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內公募基金市場結構迎來歷史性變化。Wind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被動指數型基金(含指數增強型基金)持有A股市值達3.16萬億元,超過同期主動權益類基金2.89萬億元的總市值,A股被動基金持倉規模史上首次超越主動基金。
被動基金管理策略相對被動,不尋求主動超越市場平均表現,而是力求實現與所追蹤的市場指數相近的投資回報。主動基金是一種力圖取得超越市場基準組合表現的基金,其投資決策主要依據基金經理的研究和判斷。近年來,在政策大力推動、主動基金表現欠佳、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中央匯金增持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以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為代表的被動基金逐步走向公募舞臺中央,在滿足大眾投資理財需求、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這種趨勢深刻改變著A股市場的基本投資邏輯,也將給整個市場生態帶來多重變化。
居民投資選擇更為豐富。“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是投資者最常聽到的建議之一。而ETF就是一種可以分散單一資產投資風險的產品。也正是憑藉風險分散、交易透明、低費率等特點,ETF產品已成為居民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同時,隨著ETF市場發展愈加完善,境內被動指數已基本涵蓋了各類資產、各類指數,加快推動了指數產品創新。不管是追求以穩為主的投資者,還是看好細分領域的投資者,都可以在此找到合適的選擇。
價值發現功能不斷最佳化。被動指數化投資本身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對於成長性好的股票,隨著其市值、估值的增長,股票在組合中的權重也會增長;對於利潤不達預期的股票,其權重則會慢慢縮小。ETF規模的上漲讓其對所持倉的成份股形成了較高的定價權重,滿足ETF選股標準的上市公司能獲得更多資金青睞,進而提高市場定價效率和準確性。同時,被動基金持股市值的增加,特別是大量機構資金的湧入,有利於提高股票市場整體流動性,幫助市場更有效地進行價值發現。
市場有效性進一步提高。從境外成熟市場看,被動基金超越主動基金是大勢所趨。有效市場假說認為,在一個資訊效率極高的市場中,資產價格能夠迅速地反映所有可用資訊,使得投資者無法透過分析歷史價格或其他公開資訊來獲得超額回報。在過去幾年A股主動基金獲取超額回報愈加艱難的背景下,被動基金的“受寵”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市場更為有效。近幾年,我國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深入,監管制度不斷最佳化,市場效率得到提升,資訊透明度增強,為被動投資發展壯大創造了良好基礎。而ETF規模的擴大和認可度的提高,又讓A股市場投資更加多元化,改善A股市場結構,增強市場穩定性,兩者互促互進。
被動基金的崛起為公募基金髮展提供了更多可選路徑,但被動基金和主動基金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兩者的投資目標不同,面向的客戶群體不同,主動權益基金依然有其獨特的價值。從短期看,主動基金具有靈活性優勢,能根據市場情況快速調整投資策略;從中長期看,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會催生更多結構性機會,也會為主動基金提供突破口、贏得超額收益的可能。面對未來,公募機構應加強自身核心投研能力建設,不斷創新和調整投資策略,發揮好主動基金和被動基金各自的特點,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和投資需求,為投資者帶來合理收益。(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馬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