,周運南表示,特別在此時啟動模擬測試,更是向市場傳遞政策推進預期,打消市場疑慮,穩定市場信心,穩住二級市場量價趨勢,北交所後市可期。
毫無疑問的,無論是對於北交所的投資者,還是整個市場,“深改19條”的持續推進依舊是未來北交所發展的中心一環。
尤其對於轉板制度的推進,成為重點中的焦點。
“轉板制度同時利於北交所、投資人、上市企業三個方面。”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總經理諸海濱表示。對於北交所,轉板制度的推進有望打通北交所與滬深市場的估值對標,使北交所企業迎來系統性重估,同時為資金尋找更多可能性。對於投資人,可以更早找到低估值優質標的。對於企業,無論企業轉不轉板,轉板本身對企業估值的錨定作用很大。
早在2023年9月份,彼時北交所的流動性依舊低迷,有業內人士表示,轉板是北交所的“靈丹妙藥”。如今,北交所的“量與質”都有不小的提高,有聲音質疑:現在的北交所是否還需要轉板制度?對於此,有專家從市場發展的角度給出了肯定的展望。
“轉板肯定是需要的。轉板不止利好北交所,在這一探索下我們應該認識到,中國資本市場各個板塊之間的互聯互通應該是雙向的,包括上市公司、投資者、資金都可以互聯互通,這樣我國資本市場的平穩性、抗風險能力將大大增強。”渤海證券創新投資總部副總經理張可亮表示。
從企業端按下量質齊升的“加速鍵”
1月29日,透過直聯機制掛牌僅1年零7天的萬達軸承成功過會。這是北交所“深改19條”釋出後,首家受益於“連續掛牌滿12個月”最佳化標準的新三板企業,成為北交所“直聯機制過會第一股”,重新整理了“北交所速度”。
早在2023年8月底,證監會發布公告表示階段性收緊IPO之後,A股市場IPO的目光就在北交所聚焦。
從數量方面來看,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2023年9月至12月,滬深兩市共核發批文32家、啟動發行44家,環比與同比均大幅收緊;北交所核發批文5家、啟動發行23家,與滬深兩市、環比及同比資料相比,收緊程度相對較小。
從質量方面來看,隨著北交所二級市場的活躍,新股發行明顯升溫。2023年,北交所共發行新股78只,累計募資約151.97億,平均募資約1.92億。2023年11月22日,機科股份開啟申購,凍資突破1000億元。這之後,截至2月8日,北交所發行11只新股,凍資均超過1000億元。
2024年,“北交所速度”有望再度重新整理——直接IPO成為加速的關鍵。而這一速度不僅代表企業擁抱資本市場的速度,更代表北交所引入優質標的、提升整體質量的速度。
“北交所直接IPO,或吸引更多尚未新三板掛牌、規模較大的優質公司,尤其是優質的‘專精特新’企業進入北交所,將進一步提升北交所的市場地位。”諸海濱表示。
高質量的上市公司群體是北交所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在加速IPO的同時保住質量,是北交所量質齊升的關鍵。
2月6日,北交所釋出公告表示,制定了《推動提高北交所上市公司質量行動方案》,從最佳化上市公司結構、推動上市公司規範發、強化自律監管、完善市場服務等方面入手,著力提升北交所上市公司質量。這無異於北交所在企業端又交出了一份階段性答卷,期待市場的進一步評分。
“股債基”全產品協同關係投融兩端發展速度
1月3日,北交所首隻公司(企業)債券北京國資公司3年期企業債順利完成簿記發行,10億元發行金額全額募滿。這是繼成功發行國債與政府債之後,北交所在債券市場的又一成功突破。
作為一個正在成長的交易所,以完備的產品促進所功能發揮,是激發創新主體活力的內生動力。對於投融端建設發展而言,“股債基”全產品的協同格外重要,是完善正常交易品種和服務功能的重要一步。
2023年,北交所指數產品大規模“擴容”。2023年4月與7月,北交所先後配合深交所與上交所進行跨市場指數的準備工作;2023年11月,恒生指數公司宣佈與北交所簽署協議,成為北交所開放化和國際化的重要標誌。無論是指數產品的豐富,還是境外融資大門的開啟,皆為北交所的融資、估值和交易帶來更多可能。
然而,需要正視的是,當前北交所仍有不小的“可能”需要“落地生根”。比如,與最佳化“連續掛牌滿12個月”執行標準等IPO階段的改革相比,目前對於企業再融資的改革力度相對較小;ETF產品、跨市場指數、公募可轉債等相關產品仍為“空白”。
此前,北交所相關負責人曾公開表示,將逐步配齊交易所產品體系,優先推出信用債、公發可轉債,豐富指數和基金產品,逐步完善市場功能,助力創新企業融資發展。進入2024年,北交所將如何作答,值得拭目以待。
“希望監管部門以及北交所能夠按照深改19條的每一條去紮紮實實落實、快速的落實。透過三、五年的時間,把北交所建設為一個真正有影響力的來自中國的交易所。”廣東力量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朱為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