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晶片出口突破9000億!
這幾年,美國為封鎖中國的晶片產業發展無所不用其極,使了不少下三濫的招數。
原因是,晶片技術關乎未來,誰能在這一領域取得優勢,就能夠獲得鉅額收益,乃至於引領未來。
不過現在來看,美國的封鎖可能失敗了——中國已經超越韓國,成為全球第二晶片出口大國。
不光自己用,還出口到國外,中國晶片這麼強了?美國打壓中國晶片產業這麼多年,難不成打壓了個寂寞?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些問題,碼字不易,歡迎點贊,轉發,收藏。
中國晶片正崛起
前段時間,我國前10個月的外貿出口資料出爐,其中表現最亮眼的當屬晶片產業。
根據海關公佈的資料,今年前10個月,我國晶片出口額達到9311億元,2024全年出口額突破1萬億已經毫無懸念。
晶片出口1萬億,這是什麼概念?
過去很多年時間裡,我們進口最花錢的兩大商品就是石油和晶片,金額基本都在2萬億以上。
甚至晶片的進口額曾一度超過石油,成為我國進口最多的商品。
也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美國對我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各種打壓,包括但不限於限制對華晶片出口、聯合盟友限制對華出口半導體制造裝置等等。
比如荷蘭的光刻機制造龍頭ASML,就因為美國的限制,無法向中國出口最先進的EUV光刻機。
不過,現在轉折點似乎來了——中國晶片出口即將超過萬億,已超越韓國成為全球第二晶片出口大國。
有趣的是,今年前10個月,我國在賣掉9311億元晶片的同時,還賣掉了9327億元的服裝。
而這意味著,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晶片產業,經過這幾年的不懈努力,進步明顯。
“卡脖子”問題解決了?
客觀來講,雖然中國成為全球第二晶片出口大國,這絕對是里程碑式的成就,但背後還存在一個關鍵問題:
現在我們上去的只是“數量”,相較於老美,“質量”上的差距依舊較大。
理由是,我們所出口的9000多億晶片,主要是一些技術相對成熟的中低端晶片,高階先進製程的晶片,現在還是老美的領域。
而這裡的關鍵點是,要想生產高階先進製程的晶片,要有更先進的光刻機。
但高階光刻機被荷蘭的ASML公司所壟斷,同時ASML又依賴於美國的技術專利、零部件供應,所以到最後還是美國說的算。
說白了,現在美國對我們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打壓並未結束,這也是我們未來努力的重點。
最近在半導體領域,有兩個重要訊息尤其值得關注:
一是特朗普剛剛重返白宮,馬斯克就宣佈,要求“星鏈”衛星的臺灣供應商,全部從臺灣轉移到越南;
二是業內瘋傳,臺積電向大陸AI晶片公司統一發了“封殺令”,核心內容是臺積電將暫停向大陸的GPU、AI晶片客戶供應7奈米以及更先進工藝的晶片。
是不是感受到了?
嗅覺靈敏如馬斯克,或許已經提前嗅到了風聲,不想捲入爭端之中。
仰仗美國吃飯的臺積電,對於美國的命令別無選擇,只能一邊倒地站在對面。
特朗普上臺,頗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跡象,很可能針對中國晶片產業有一些新的動作。
不過,一味打壓真能徹底遏制中國晶片產業的發展嗎?
打壓,有用嗎?
答案是否定的。
美國最早開始封鎖晶片和光刻機技術的時候,荷蘭ASML公司高層是這麼說的:
“即使把光刻機的設計圖紙公開,中國也沒有能力製造出來。”
等到2021年,ASML的口徑變成了:
“物理規律是一樣的,講話不要那麼絕對。”
緊接著,1年後ASML改口稱“向中國出售光刻機符合我們的利益”,去年更是直接把話挑破,又變成了“中國製造光刻機是破壞國際產業鏈的行為”。
從ASML的口徑轉變中,我們不難發現,美國的打壓不僅沒有形成完全的技術封鎖,反而堅定了中國自主研發的決心,突破的速度進一步加快。
當初儲存晶片的巨頭想失火就失火,說漲價就漲價,最後長江儲存的儲存顆粒出來後,一下治好了國外廠商的火災。
現在光刻機、其他品類的晶片也是同理,ASML的擔憂正一步步成為現實,背後恰恰是我們晶片產業的不斷發展。
而且這裡我們需要明確的一個問題是,中國自研晶片要取得“成功”,其實並不一定要超越美國,造出比美國製程更短效能更高的晶片。
只要我們能夠自給自足,造出來的晶片能夠滿足自身的使用。就已經算成功了。
從這樣的角度來看,我們離著成功的距離,可能比很多人想象中要更近,畢竟現在中國已經成了全球第二晶片出口大國,一些成熟工藝的晶片製造完全不在話下。
老美想要卡我們的脖子,把晶片這樣的高科技產業牢牢住在自己手裡,獨享蛋糕。
但現實卻是,中國不僅沒有被打壓倒,反而越來越強,晶片產量越來越大,一舉成為了全球第二晶片出口大國。
老美的打壓,只會加速中國晶片產業發展,更快實現根本性的突破。
深入瞭解熱門話題背後的事實,如果您喜歡這樣的內容,請不吝點贊、留言交流,給予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