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焦(dingjiaoone)原創
作者 | 布魯斯向園星星 溫故
編輯 | 布魯斯
每年春節,是在外漂泊的打工人回家的日子。
從在外漂泊的小家,回到生養自己的大家,年輕人們可謂又愛又怕。愛的是,每年春節是與家人和兒時朋友團聚的機會,越是長大回家的機會越少,自然十分珍惜;怕的是,每次回家剛開始都很愉快,但沒過幾天矛盾開始顯現,比上班還累。
這種累,一方面來自緊密的行程安排和飯局社交,比如春運遭遇暴雪,路上晚點,怕耽誤已經安排好的重要聚會;到家之後要開車往返或走山路去各個親戚家串門拜年;有的人是婚後跟著家屬去異鄉過年,複雜的親戚關係讓人應接不暇。
另一方面,各種意外也加重了打工人過節的負擔,比如和親戚帶孩子去景區玩,卻突然發現孩子不見了;有人跨城市和朋友過年,在家裡燒炭取暖差點一氧化碳中毒。
更多的累,則是因為年輕人在春節聚會期間被反覆催婚催生、被與老家的同齡人比較工作和年薪,覺得自己與老家的關係網路和話語體系格格不入。
五位打工人告訴「定焦」,龍年春節假期,自己彷彿經歷了一次“大考”,心情也十分複雜。他們既想回家過年、陪伴父母,又想留在外面的出租屋或出門旅行,自在過年、緩解疲憊。
隨著假期的結束,還沒有休息好的打工人又要再次啟程,儘快將自己調回到大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節奏。新的一年已經開始,打工人給自己充好電了嗎?
“新媳婦”過年如大考,既考驗體力又考驗情商
沫沫 |31歲 北京
今年春節是我婚後第一年跟著家屬回家過年,由於他家去我家需要轉車、時間很長,加上遲遲搶不到票,於是在除夕的前一天,我們臨時決定今年只在他家過春節。
我媽對我們的選擇表示理解,隨後又單獨給我發訊息,叮囑我在外要注意安全、注意禮儀、注意言行,風俗不同的地方就按照對方的規矩來。所以從一開始我就做好了心理準備,明白這是一場“新媳婦”的大考。
除夕那天,我們需要回老家山上“上墳”。臨走前,家屬提醒我山裡道路溼滑,穿著運動鞋褲方便行動,到了地方我才發現路比想象中難走。前些日子下過的雪還沒有化、陡峭的山路上結著冰,我們一邊拉著樹和樹之間綁著的繩子防止摔倒,一邊提著香燭貢品上山準備祭拜,等下來時,鞋上、褲子上已經滿是泥濘,坐在親戚家的井邊刷了很久。
因為家屬家在農村已經沒有房子,晚上和大家族的人吃完飯就得連夜趕回城裡,第二天(年初一)再回來拜年。
他們當地的習俗是,親兄弟之間,大哥、二哥、三哥等的房子,一家要比一家低,一個家族裡的晚輩們要一起先爬到高處,去自家親戚家裡按照輩份挨個上門拜年。自家的拜完之後,再去村裡的同姓宗族親友,從高到低繼續拜年。那天,我走了兩萬多步。
常見的景象是,一條山路一隊浩浩蕩蕩的人要來回走好幾遍,家裡的茶杯上一波人喝完的還沒洗又湧進去一波人。路上有時兩隊人邊讓路邊打招呼“新年好”,但其實互相併不認識。
比起走路的體力活,吃飯、酒席是更為難熬的。家屬的父母兩邊各有一個龐大且關係親密的家族,春節期間分別安排了大的家族聚餐和小型的單獨聚餐,每一頓飯都有局、每一局都要“融入”。
大型聚餐少不了男性坐一桌喝酒,家屬每喝必多,我則要在另一桌接受長輩們的輪流問話,“菜口味還能適應吧”“什麼時候要孩子”“在外面工作收入怎麼樣”......一頓飯往往能吃五六個小時,煙霧繚繞間,既不能低頭玩手機,還要在聽不懂方言的時候主動找話題防止尷尬。其實我對於當地重鹽重碳水的飲食也不太適應,幾頓下來,已經有些積食。
小型聚餐則要深度參與,聽親戚講述家屬小時候的趣事,兩家的交情如何深厚,以及整個家族的歷史、家風、各家的優秀子女等。情到濃時,不光要喝酒還要祝酒和表達融入之情,在外工作這麼多年,都沒有這麼考驗過自己的雙商。
在不斷的重複、重複、重複中,我終於抵擋不住,開始稱身體不適只能喝飲料,並開始吃健胃消食片。在回程前的最後一晚,吃完最後一頓飯,我暗暗長舒一口氣,心想總算完成了考試。
不過,我十分明白,今年春節我所經歷的這一切,也是明年春節我家屬回我家時要經歷的。在外面打拼我們有自己的家,回到各自老家也還有無法割捨的大家庭,我們能做的只有打好配合、完成考試。相比之下,家裡的考試還不算太難,畢竟回到打工的城市,還有更多挑戰要面對。
火車晚點、孩子差點走丟,失控的假期終於結束了
陳安| 30+ 北京
從假期第三天起,我就很想回去上班了。我的“過年恐懼症”來自於不受自己控制的事情太多,以及體力和精力上的超負荷。
這個春節比較特殊,我因為假期開始得比較早,就選擇了孃家、婆家兩邊跑。
大年二十六,我先回了湖北某三線城市的孃家。那幾天,湖北剛下了暴雪,而我已經提前組織好了第二天晚上的老同學聚會,而且還請了老師,因為擔心自己火車晚點而失約,路上一直在不安中度過。好在,我只晚點了一個多小時就順利到家了。
大年初一,我帶著孩子啟程去婆家,由於擔心路上交通沒有完全恢復,我們選擇儘量坐公共交通出行,還在時間上打出了提前量,先到火車站,然後坐城際列車到武漢天河機場,再飛到江蘇。雖然飛機只飛了1個多小時,但整個過程花了近8個小時,體力接近透支。
精力上的超負荷,主要是因為帶娃和陪伴老人。
我平時只有週末才帶娃,而且只帶我家一個娃,但回到老家之後,常常是我一個人帶三個娃,要陪孩子打球、打撲克,還要當孩子們的調解員。腦力和體力的消耗,遠超我的承受範圍。
更讓我沒想到的是,帶娃也會出現意外。有一天,我們5個大人帶著3個孩子去一個景區玩耍。結果其中1個孩子突然走丟了,可能是大人們很久沒見聊得太起勁,也可能是孩子跑得太快。我們立刻在整個景區找孩子,大概找了半個多小時,孩子的爸媽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萬幸的是,最後孩子找到了。
幫老人接待親戚時,也出現了一些尷尬的場面。大年初二,婆家請40多個親戚吃飯。我老公介紹了每一桌的親戚,我都很禮貌地微笑回應,好像記住了大家,結果吃完飯之後,他們提出讓我幫忙拍張合影。已經分不清誰是誰的我,只能說“第幾排哪位女士,你往左動一動……”
我平時比較忙,不論是老人還是我老公都很支援我的工作,因此,這個假期,我的預期就是多付出一些,優先照顧家人的需求,這樣日常他們也會繼續支援我。
我還提前為聚會花了一些小心思。比如,吃年飯時,我準備了彩票,發給每個人現場刮獎,大家不管有沒有中獎都特別開心,覺得很有新意;我還準備了一些喜慶的小零食讓大家抽獎,讓年齡最大的給倒數第二大的抽,以此類推,很容易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讓大家互相敬酒、喝酒。
這個春節,聚會和忙碌是常態,但要說最愜意的時刻,反而是當親戚們走後,一家人聊聊天、玩遊戲的時候。
其實我理想中的春節,不用到處走親戚,也沒有那麼多聚會和規矩,就當作一個普通的假期來過就挺好,比如出去旅遊,或是在家陪家人。
春節假期湖北、江蘇兩頭跑,我們婚後還是第一次這樣安排,雖然做足了充分的準備,但還是有很多應付不了的突發情況。以後春節的行程,我不想再安排這麼密集了,更想專注陪伴一邊的家人。
即將復工,我在心理上早就做好了準備,希望儘快回到可控的工作節奏中,但體力和精力上,的確還需要幾天時間緩一緩。這幾天每到晚上,我都會在睡前或是洗澡時,聽一聽熟悉的播客,或是做一些平時習慣做的事情,從中找回一些秩序感,讓自己平靜下來。
春節吵一架、兩年沒回家,但今年我與自己和解了
陽陽 |31歲 成都
現在回想起2019年的春節,我依舊心有餘悸,也是在那一年,我正式確診了“過年回家恐懼症”。
那一年我帶著自己的寵物狗,乘順風車從杭州回成都過年,結果在除夕當天,我爸藉著寵物為導火索,談到我不願回老家繼承家裡的小工廠、不戀愛不結婚、在外打工不穩定且工資低等問題,與我大吵一架,我年初二就回了杭州。
這次爭吵前,其實已經有很多徵兆。比如父母反對我養狗,明明他們自己也養狗,卻認為這是老年人該乾的事情,年輕人養寵物就是不務正業、耽誤結婚生子;他們也曾強行讓我回到廠裡工作,讓我每個部門待幾天適應環境,但僅僅兩週後我就選擇了“逃離”,因為我爸的控制慾太強,幾乎每一天我都在“被訓話”和“被批評”中度過。
他從小就對我管得比較嚴,不管是上大學還是找工作,他越想替我安排,我就越想去外面獨立生活。這些年,不管我在外面做什麼,他都覺得我“一事無成”,跟他當年比起來差遠了,現在做的這些工作不僅沒有賺到什麼錢,也沒有積累下什麼經驗,總之很難得到他的認可。
那次吵完架之後,2020年和2021年我都沒有回家過年,也沒有和我爸說過一句話,只是單線和媽媽聯絡。直到2022年,我媽突然和我說,不想繼續夾在我倆中間了,我能體會她的心情,做了很久的思想鬥爭後,給爸爸打了一個電話,算是破了冰。
不過,今年回家過年,我依舊做了很多心理和行動上的準備,因為矛盾並沒有解決。
為了不讓他們再回想起那一年的爭吵,我選擇把狗留在杭州沒有帶回來過年,擔心狗子的精神狀態,我除了找上門餵養,也會在出門時看監控和它說話。
我做了我能做的事情,親戚卻不會“放過”我。一見面,話題就逃不開催婚、收入、孝順,反覆拿和我同齡的親戚同學做對比,說他們有的已經生了二胎,我卻還是單身;有的已經晉升,我卻還是普通職員;甚至還有人勸我媽和我談條件,說只要我回來結婚,就給我買房買車。
親戚們的“熱情”還體現在行動上,年前還沒放假時,就已經給我安排好了兩場相親,礙於情面我只能回去都見了一下,但他們的審美跟我的審美完全不同,他們主要是看條件,比如職業、有無編制、家庭條件等,而我主要是看眼緣、看投機程度。他們介紹的兩位年齡都比我小,見了面吃個飯,回去雙方都很默契的沒有再聯絡。
如今,我只能學著和父母和解,與自己和解。看到父母逐漸變老,我的心態已經沒有以前那麼激進了,以前遇到矛盾會直接跟我爸吵一架,現在覺得既然結果改變不了,互相也說服不了對方,不如各退一步。另外,我越發理解媽媽左右為難的處境,很想回家陪陪媽媽,過年期間也基本上每天都會陪她一起出門散步。
過年待到初五,我實在等不及就回了杭州。養了寵物之後確實不敢離開太久,不放心它獨自在家。另外,時間一長,各種矛盾又開始暴露、激化,有時候覺得氣氛不對,我也會假裝有工作要處理,回房間一個人待著冷靜冷靜。早點回去也好,至少還能將親情維持在美好的時刻。
回老家行程堪比特種兵,找朋友過年差點中毒進醫院
瓜瓜 | 29歲 北京
今年春節假期,我進行了一場特種兵出行。
我先是在年前回了一趟河北老家,結果每天不是在坐車,就是在坐車的路上。
在外工作四五年,雖然工作的城市離老家也就一個小時的車程,但我一年也就回去一兩次,因此各路親戚都得打個招呼,坐下來跟他們聊聊天,不然會被認為是不懂事。
回老家的第一天,晚上8點才到家,和家人吃飯聊天直接到了後半夜。第二天早上6點半,我就被喊起來掃墓,然後回村去姥姥家看看。到了姥姥家坐了沒一會兒,又被拉著去舅舅家轉了一圈。
在老家待了不到三天,每天的狀態是,白天坐車陪家人去各種地方,晚上就嗑瓜子聊天,即便早上6點起,晚上兩三點睡,也感覺時間不夠用。算下來,兩個白天,我見了大概十多位親戚,跑了老家五個地方。
而每次聊天,大家都會談到我的婚姻問題,雖然已經被催習慣了,但聽到姥姥說,她已經快80歲了,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的終身大事,還是不免鼻子一酸。
於是我決定跑路,從河北跑到安徽找朋友玩。但春運期間車票不好買,高鐵票買不到,我只能坐14個小時的火車。
車票是凌晨1點的,舅舅說一個女孩大晚上在車站不安全,他送我去車站,當然這一路也沒繞開催婚。
就這樣我踏上了去安徽的旅途,本想著兩個女孩子一起過年,不用走親戚、不會被催婚,十分美好,結果事與願違。
由於好久都沒有坐火車,當晚在臥鋪上翻來覆去幾乎一夜沒睡。我算了算,從回家開始,三天加起來的睡眠可能剛超10小時。到朋友家還沒來得及休息,我又開始做年夜飯,雖然我們只有兩個人,但也得有過年的熱鬧勁兒,於是做了十道菜,湊了個十全十美。原本我倆還打算包餃子,等凌晨守歲吃,但當晚差點中毒進醫院。
安徽的冬天沒有暖氣,作為一個不扛凍的北方人,朋友怕我冷特意買了個炭爐子,危險也就埋下。我們都是第一次用,先是炭怎麼都燒不著,後來好不容易燒著了,更大的問題出現了。
吃飯時我倆感覺迷迷糊糊的,當時的第一反應是,可能做飯太累了,還說一會兒不守歲了,直接回房間睡覺。可是我們的頭越來越暈,而且伴有心悸、耳鳴等症狀,感覺有點不對勁,這才懷疑有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於是兩人掙扎著開啟陽臺門,吹了半個小時的冷風,稍微清醒了些。
回到房間後,我們把爐子弄滅,把各個房間的門窗開啟,下樓轉了一大圈。
除夕夜晚上10點,正是各家各戶吃年夜飯嘮家常看春晚的時候,我倆穿著大衣在大馬路上互相攙扶著溜達,還調侃道,這個年過得不一般,差點把命搭上。
經歷了連續5天的折騰後,大年初一睜眼,我就想上班了,覺得還是工作省勁、安全。
飯桌上輪番被長輩教育,還是上班關係單純
曉飛|長沙 30+歲
在老家過春節,最大的感受是:處處是關係。父母、親戚、同學、朋友……各種各樣的關係錯綜複雜,而春節就是這一關係網的放大鏡。我這個從城市回來的打工人,著實有點不適應。
比如走親戚,我這次回來時間短,春節走親訪友不能走完全程,因此要做取捨。我只想去看望跟我走得近、值得深入交往的親戚,我媽知道我的想法後,把我狠狠教育了一頓,說不能區別對待,其他親戚會有意見。於是假期的很多天,我都跟一些不熟的親戚在一起,強顏歡笑。
我想攢一個飯局,跟小時候經常玩耍的幾個表兄弟姐妹聚一聚,最後也沒聚成。本來我們都聯絡好了,一個長輩突然打電話過來說,要聚大家就一起聚,他來安排。我拒絕了,我說不想跟長輩聚。然後我這句話就傳開了,說我目無尊長,太傲慢,飯局也被取消了。
跟親戚們“朝夕相處”的這幾天,我感覺自己很難融入他們。大家每天聊的話題都是雞毛蒜皮和鄰里八卦,一聊一整天,不知疲倦。我實在體會不到其中的樂趣,無法參與他們的對話。
男性長輩們在飯桌上聊的是經濟形勢和國家大事,頗有指點江山的氣勢,個別能說會道的經常博得滿堂彩,但在我看來,他們說的很多東西既非事實,也無真知灼見,而且很多觀點非常偏激。有一次我試圖反駁,沒說幾句話就被打斷了。還有一次我講了一個觀點,被一位長輩嘲笑,說年輕人涉世未深,要謙虛。
長輩們有他們的一套處事哲學和生活理論,且自認為非常正確,時常得意地拿出來教育年輕人。我發現我跟他們交流,完全不在一個話題體系,我的表達方式有點書生氣,不夠接地氣,或許在他們看來有點古板。我說不過他們,所以後來我就陪笑:“您說的都對。”
我開始明白為什麼那麼多年輕人不願回老家生活,常年脫離老家的關係和語境,很難再回去了。假期這幾天,我一心想著趕緊結束假期回去上班,回到我熟悉的生活環境裡。上班雖然累,但關係單純,不需要有那麼多的顧慮和權衡。更關鍵的是,不會有那麼多“長輩”來教育你。
另外,親戚之間的很多人情,扯來扯去理不清,各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利益,背地裡也暗自較勁,但在臺面上,大家都維持著一團和氣。我這個常年不在家的人突然擠進老家關係網,是一個可能打破平衡的變數,因此需要收斂。這個道理,直到假期結束後,我才慢慢領悟到。
*題圖及文中配圖來源於Unsplash。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陽陽、沫沫、陳安、瓜瓜、曉飛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