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楊慶婉
昨日,微盤股指數上漲4.48%,節後累計漲幅已逾14%。此前遭遇大幅回撤的量化私募產品淨值修復加快,贖回壓力已有所緩解。
“節前創下史上最大回撤,贖回又加劇了微盤股殺跌,甚至出現了短暫的流動性危機。”一位資深券商渠道人士透露,“近日市場表現好轉,不少產品淨值迅速回升,目前贖回情況正常,相比節前贖回壓力有所緩解。”
一家頭部私募也反映,近日產品淨值修復很快,目前沒有遭遇明顯的贖回壓力。
節前量化私募產品淨值出現大幅回撤,部分直接市場準入(DMA)中性策略和自營產品回撤超40%,個別虧損20%以上,多家百億私募發文致歉,也引發渠道券商緊急應對。
券商作為量化私募重要的渠道方和合作方,面對產品淨值的大幅回撤和客戶不斷的詢問,也開始重新審視這種風格策略扎堆微盤股的風險。
上述券商渠道人士表示,去年行情呈現小盤股結構化特徵,量化私募基金採用資料跟蹤選股,扎堆加倉微盤股並做空中證500股指期貨對沖。由於全市場選股,並沒有完全實現風險對沖,節前中證500指數大漲,期貨空頭損失慘重,再加上微盤股大跌多頭受重創,終遭“雙殺”。
據瞭解,上述DMA策略是去年券商重點發力的私募衍生品業務之一,有的量化私募基金還與券商合作以融券實現對沖,槓桿倍數可達4倍。這種策略並非嚴格的指數增強產品,而是用量化模型實現全市場選股,不跟蹤任何指數或不受成份股、行業等約束。
過去,量化私募留給市場的印象是回撤幅度小且可控,但近年衍生品業務發展迅速,量化策略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多樣化,同時疊加槓桿,極端行情下風險會急劇暴露。
近期,監管加強了對量化私募的異常交易和高頻交易的監管力度,完善報告制度和准入安排,尤其是加強對槓桿類量化產品的監測和規制。
據瞭解,一些頭部券商和量化私募的產品合作設定了風控指標,因此同樣策略的產品並沒有量化私募自營產品虧損幅度大。經過此輪衝擊,某些券商渠道方也在考慮與量化私募更新合作方式,加強風控和回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