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美聯儲降息、政策利好等多方面提振,二級市場情緒高漲,創新藥板塊也備受市場關注。10月底出臺的創新藥靠前快速審理政策,疊加11月底2024年創新藥醫保談判結果有望釋出,都對板塊形成催化。
然而,創新藥板塊一片飄紅之際,卻有一家創新藥企任憑投資者“千呼萬喚”,股價也遲遲不見上漲,那就是兆科眼科-B(06622)。作為一家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的眼科創新藥龍頭,公司自2023年年底以來市值已蒸發三分之二,且在近期大盤普漲的行情中股價也始終不見起色。
異常的股價表現背後,是公司新藥市場潛力不足、基本面表現不及預期,還是另藏玄機?
管線兌現+中期虧損收窄
近日,兆科眼科最受關注的核心大單品NVK002再獲新進展。根據公司釋出的NVK002為期兩年的第III期臨床試驗(“China CHAMP”)的頂線結果,經過兩年的治療,NVK002滴眼液組(0.01%和0.02%劑量)對比安慰劑組在主要療效指標上有統計學意義的顯著性差異,NVK002滴眼液組優於安慰劑組,且具有劑量依賴。兩種劑量的NVK002安全性良好,患者使用依從性好。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NVK002是一款專門針對兒童和青少年近視進展的低濃度阿托品藥物。阿托品有著近視防控“神藥”之稱,目前阿托品滴眼液是唯一經循證醫學驗證能有效延緩近視進展的藥物,尤其是低濃度阿托品在屈光度改變上可極大地緩解近視惡化,安全性高,已成為業內公認的專門針對兒童青少年的重要近視防治藥物。
目前國內如兆科眼科、興齊醫藥、歐康維視、恆瑞醫藥等數家藥企均有佈局阿托品藥物,今年3月,興齊眼藥自主研發的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正式獲批上市,是目前國內唯一獲批用於延緩兒童近視進展的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
此前,西南證券研報曾預計,到2026年阿托品市場規模約在52.9億至203.9億元之間,國盛證券則預計興齊眼藥低濃度硫酸阿托品滴眼液2024年收入有望達到約15億。目前兆科眼科已向監管部門提交了NVK002的上市申請,其有望成為國內第二款低濃度阿托品藥物,搶佔巨大的潛在市場。
利好帶來高預期的同時,2024年上半年兆科眼科也出現營收、利潤雙雙顯著改善。中報顯示,上半年公司收益約為4976.9萬元,同比增長3.4倍;淨虧損約7580.2萬元,同比收窄67.58%。
報告期內,公司眼科藥物銷售收入達到1560萬元,包括治療青光眼的藥物貝美素噻嗎洛爾滴眼液(晶貝瑩)及治療角膜潰瘍的藥物睿保特,和堡得視眼罩系列(一種治療輕度乾眼症,另一種治療假性近視),以及阿達帕林鹽酸克林黴素複方凝膠基於產品許可協議獲得的里程碑付款,加上就BRIMOCHOLPF的獨家分銷權取得收入共計3410萬元。
得益於NVK004及TAB014的III期臨床試驗接近完成,公司研發中心轉向推進核心產品上市,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個月,公司研發開支同比減少56.3%至8980萬元,“節流”效果推動盈利表現向好。
而商業化進展方面,兆科眼科正在推動晶貝瑩、睿保特及堡得視眼罩系列產品組合的商業化程序,公司線上下推動晶貝瑩及睿保特進入醫院,已覆蓋中國30個省份內超1200間醫院及眼科機構。
作為一家創新藥企,除了業績表現之外,兆科眼科的內在價值無疑還需根據其研發管線佈局來評判。公開資料顯示,兆科眼科的眼科藥物管線佈局廣泛,涵蓋前眼和後眼主要的常見眼科疾病領域,包括乾眼症、老花、近視、角膜上皮缺損,以及糖尿病黃斑水腫和溼性老年黃斑部病變等。
日前,兆科眼科另一款核心候選藥物TAB014的第III期臨床試驗也於中國完成最後一名患者的最後一次訪視,預計今年公司將取得頂線資料,隨後會著手推進新藥上市申請的相關流程。TAB014是一款針對治療溼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wAMD)的單抗注射液,是公司在眼後疾病治療領域的突破性創新藥物,同時也是中國首款處於臨床階段用於治療wAMD的基於貝伐單抗的抗體。
公司其他儲備產品還包括乾眼症治療的創新藥物改良劑型環孢素A(CsA)眼凝膠、潛在BIC老花眼藥物BRIMOCHOL PF和CARBACHOL PF等,以及貝美前列素等幾款眼科仿製藥產品,均已處於新藥申請或即將遞交上市申請階段。
縱觀兆科眼科的眼科藥物管線佈局,大多具有同類首創或同類最佳潛力,可以預見在未來兩年中隨著新藥密集上市,兆科眼科有望進入業績爆發式增長的新階段。
創新藥回暖卻讓股東大虧
基本面大為改善的同時,2024年上半年,生物醫藥行業銷售端集體回暖。資料統計,2024上半年30個創新藥半年銷售額合計224億,較去年同期的130億增長了73%。
市場環境趨於活躍,不少創新藥企實現收入、利潤雙增。舉例來說,得益於核心產品匹米替尼(Pimicotinib/ABSK021)與默克達成授權許可協議,和譽-B(02256)就在上半年實現營收4.97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幅增加4.78億,增幅高達25倍;期內利潤達到2.07億元,同比實現大幅扭虧為盈,並實現正向現金流。11月8日,和譽單日漲超11%,自11月以來已漲超24%,創下兩年多新高。
除產品銷售端外,政策也開始發力。此前相關部門透過《全鏈條支援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政策支援範圍覆蓋了研發、審評、應用等方面,從創新藥全鏈條強化政策保障。其中,新藥審評審批機制將進行最佳化,大幅縮短了臨床准入的審批時限,將大大提升創新藥研發的效率,降低研發成本。
隨著創新藥藥審改革、產業環境及支付終端環境不斷改善,中國的創新藥產業正迎來蓬勃發展期。而眼科作為醫藥領域中的黃金賽道,其醫療需求從兒童近視到老年人眼底病,貫穿了人的整個生命週期,廣闊市場前景已不言而喻。
不過與行業回暖、業績向好截然相反的是,兆科眼科的股價卻一路下行。可以看出,自今年2月以來,公司月均股價持續位於2港元以下。
在公佈中期業績的8月,公司股價下跌了0.71%;9月公司抗青光眼藥物晶貝清®獲批上市、TAB014第III期臨床試驗於中國完成最後一名患者的最後一次訪視兩項利好都未能帶動股價明顯上漲,直至9月底大盤整體反攻,帶動公司股價上漲10%。
10月,公司釋出NVK002近視治療臨床試驗的積極效果,全月股價下跌9.09%。截至11月8日收於1.41港元,成交量也僅有59.5萬。
公開資料顯示,兆科眼科在分拆上市前是是由李氏大藥廠的眼科藥物管線拆分而來,首次公開發售前公司曾進行過兩輪融資。
2019年6月,兆科眼科完成A輪5000萬美元融資,投資機構包括Coyote、Panacea、Smart Rocket Limited及其他少數權益投資者;2020年完成1.45億美元B輪融資,此次引進的機構陣容十分豪華,包括高瓴資本聯屬公司(Hillhouse COFL)、TPG Asia、正心谷資本、愛爾眼科國際(香港有限公司)、奧博資本實體集團、Bio Success Investments Limited、Lee’s Healthcare Fund及其他少數權益投資者。
據公司方面披露,上市前A輪融資每股優先股成本為0.37美元,B輪融資為1.14美元(以7.18匯率換算,分別約為2.66元人民幣和8.18元人民幣)。若上市前投資者持有至今,以公司目前股價1.41港元(約1.3元人民幣)計算,A輪投資者浮虧51%,B輪投資者浮虧84%。
從持股變化來看,最大股東李氏大藥廠持股數仍為1.4億股不變,排名第二的是富達國際持有3297.4萬股,其中於2021年Q4和2023年Q4分別買入2692.7萬股和544.4萬股,按期間平均股價6.7港元和3.75港元計算,其第一筆交易已虧損78.9%,第二筆交易已虧損62.4%。
高瓴資本持有3062.72萬股不變,TPG Asia於2024年Q2賣出337.55萬股,最新持股比例為4.99%,仍持有2725.17萬股;GIC(Ventures)在今年已多次減持,持股比例從去年的6.92%下降至4.83%。
老股東遭受重創,損失慘重,令人不禁對公司高層將如何解釋這一狀況感到好奇。
從投資者關係的視角來看,自兆科眼科上市之後,投資機構對其關注度一直不高。最新的一份研究報告出自浦銀國際證券,釋出於2023年3月,他們將目標股價下調至12.5港元,預期目標市值為8.7億美元。然而,隨著時間推移超過一年,公司的市值目前僅為7.7億港元。不知道浦銀國際對於公司目前的市值表現會作何感想?
與基本面背離的股價表現,也引發了市場熱議。如富途上就有不少投資者表示,雖然公司擁有潛力單品,但股價一直不上漲,令人“恨鐵不成鋼”。
“雪球”上也有投資者喊話,“據中報披露,公司在手現金足有人民幣12.7億元,但最新市值僅為7.7億港元,股價與真實價值嚴重錯配。”
儘管股價持續走低、手頭現金超過市值,但面對投資者的喊話,兆科眼科的管理層與投資關係部並沒有像其他上市公司一樣,如利用回購等常規手法進行市值自救。
事實上,去年12月證監會就連續釋出兩項新規,倡導上市公司加大回報投資者的力度。今年10月,央行推出的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政策正式施行,旨在激勵金融機構向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及主要股東提供貸款支援,助力其回購和增持公司股票。畢竟,良性的回購能助於穩定股價、降低市場波動、保障中小投資者的權益,同時也能提升市場的整體吸引力。但兆科眼科似乎忘記了這一點。
綜上所述,兆科眼科的業績和利好訊息是否能夠順利轉化為估值的提升,顯然管理層的作為大於純市場。
本文源自:智通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