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刺不刺激?
在這個A股哀鴻遍野的週末,光伏人終於等來了一則重磅訊息。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釋出關於調整出口退稅政策的公告,全文如下:
現就調整鋁材等產品出口退稅政策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取消鋁材、銅材以及化學改性的動、植物或微生物油、脂等產品出口退稅。具體產品清單見附件1。
二、將部分成品油、光伏、電池、部分非金屬礦物製品的出口退稅率由13%下調至9%。具體產品清單見附件2。
三、本公告自2024年12月1日起實施。本公告所列產品適用的出口退稅率以出口貨物報關單註明的出口日期界定。
特此公告
字越少,事越大。對於光伏,這意味著什麼呢?
在附件2中,趕碳號注意到,此次出口退稅下調涉及的光伏產品,包括矽片、電池和元件:
矽片:
“直徑>15.24cm的單晶矽片(經摻雜用於電子工業的)”(商品編碼38180019);
電池:
“未裝在元件內或組裝成塊的光電池”(商品編碼85414200);
元件:
“已裝在元件內或組裝成塊的光電池”(商品編碼85414300)
上述三類光伏產品,對光伏行業會構成怎樣的影響呢?
根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共出口上述光伏主材產品合計263.57億美元。其中,矽片16.77億美元,電池片19.21億美元,光伏元件227.60億美元。
按照原來13%的出口退稅稅率,企業將獲得34.26億美元的退稅。調整以後,將獲得23.72億美元的退稅。調整之後,中國光伏企業將減少10.54億美元的出口退稅。
當下光伏市場惡性內卷嚴重,全行業處於虧現金的狀態。一把少了10.54億美元的出口退稅,影響不可謂不大。據趕碳號統計,光伏產業指數所覆蓋的共49家光伏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扣非淨利潤只有61億人民幣。
今年三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平均匯率為7.1169。光伏企業一把減少的10.54億美元,約合75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比我國主要光伏企業加起來的利潤還多!
光伏產品的出口退稅稅率雖然只是下調了4%,但這就已經要了很多光伏企業的老命——在今年前三季度,絕大部分光伏企業的淨利潤率都達不到13%。
此次降低出口退稅稅率的,除了光伏主材以外,還包括鋰離子電池等56類產品,但並不包括電動汽車。
這,背後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趕碳號認為,這是一次去產能的重要舉措。
最近兩天,光伏行業協會仍在繼續召集光伏企業圍繞光伏企業透過限產、限價等行業自律防止惡性內卷等,前後開了好幾次會議。會議的效果有,至少在頭部企業中已經達成了共識。但沒有什麼能比直接降低出口退稅稅率,對於行業產能的出清來得更直接有效!
對於擁有海外市場、渠道、品牌優勢的頭部企業來說,在2025年的訂單中,可以將上述退稅因素疊加在商品價格之中。但是,並不是所有光伏企業在海外市場都有這個溢價能力,實力不濟的企業,海外市場份額或有可能被頭部企業蠶食。
另外,由於該規定自今年12月1日起實施生效,那麼中國光伏企業今年12月份在海外履約交付的產品,顯然沒有考慮過這一變化,大機率只能根據與海外客戶約定的條款來執行了。光伏企業今年四季度的財務報表本來就夠難看的了,這個因素疊加上來,估計會更加難看。
為什麼沒有一次性取消光伏主材產品的出口退稅稅率呢?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如果一步到位,估計所有的光伏企業財務報表會直接爆掉。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在南美等市場,有中國頭部光伏企業低價甩貨,雖然疊加了海運費用,但售價甚至比國內還便宜。這些企業之所以敢這樣出貨,就是因為13%的出口退稅。假如沒有出口稅退,這樣甩貨會虧得連底褲都不剩。那麼,這些企業慷的是誰的慨呢?無非是國家對於光伏新能源產品的扶持政策罷了。
也就是說,正是這旱澇保豐收的13%,中國光伏元件的價格內卷,戰火從國內市場延燒至海外,以至甚至引發歐美國家的抱怨和制裁:
你們中國的光伏產品賣得太便宜了,直接對進口國的光伏製造產業構成巨大沖擊,導致人家企業破產,工人失業。
由此來看,降低出口退稅稅率,可能在短期內對出口型光伏企業的利潤構成衝擊,但只要進入下一個海外客戶的履約週期,這種消極影響將可能被化解,體現為中國光伏產品的價格至少比2024年要貴了4%。
說實話,莫說是4%,就是我們的售價在現有基礎上提升40%,進口國的光伏製造產能,都未必能競爭得過中國企業。
另外一個影響就是中國光伏企業的海外產能。
已經偃旗息鼓的東南亞四國的光伏產品沒有必要再提,但中東新建的光伏產能比較優勢會更加明顯。受美國“雙反”影響,中國本土生產製造的光伏產品主要出口到亞非拉及歐洲等市場。出口退稅的稅率下降以後,海外產能相比國內產能,就有了4%的優勢。
另外,調低出口退稅的稅率,趕碳號看來這只是第一步,未來進一步調低甚至完全取消,也不是沒有可能。
那麼,光伏企業們,究竟應該為此做哪些準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