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600733.SH)釋出三季報,歸母淨利潤虧損44.91億元。在連續多年收到政府補貼的情況下,公司政府補貼超100億元,又有定增超400億元,但近四年已累計虧損超270億元!
北汽藍谷主營業務是純電動乘用車與核心零部件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極狐汽車是北汽藍谷整合全球優質資源在打造的高階智慧新能源電動車品牌。
北汽藍谷的前身北汽新能源是我國首家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初期將業務重心放在了B端,曾一度問鼎銷冠。隨著B端市場日益飽和,北汽藍谷後來開始向C端轉型奮起直追,但仍有比較長的路要走。
四年多虧損超270億元
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北汽藍谷實現營業收入98.18億元,同比增長5.49%;歸母淨利潤為-44.91億元,繼續虧損。
事實上,從歷史財務資料來看,北汽藍谷已連續多年虧損。2020至2023年連續四年出現虧損,歸母淨利潤分別達到64.82億元、52.44億元、54.65億元、54億元,累計虧損超過225億元。
此外,北汽藍谷在2018年和2023年分別進行了四次定增,分別募集286.62億元、10.34億元、54.5億元和60.3億元,共計411.76億元。但是,這仍未改變北汽藍谷虧損的狀況。
截至2024年9月底,北汽藍谷賬面貨幣資金37.16億元,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流動負債及長期借款分別為38.84億元、38.59億元和46.3億元。貨幣資金難以覆蓋短期債務,資金壓力不小。持續虧損之下,北汽藍谷如何獲得穩定持續的現金流維持運營,值得關注。
財務艱難的北汽藍谷9月初發布公告,計劃引入戰略投資者,對控股子公司北汽新能源增資擴股不超過100億元,其中大股東北京汽車計劃增資20億元,以緩解資金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司持續虧損的情況下,公司為董事長代康偉2023年年薪上漲9.77%至146萬。
收到政府補貼106.22億元
北汽藍谷近年來收到大量政府補貼。據統計,2018至2023年,北汽藍谷收到的政府補貼分別為44.5億元、41.83億元、5.9億元、2.7億元、3.6億元、6.4億元。2024年3月2日,北汽藍谷公告公司子公司北京新能源獲得補助資金1.29億元。上述政府補貼,合計達到106.22億元。
北汽藍谷收到如此多政府補貼,卻仍然持續虧損。這些補貼為公司提供了必要的資金支援,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公司的財務壓力,但也可能掩蓋了公司在經營和管理方面的問題,並未從根本上解決公司持續虧損的問題。長期過度依賴政府補貼並非長久之計,可能會使企業失去自我造血能力和動力,無法在市場上形成真正的競爭力。
目前來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補貼正在逐漸退出。在這種趨勢下,缺少了輸血,北汽藍谷應該考慮如何增強造血能力。
研發投入不足,還比銷售費用少
談及2024年前三季度虧損,北汽藍谷表示,是由於綜合毛利同比減少,研發與品牌渠道建設投入持續增加所致。在高科技行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研發是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然而,北汽藍谷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卻相對較少。
資料顯示,北汽藍谷2024年三季度研發費用為10.98億元。2020年至2023年,北汽藍谷研發費用分別為9.73億元、12.08億元、12.49億元、11.86億元。
相比之下,比亞迪今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為333.2億元,截至目前,比亞迪累計研發投入超過1600億元。
北汽藍谷的研發投入不僅相對於同行比較低,而且在公司內部整體來看,研發費用2020年至2023年低於銷售費用。
2020年至2023年,銷售費用分別為10.08億元、16.72億元、19.92億元、19.99億元。
這種重銷售、輕研發的策略,與北汽藍谷雖曾是行業先行者和領頭羊、如今卻被同行後來居上甩在後頭,或許在某種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因果性。
而且,在銷售費用上,公司花費大價錢冠名明星演唱會、參加知名直播間營銷等活動。這些活動的實際效果究竟如何,難以衡量。
極狐汽車未來有待觀察
北汽藍谷在借殼上市後銷量大變臉。極狐汽車被公司寄予厚望,但銷量一直不佳,未能達到預期。2021年全年銷量4993輛,2022年全年1.19萬輛,2023年全年30016輛,只相當於部分新能源車一個月的銷量。直到2024年春季,極狐汽車開啟旱地拔蔥模式,銷量終於有起色。
根據最新資料,極狐汽車2024年10月銷量達到11122輛,1至10月累計銷量為57863輛,同比增長218.6%,位列純電市場新勢力品牌銷量榜單第6名。但與同行相比,差距仍然非常大。2024年10月,比亞迪純電銷量達到19萬輛。
北汽藍谷在產品質量和使用者體驗方面存在一定進步空間。極狐汽車宣傳“安全,才是最大的豪華”,但卻被曝光存在一系列問題。在車質網,極狐汽車被投訴存在如智慧鑰匙不能解鎖、高階版駕駛模式無法開通、電池掉電、APP無法使用等問題;在天貓投訴平臺可以看到,有使用者投訴“北汽藍谷極狐汽車欺詐銷售貨不對板”,有使用者說“超期銷售,導致無法上牌”,有使用者表示“剛上市即大幅降價,損害首批車主利益”。今年初,央廣網以“北汽極狐:漠視的安全”為題,報道極狐旗下車型或存在ESP泵體滲油風險,這可能導致車輛制動力分配不均,極端情況下甚至可能引發剎車失靈等嚴重安全問題,但極狐卻沒有召回全部設施車輛,只對部分參加活動的車主檢修ESP泵滲油。7月份,極狐汽車還被曝光在極狐汽車自燃時廠家第一時間撬車標、蓋黑布。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公司的品牌形象和使用者口碑。
更為嚴重的是,極狐汽車已經資不抵債。資料顯示,2023年末,極狐汽車總資產達20.99億元,淨資產達-75.2億元。由此推算,2023年末,極狐汽車負債高達96.19億元,為總資產約4.6倍。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援,如何判斷月銷量過萬是新的起點而非曇花一現,對北汽藍谷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隨著新能源滲透率提升和海內外玩家增多,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激烈,價格戰日益白熱化。頭部企業憑藉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完善的產業鏈佈局和廣泛的市場渠道,佔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同時,新勢力車企也在不斷崛起,它們在產品創新、使用者體驗和營銷模式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的關注。此外,傳統車企也在加快電動化轉型的步伐,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投入,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競爭。
北汽藍谷認為,公司為持續推進產品向高階化發展,在技術研發、品牌渠道建設、品牌形象銳化最佳化、運營效率提升上持續投入,因此對公司短期業績產生一定影響。
但是,從資料可以看出,北汽藍谷的研發投入,不管是絕對數值,還是相對數值,都比較少;極狐原本被定位為高階智慧新能源汽車,如今也參與到價格戰,但仍未扭轉公司持續虧損,甚至本身已經資不抵債。那麼,已經錯失行業黃金髮展期、嚴重掉隊的北汽藍谷,究竟能依靠什麼與同行競爭,從而在行業佔據一席之地而不至於起個大早趕個晚集,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