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推出的SU7 Ultra,又在上演小米SU7釋出前吊足市場胃口的大戲,新品的每一步更新或官方回應都在牽動市場神經。
按照計劃,11月15日廣州國際車展即將開幕,許多重磅新車將在車展期間釋出或正式上市。小米SU7 Ultra已經被視作最受關注車型。這個首次公開亮相的新品的露出,距離今日倒計時還有5天。
同時,新車將於2025年3月正式上市,距今也只有約4個月的時間了。
素顏證件照“少了點什麼”
日前,工信部第389批新車申報目錄公示,小米SU7 Ultra以“素顏”姿態亮相工信部申報目錄。這張新圖相當於小米SU7 Ultra的“證件照”。仔細觀察可見,新車在普通狀態下相對低調了一些,少了拉花和固定式尾翼。
從申報圖整體來看,小米SU7 Ultra與之前的官圖基本無異,誇張的空力套件加上滿身碳纖維覆蓋,給人一種極為兇狠的感覺。再配合上碳陶瓷制動盤和前六活塞後四活塞的Akebono黃色制動卡鉗,從視覺效果上就有著極強的賽道震懾力。
不過,對比來看,長達三個多小時的釋出會上,直到最後才“千呼萬喚始出來”推出的小米SU7 Ultra,更像是一個“化妝版”。此前,在10月29日舉行的xiaomi 15系列暨小米澎湃OS 2新品釋出會上,小米正式推出SU7 Ultra。小米SU7 Ultra原型車重新整理紐北賽道四門車圈速紀錄,成為紐北史上最速四門車。
當天,小米SU7 Ultra預售價也正式出臺,為81.49萬元,2025年3月正式釋出。對於這一價格,市場普遍較為吃驚。有觀點認為“雷軍飄了”。
從新品效能來看,新品總馬力1548Ps,0—100km/h加速僅需1.98s(不含起步時間),設計最高時速350km/h,完完全全的超跑級別。
為了做好汽車,雷軍三年前就強制要求小米全部中高層進行賽道培訓,考取賽車駕照。他提醒,大家在日常行駛時要限制馬力,要敬畏速度,不要在馬路上耍強鬥狠。
暫未規劃取消鐳射雷達版本
智慧駕駛也是市場關注的重要話題。這不僅關乎小米SU7 Ultra新品,也關乎小米戰略。
小米曾強調,智慧駕駛是汽車智慧化的競爭高地,小米一直非常重視,投入也非常大。三年前,小米就立了flag,要在2024年底進入(智慧駕駛)第一陣營。如今能否實現這一承諾的時間視窗,已經到來。
從產品角度而言,小米SU7 Ultra又有可街可賽的產品定位,這也讓智慧駕駛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項關鍵能力。
那麼,會有不帶鐳射雷達的版本嗎?鐳射雷達會否影響賽道效能?
小米汽車11月9日晚就一些有關SU7 Ultra車身部件的問題作出官方回覆。
其中,針對“SU7 Ultra是否會推出不帶鐳射雷達的選配版本”,公司表示,為了給使用者提供全維度進階的產品體驗,因此暫未規劃取消鐳射雷達的版本。
同時也不忘推銷強馬力。小米表示,在1548PS超強馬力之下,其對賽道效能的影響以及日常續航表現的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此前,雷軍表示,小米SU7 Ultra使用超級三電機系統,1548PS超強馬力,零百加速1.98s,設計最高時速350km/h。小米SU7 Ultra車頂、方向盤等17處碳纖維,共3.74m²。
從規劃來看,新車還大量的選裝配置,包括大尺寸的輪圈以及大尾翼等等,同時小米 SU7 Ultra 仍然保留了鐳射雷達,組合在一起會給人一種想用智駕來跑賽道的衝動。
整體來看,小米對於智慧駕駛的拓展時間節點規劃還是比較清晰的。今年10月30日,小米智慧駕駛城市領航開啟全量推送。小米智慧駕駛的端到端大模型,車位到車位,VLM視覺語言大模型將於11月底開啟定向邀請內測,12月底先鋒版開始推送。
能否成功待考
作為小米汽車的高階旗艦車型,SU7 Ultra承載著小米在電動汽車領域的雄心壯志,但同時也面臨著來自市場和消費者的雙重考驗。隨著釋出時點越來越近,這種考驗性也越來越緊迫。
戰略方面,有聲音認為,小米一直對標蘋果和特斯拉,假如推出一款類似毛豆Y的車型,市場接受度會不會更好呢?
最受爭議的還是價格方面。回顧小米發展歷程,其“高性價比”的品牌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然而,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和消費者需求多樣化,小米開始重新整理品牌形象。在汽車領域,這一趨勢尤為明顯。相較於此前釋出的20萬元級小米SU7,小米SU7 Ultra量產車的81.49萬元高定價策略,被市場視為一次更加大膽的嘗試。小米能否在追求高階化和保持消費者忠誠度之間找到平衡、如何保持品牌形象的連貫性和消費者信任,都將是新課題。
為了迎戰市場競爭,小米SU7 Ultra確實進行了諸多創新。例如,可選配小米在紐北定製調校的頂級BILSTEIN EVO T1絞牙減振器,其相比空氣彈簧的剛度更高,可為使用者帶來無限接近賽車的操控體驗。
調整絞牙減振器的阻尼時,無需將車輛舉升即可調節,前輪減振器可透過塔頂外露的旋鈕進行調節,後輪減振器可透過位於輪拱內的旋鈕進行調節;調整絞牙減振器的高度時,需將車輛舉升,將輪胎拆下,調整好減振器的彈簧壓縮量後,再裝好輪胎。
小米SU7 Ultra還面臨著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在高階電動汽車市場,特斯拉、保時捷等品牌已經佔據了重要地位。
不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崛起已經形成磅礴大勢,這使國外品牌承壓明顯。例如,2024年,保時捷在華銷量明顯“失速”。今年1—9月,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累計銷量為43280輛,同比下跌29%,遠低於保時捷此前的預期。其中,保時捷Panamera和Taycan的跌幅尤為顯著,分別達到了20%和50%。
責編:梁秋燕
校對:李凌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