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是個寶
資料寶
炒股少煩惱
11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公佈的最新金融資料顯示,今年前10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6.52萬億元,10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同比增長8%;社會融資規模增量27.0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4.13萬億元,10月末的社融存量同比增長7.8%。
10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同比增長7.5%,比上月末回升0.7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同比下降6.1%,比上月末回升1.3個百分點,為年內首次增速回升。此外,M1與M2剪刀差也有所收窄。
整體來看,一攬子增量金融政策持續發力見效,已反映在10月金融總量增速與信貸社融資料上。權威專家指出,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支援性的立場。今年以來的貨幣政策力度也是近年來最大的,受到了市場的普遍好評。市場普遍認為,支援性的貨幣政策立場短期內不會改變,明年貨幣政策有望繼續保持較強力度,為經濟穩定增長和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來看前10個月金融統計主要資料:
1.10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09.71萬億元,同比增長7.5%。狹義貨幣(M1)餘額63.34萬億元,同比下降6.1%。流通中貨幣(M0)餘額12.24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前10個月淨投放現金9003億元。
2.前10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6.52萬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2.1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514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65萬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3.59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64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9.83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9977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2987億元。
3.前10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7.0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4.13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5.69萬億元,同比少增4.32萬億元;企業債券淨融資1.69萬億元,同比少736億元;政府債券淨融資8.23萬億元,同比多7091億元。
4.前10個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7.22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11.28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2.84萬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1.32萬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5.58萬億元。
5.10月末,“專精特新”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3.6%,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1%,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5%左右。以上貸款增速均高於同期各項貸款增速。
6.10月份,個人住房貸款增長有所好轉,10月份個人住房貸款規模企穩,明顯好於前9個月月均減少690億元,也好於前兩年同期的水平。
7.貸款利率保持在歷史低位水平。10月份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5%左右;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為3.15%,均處於歷史低位。
增量政策與財政支出發力 M1、M2增速回升
今年10月末,金融總量增速穩中有升,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狹義貨幣供應量(M1)增速分別較上月回升0.7個、1.3個百分點。
10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繼續回升,在過去兩個月已累計升高1.2個百分點。根據市場專家分析,M2增速回升主要是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債市和理財資金開始向存款迴流。央行近期出臺了一攬子增量金融政策,有效改善經濟預期,市場信心提振,資源市場回穩,投資者風險偏好由避險情緒主導轉向更為積極的資產配置。
二是銀行向證券、基金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融資增加。隨著支援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兩項工具正式推出落地,商業銀行向非銀機構的融資增多,既促進了銀行與非銀機構之間的資金融通,增強金融市場流動性,同時也對派生增加M2產生了直接推動作用。
三是財政支出加快,財政存款更多轉化為企業存款。隨著財政支出節奏加快,穩增長逐步加力,帶動實體經濟部門存款同比增多。
10月末,狹義貨幣供應量(M1)增速實現年內首次回升,既反映出增量政策加快推進的背景下,經濟活動企穩向好,社會資訊有所改善,也受益於金融市場上投資者風險偏好提升。市場人士預計,隨著近期一系列增量政策支撐效應進一步落地顯效,M1增速有望企穩。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日前釋出的《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透露,央行正認真研究貨幣供應量統計修訂的方案,未來將擇機發布並適當進行歷史資料的回溯。市場人士預計,M1統計將更加完整、科學,能更好適應金融市場和科技創新的發展態勢。
信貸投放平穩、結構最佳化
從單月資料看,10月社融規模增量受去年高基數影響同比有所下降,信貸投放總體平穩、結構持續最佳化。
2023年10月,社會融資規模中的政府債券新增1.56萬億元,明顯超出季節規律。主要是由於去年10月各地開始加速發行用於償還拖欠企業賬款等存量債務的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資債券”,當月新增逾1萬億元,進而推高社融規模基數,對今年10月同比增速產生了下拉效應。
日前,近年來力度最大的地方化債政策“組合拳”正式出臺,年內地方政府或將發行首批2萬億元專項債券用於存量隱性債務置換。市場人士認為,信貸增量短期內一定程度上受到地方化債的下拉影響,存量貸款中部分融資平臺債務被償還或置換;但長期看,地方政府債務壓力緩釋後,更有利於“輕裝上陣”發展實體經濟,對於紓解債務鏈條、暢通經濟迴圈、防範化解風險等都有積極效應。
10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繼續擴大。此前有市場機構估算,前三季度主要金融機構貸款發放量超過110萬億元,比2023年同期多近8萬億元,比2022年同期多近20萬億元。權威專家指出,信貸回收量和新發放量均同步較快增長,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盤活存量信貸資產取得成效,貸款投放效率進一步提升。
從融資成本看,10月份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5%左右;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為3.15%,均保持在歷史低位水平。從信貸結構看,10月末全國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15%左右、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同比增長21%左右,均明顯高於全部貸款增速,反映信貸結構持續最佳化,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援成效持續顯現。
此外,前10個月,票據融資已累計增加9977億元。表內票據融資和貸款一樣,都是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式。權威專家表示,票據融資的主體基本是中小微企業,10月以來票據融資利率持續下行,有利於中小企業降成本,也顯示出融資環境較為適宜和寬鬆。
宏觀調控思路已在逐步轉變
整體來看,人民銀行9月24日宣佈的一攬子支援經濟穩定增長的增量金融政策已逐步落地生效,市場反應積極正面,社會預期明顯好轉。
此前,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金融街論壇發言中表示,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增長,需要把握好增長速度與質量、內部與外部、投資與消費的動態平衡。業內人士反映,宏觀調控思路已在逐步轉變。近期一攬子增量政策不是簡單的刺激,是政策邏輯的重大調整,不僅有短期擴需求的方案,同時還有大量的改革、結構調整的方案。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加強需求側管理正在逐步達成共識,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方向將從過去的更多偏向投資,轉向消費與投資並重,並更加重視消費。未來在出臺一攬子支援政策的同時,也需加力推進改革,實質性擴大內需。
權威專家指出,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支援性的立場。今年以來,央行多次公開表示堅持支援性的貨幣政策,從實際執行情況看,貨幣政策名義上是“穩健”,實際上是適度寬鬆的。今年以來的貨幣政策力度也是近年來最大的,受到了市場的普遍好評。
市場普遍認為,支援性的貨幣政策立場短期內不會改變,明年貨幣政策有望繼續保持較強力度,為經濟穩定增長和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來源:證券時報
宣告:資料寶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責編:林麗峰
校對:冉燕青
資料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