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年時間,從2020年月銷3萬的“比三萬”,成為現在月銷超50萬,排名躍升至單月全球第二的“巨無霸”。不能不說是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電動化”上半場的勝利。
時至今日,10月份全國新能源銷量的滲透率已經超過50%,電動化的上半場已經基本進入收尾階段。
電動化最大贏家比亞迪雖然在“上半場”震懾全場,但面對“智慧化”的下半場,尤其是鴻蒙智行模式的競爭下,還能否保持住今天的地位,還不好說。
尤其關鍵的是,自從鴻蒙智行下的問界一炮走紅之後,比亞迪已經失了“智慧化”的先手,而後比亞迪迅速擴充套件其智駕團隊,當前已經有5000人的規模,是當今最大的智駕團隊。在失掉先手之後,當前比亞迪的智駕進行到何處?和鴻蒙智模式又有何不同?這是我們關注的焦點。
01上半場的“王者”
從業績上看,比亞迪三季度銷量為113.49萬輛,同比增長37.7%,創下了季度銷量的新紀錄。
銷量的新高帶動了收入的顯著提升。比亞迪季度達到2011億元,首次突破2000億,總收入首次超越了。
雖然汽車市場中經常拿比亞迪和特斯拉進行對比,但兩者除了電動汽車賽道相似之外,比亞迪和特斯拉幾乎沒有太多相似點。從企業的品牌戰略和成本控制等方面,比亞迪更像是電動汽車時代的另一個豐田。
從當前比亞迪的四個品牌(比亞迪、騰勢、方程豹、仰望)中來看,“比亞迪”品牌專注於大眾市場,並進一步細分為王朝和海洋兩大系列。在第三季度,王朝和海洋系列的銷量佔比分別為49%和46.2%。與第二季度相比,這兩個系列在三個月內分別增加了5.8萬輛和8.4萬輛,成為銷量增長的主要動力。
對於學習豐田,王傳福很長時間內將豐田汽車視為學習的榜樣,例如比亞迪的第一款燃油車F3,被公認為模仿了豐田的家用級轎車花冠。並且比亞迪並沒有像其他一些公司那樣僅僅停留在外觀的模仿上,而是從研發到生產都在學習豐田。
例如豐田生產方式以低成本、高效率、高質量為目標,以及時生產、“自動化”為支柱,以“逐步改善”為基礎。並採取孵化和聯營並舉的方式,向下管理第二甚至第三級供應商,所以豐田在日本國內下游的供應商數量超級多,而豐田本身員工數量並不多,截至2024財年資料,豐田汽車的全球員工為38萬人,雖然也是一個巨無霸,但是和比亞迪90多萬的級別明顯不同。
但和豐田進行供應鏈整合不同的是,比亞迪則因電動化市場初期,電動汽車零部件供應鏈不完善的原因,在很長時間內依靠旗下的弗迪系公司來進行垂直化整合。
例如在燃油汽車的三大件(發動機、底盤和變速箱)當中,豐田生產發動機和底盤,但變速箱雖然不是自己做,而是透過愛信精機來供應,但為了保持對供應商的掌控力度,豐田卻在後來逐漸成為愛信的最大股東。而像其他如汽車座椅、蒙皮、骨架、紡織等產品,豐田同樣是用類似的方式來掌控的。
而比亞迪則更進一步,當下新能源車的“新三大件”(電池、電機、電控)中,都是由自己生產。而熱管理、底盤等部件交給弗迪科技生產,再加上比亞迪本身還涉足半導體領域,同時還是國內最大功率半導體生產廠商之一,最終導致現在但凡有點技術含量的零部件,大都是比亞迪自己造的結果,甚至連汽車出口所需要的滾裝船都自己購買。這就導致比亞迪以不到豐田一半的銷量,但員工人數卻是豐田近3倍的現實。
除了在汽車產業鏈上“師從豐田”,在汽車發展的路線上,比亞迪也是“亂拳打死了老師傅”,早在2000年左右,當豐田推出以油為主的混動技術時,王傳福就萌生了打造一條以電動為主的混動技術想法。在經過幾代DM技術的迭代之後,最終插混以及後來的增程路線在中國汽車市場打開了另一種局面。
憑藉著電動EV和混動DM的技術推動,和“取自豐田、超越豐田”的成本管控,最終讓比亞迪品牌王朝和海洋網,在20萬以下市場擁有了統治力。這種能力,是比亞迪透過20多年之前向豐田學習和超越,用20年的積累挖掘出的“護城河”,這就是在新能源汽車“上半場電動化”中,比亞迪能成為自主品牌“一哥”的關鍵因素。
不僅是產品和競爭策略上,比亞迪走豐田的路。在品牌方面也是走當年豐田“由低打高”的路,尤其是在國內新能源市佔率超過30%的2023年,比亞迪釋出了仰望品牌,同時推出了騰勢、方程豹等高階品牌。但這個時候,伴隨著鴻蒙智行模式下問界的爆火,新能源汽車“下半場智慧化”卻“提前”到來。這讓還沒“加冕”的比亞迪,感受到了最大的寒意!
02下半場“姍姍來遲”
麥肯錫最近的這項一調研結果基本表明,當前國內汽車消費者已普遍認為,20萬元以上的車型應當配備以智慧駕駛為代表的智慧化功能,就如同膝上型電腦的攝像頭一樣,即便個人可能不使用,但產品必須具備。
目前20萬以上的合資品牌所面臨的挑戰,同樣適用於比亞迪,由於智慧化水平的不足,新款N7因未能完成既定銷售任務,直接降價6萬元。由此可見,若要在高階市場實現反攻,智慧駕駛的短板是比亞迪必須補齊的一環。
不僅是高階車型,當前智駕系統正透過降低成本向下滲透,如小鵬汽車推出的“20萬以內唯一高階智駕”口號,將高階智慧駕駛的門檻拉低至15萬元級別。
那當前國內的智駕到底是一個什麼情況?比亞迪又在憋什麼呢?
從整體上來看,當前國內的汽車智慧駕駛,還處於前期的混戰階段,甚至是出現了多個“所謂的行業第一”。
但實際不管從上不管公告車型硬體配置(智駕晶片),以及車企自身功能迭代(城市領航輔助)都屬於L3級別上下。且無論各家用的哪些招數,但智駕能否領先,落腳點還在於資料積累和智駕的使用程度兩方面。
首先,從資料積累能力看,當前毫無疑問是特斯拉具備優勢,由於龐大銷量,有3000萬公里的單日累計里程,但考慮到這當中大部分來自於美國,而美國的道路系統難度比我國小很多,暫時沒辦法直接對比。
國內方面,理想憑藉過去一年較高的銷量,智駕里程處於國內第一梯隊,僅國慶期間8000萬公里以上。而華為也憑藉智選和供應商模式,在資料增長方面更為突出,僅今年5月份到10月份,就完成了5億多公里的智駕里程數,日均增量在300萬公里以上。而小鵬、蔚來、極氪等廠商因銷量積累資料較少則處於第二梯隊。
從智駕的使用程度上來看,當前國內華為和小鵬領先,智駕使用的里程比例均在20%以上。所以,綜合體驗程度和里程方面來看,當前華為、小鵬、理想處於當前智駕的第一梯隊。
而比亞迪的智駕產品,直到和華為合作的才“打響第一槍”。
8月27日,比亞迪旗下方程豹汽車和華為聯合研發,方程豹豹8車型。豹8便搭載了華為乾崑智駕ADS3.0系統,可以實現從出發車位上的駕領航輔助,全程車輛自主應對閘機、環島、窄道掉頭等各種複雜場景,智慧泊車、遠端挪車、均可透過手機操控車輛,實現“召之即來、揮之即去”。
但是這種模式之下,必然導致昂貴的售價,豹8上市時間是11月12日,預售價格40萬起。這種價格下,很難能撼動智駕第一梯隊的局勢。
如果按照車廠“靈魂”說,智駕“靈魂”是上汽的執念,那對於即將“加冕”的比亞迪來說,把智駕方案完全交給華為,可能比上汽更加更加困難。或許從比亞迪自身的角度來說,合作和自研,他全都要!
尤其是從最近剛推出的騰勢Z9來看,很可能比亞的想法是“親兒子”才是智慧化下注的重點。
根據比亞迪的介紹,騰勢Z9GT定位是“D級豪華旗艦GT”,是全球首款搭載易三方整車智慧控制技術平臺的車型,由三電機獨立驅動技術、後輪雙電機獨立轉向技術、VMC整車運動控制技術、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四大核心技術組成。可實現極致轉向、圓規掉頭、易三方泊車、低附路面增穩系統、智慧蟹行功能。
在智駕方面,騰勢Z9GT首搭BAS3.0+超人類駕駛輔助,同樣可實現無圖高快領航、無圖城市領航、自動泊車、代客泊車等全場景駕駛輔助駕駛。
這當中和華為關鍵性的不同點在於比亞迪更加註重“超人類駕駛”,何為“超人類駕駛”,意思是不僅僅做到用鐳射雷達、智駕晶片、視覺演算法等一系列模擬人類駕駛。而是“超越人類”,用智駕系統和易三方平臺,打造出對汽車本身各個子系統更加精準的“超人類”控制。騰勢Z9GT在9月底上市後,便創造了超過一萬的銷量,最終能否“後發制人”,還需要繼續觀察。
從騰勢Z9GT的路線來看,雖然“超人類駕駛”未來的提升潛力更高,但毫無疑問研發的難度更大,資料積累難度更高。但無論如何,這個模式到底能否走出另外一條路,還需要時間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