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人民日報發了一篇文章:《當不得“瘋牛”要當“慢牛”》!
在股市待久了,有足夠敏感度的人,就知道,妖股要遭殃了。
純粹的題材炒作最怕的是輿論!
一旦輿論高度關注起來,且持續下去,那麼題材炒作就會被大大壓制。
官媒發文了,足以說明嚴重性。
值得注意的是,官媒發聲正好是財政部發佈會之後。
這可能並非是巧合。
背後可能存在精心的安排。
一、利刃以出鞘
最近有兩件事需要注意:
1.規範自媒體薦股;
2.監管在交易層面進行干預。
對於普通大眾而言,他們哪裡知道投資到底該怎麼玩。
他們入市大都是跟著意見領袖操作。
一旦把意見領袖關小黑屋,題材股缺少後續資金補給,很快就會雪崩。
而監管在交易層面的干預,則是直接對炒作進行打擊,效果立竿見影。
這段時間,不少妖股的資金已經出現鬆動,甚至跌幅超過20%的也不少了。
用不了多久,很多股票跌起來可能不僅僅是腰斬。
咱們拭目以待。
二、強監管助力風格切換
上個月底,我就在跟大家講,風格切換就要來了。
第一,政策空窗期結束了,資金的偏好會發生改變。
第二,隨著政策逐漸落地,資金會開始交易基本面預期。
第三,監管一直都在強調慢牛和長牛,不可能讓小妖票還這樣玩下去。
所以,輿論和監管趨嚴發生的時間可能並不是那麼巧合。
很可能是提前設計好的。
為的就是消滅掉那些愛玩賭博的人。
當然,如果不把惡意炒作的人消滅一部分,A股就沒法走慢牛了,散戶會虧更多錢。
這幾天,已經封殺了不少自媒體賬戶,也對機構的自媒體運營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
這些舉措勢必會加快妖票行情的熄火。
這個時間點也是很“湊巧”,剛好是財政部開完釋出會以後。
風格切換的一個必要條件是,政策或者基本面出現拐點預期。
隨著更進一步的政策出臺,以及基本面資料的改善,市場更大可能會切換到成長股行情中,尤其是大盤成長。
其實最近的風格中,大盤成長已經開始佔優了。
但我還是那句話,切換有可能帶來震盪,所以回撥也是很正常的事。
但是那種純炒題材,也漲幅過大的妖股,可要當心點。
牛市裡虧起錢來,一點不比熊市少。
三、炒作行情短期過熱
現在的融資餘額已經超過了1.83萬億,創歷史新高。
說明散戶和遊資入市非常積極。
此外,融資買入額佔兩市成交額的佔比也來到高位,投機過熱的特徵比較明顯。
不過短期過熱並不改變長期趨勢。
未來,融資餘額還會繼續增長,畢竟現在兩融餘額佔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還在低位。
有句話說得很好: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工作。
同理,回撥是為了更好的上漲。
有不少人一聽到回撥就慌得一批。
心裡就嘀咕是不是要先跑路呀?
這事沒有標準答案,全看你自己的投資體系。
有人一見破位撒腿就跑,有人看到破位也一動不動。
但這都不影響他們賺錢。
而那種總在糾結要不要買,要不要賣的人,大機率是長期虧錢的命。
因為他們沒有應對市場的有效策略,總是到處打聽別人的觀點,總想滿倉吃上漲,空倉迴避下跌。
這都是太貪婪造成的結果。
四、別忘了,國家希望慢牛
在風格切換後,市場不大可能還像之前那樣猛衝猛撞了。
基於基本面的行情,才能長期持續。
其實國家的意願是這樣的:
股市先漲起來,進而帶動預期改善。
政策助推預期維持溫度。
然後股市慢慢爬坡。
慢牛帶動經濟,最終反映到股票的EPS改善。
EPS改善,股價繼續緩慢爬坡。
不能帶來EPS改善的牛市不是好牛市,也很難長期持續。
最近那些暴漲的妖股,業績那是爛得一批。
這種暴漲不可能改善他們的業績,只能讓更多散戶高位站崗。
五、慢即是快
在10月之前,我社群不少小夥伴就問我為啥不配置紅利指數?
最近,反而沒人問紅利指數了。這就是人性。
大家只會去買那些近期表現更好的東西。
我很早就說過,紅利指數最大的風險是:其他都在暴漲,就它慢悠悠的跟蝸牛一樣爬行。
這不是說中證紅利風險多大,真正的風險來源於投資者自己。
紅利指數本身是個長跑選手,它的短期爆發力本來就差,如果你選擇了它,就要匹配相應的耐心。否則一定會虧錢。
拉長時間看,紅利指數慢悠悠的漲,從2005年到現在漲了10倍,即便是美股的納斯達克也趕不上。
但問題的關鍵是:你有這個耐心嗎?
其實對於普通人來說,慢牛才真的能賺到錢。
向紅利指數“慢”的特徵,恰好就非常適合普通散戶。
只可惜呀,大家看不到好的東西,天天惦記著一夜暴富。
在此,我也不是推薦紅利指數,因為我知道大部分人拿不住。那還不如去妖票裡死的痛快呢。
A股這輪行情,很可能是史詩級行情。
就好比十幾年前,金融危機剛結束,似乎也沒幾個人認為美股能這樣漲吧。
然而,有幾個人能拿住美股的指數持有不動呢?
有些慢,其實是快;有些快,反而是慢!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歡迎來我的同名公號:睿知睿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