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到2.5日,A股遭“暴捶”。區間統計顯示,上證指數累計下跌9.17%,深成指下跌16.38%,創業板下跌17.38%。
接著,微盤股走出“獨立行情”,繼續不依不饒的屢創新低,市場情緒冰點。
兔年最後三個交易日,在新“村長”火速上任訊息刺激下,行情突然逆轉,日K線錄得“三陽開泰”組合。
期望→失望→絕望→懷疑猶豫→被動滿倉等回本,成為了當下市場參與者最好的寫照。
投資者之所以總是滿倉被動等回本,其主要原因在於:
1、宏觀經濟有周期,特別是凱恩斯經濟學說佔據主流的當下,週期更加明顯。
管理者出於好意,主動干預宏觀經濟,本質上就是管理者在為某一產業、某一模式背書,無形中驅動著社會資源向其靠攏。
這就一定會導致階段性某一行業、模式的資源過剩,常見的就是我們說的產能過剩,接著市場自我出清。
2、投資者思維上的路徑依賴和慣性,且極不容易改變已有認知。尤其是,當整個群體都在憧憬未來或者悲觀未來時,個體的非理性更加明顯。
比如2020年,全民買白酒基金,20221年全民買新能源(新能源車產業鏈和光伏鏈),去年信仰“小而美”。
3、市場體量無限擴大,個股無限增多,而增量“韭菜”有限的情況下,大A幾乎不可能出現齊漲共跌的普漲式牛市。
但溯源接觸到不少深度套牢於新能源、創新藥的投資者,還在幻想2021年場景重現。
最近一年交易資料來看,全A日均成交約8500億(毛估數量),而滬、深、京三地交易所,合計已有近5500家上市公司。
更要命的是,目前場外還有近700家企業排隊IPO,僧多粥少的情況下,A股未來行情的主要模式或都是“結構性、區域性性”行情。
4、耐心有限,追漲不堅決,同時“死不認錯”不止損。具體來說,一個主題出現,相關個股突然暴漲,但是投資者潛意識恐高,總希望一個舒服的上車機會,沒有勇氣第一時間上車。
如果一直沒有勇氣上車還好,關鍵是隨著市場或者個股的不停上揚,最後忍不住、不顧一切衝進去,而這時往往是階段性高點。
昨天的文章中,溯源說了消費的復甦、甚至加速的最後的落腳點或在股市。同時也順便提了一嘴房地產行業;畢竟地產鏈一度佔據GDP半壁江山。
坦白地說,溯源認為A股從2021年見頂調整至今,以及去年7月開始各種利好狂轟亂炸下單邊下跌,根本的原因就是市場對房地產過度悲觀了 。
溯源的觀點是:房地產鏈大機率已經企穩,整個行業將先迎來估值上的修復。
理由在於:(1)2023年一整年,各地因城施策,陸續最佳化購房,但是收效甚微。
(2)今年開始,一線城市陸續緊以不最佳化,“限購”正在變成過去式,市場信心顯著復甦;
(3)開發端動作不斷,特別是房企“白名單”出來以後,整個行業迎來了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支援。
2023年,全國開發貸新增約2300億,而這一輪以專案為單位的白名單出來後,目前已有超3000+房產專案獲得資金支撐,累計金額近7000億。
故溯源認為,房地產鏈企穩或等於A股行情企穩,未來不必過分悲觀。
綜合分析:滿倉被動回本,源於週期和投資者的不願認錯,而週期思維和訊息面結合來看,房地產鏈或已企穩,未來A股行情值得期待。
(文章系溯源投資思路的整理和思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參考)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