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瑞財經 李姍姍
雷軍還是太全面了。
汽車賽道燒錢快、回本慢的資本困局,被打破了。
持續投入造車之下,小米的現金流反而越來越強大,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其現金儲備達到了1516億元,創歷史新高。
基於此,在第三季度財報釋出後,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在微博上發出“小米交出史上最強業績”的讚歎。
根據財報,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集團實現營業收入925.06億元,同比增長30.5%,環比增長4.1%;經調整淨利潤62.5億元,同比增長4.4%。
2024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團收入為2569.01億元,同比增長29.9%;經調整淨利潤189.18億元,同比增長31.7%。
較為亮眼的是,小米汽車業務收入接近百億規模,並且在毛利率上還達到了與汽車業務相持平的水平。
不過,在整個電動汽車行業普遍虧損的局面下,小米汽車也依然沒有擺脫淨虧損的困境。
而相比於汽車業務,小米的老本行智慧手機業務卻出現了毛利率下滑的狀況,這也是導致小米第三季度整體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從這一方面來看,小米顯得有些顧此失彼。
01
賣一輛車虧損3.8萬
造車業務依然是小米財報最大的看點。
無論是小米已於11月13日提前完成了量產10萬輛新車的目標,還是小米先前釋出的Xiaomi SU7 ultra較有進攻性的售價,都可以看出,小米在造車上的巨大野心。
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智慧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收入97億元,環比增長51.56%,單季度收入正在向百億規模衝刺。
但在剛起步的造車業務上,小米仍沒有擺脫虧損。第三季度,小米智慧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經調整淨虧損15億元,當期交付了39,790輛Xiaomi SU7系列新車,以此推算,小米每賣一輛車相當於虧損了3.77萬元。
關於三季度財報虧損的原因,小米集團合夥人、總裁在媒體電話會議上解釋道,小米汽車仍然處於早期階段,規模還不夠大。自建工廠、自研核心技術,前期重投入,成本有分攤,所以前期有虧損,整個電動汽車行業規律也是這樣。
不過,由於第三季度汽車交付量環比增長45.71%,帶動了小米汽車單輛虧損有所收窄。若按照第二季度資料看,當時“小米汽車賣一輛虧損超6萬元”的話題一度衝上熱搜。相比之下,第三季度每輛虧損額縮減了近一半。
汽車投入是一個典型的網路效應,若小米的產能繼續爬坡,規模效應進一步展現,小米汽車或許成為最快盈利的造車新勢力。
小米SU7系列量產車釋出至今僅六個月時間,已展現出較強的賺錢能力。三季度,小米SU7的毛利率環比增長了1.7個百分點,達到17.1%,已追平特斯拉在三季度的汽車業務毛利率。
相關分析稱,隨著交付量不斷攀升,小米最遲或將於明年一季度實現盈虧平衡。
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亦表示,明年汽車業務可能是小米所有業務中增長最快的,2024全年將衝刺13萬臺交付目標。
從價格維度上來看,在行業內激烈的“價格戰”下,採用“爆品”打法的小米汽車獨樹一幟。
第三季度,小米汽車的ASP(平均銷售價格)為23.87萬元,較上季度的22.7萬元提高了接近1.1萬元。
盧偉冰在業績電話會上解釋稱,平均售價的提升,歸根結底這與產品組合有關,簡單來說,使用者選擇Xiaomi SU7 Max、Xiaomi SU7 Pro的比例更高了,選擇售價更低的Xiaomi SU7標準版的的少了,從而帶來了ASP的增長。
此外,小米的高階化戰略取得較大進展。最新發布的Xiaomi SU7 Ultra站上了80萬元以上定價區間,這被小米視為全面提拉汽車高階品牌價值感。在量產版釋出10分鐘內,小訂訂單已超3680臺,該車型將於2025年3月正式釋出。
02
手機毛利率全年最低
造車業務雖相當亮眼,但對財報的總貢獻並不算大,收入佔比10%左右,小米業績的主力軍依然是智慧手機業務。但對於手機這個老本行來說,小米在第三季度的表現喜憂參半。
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智慧手機業務收入為474.52億元,同比增長13.9%。其解釋,主要是由於平均售價及出貨量增加所致。
報告期內,小米智慧手機的平均售價同比增長10.6%至1102.2元/臺。
作為第一梯隊品牌,近年來小米高階化成果顯著,漲價亦在領跑,在今年旗艦機整體漲價的浪潮中,小米15起售價格4499元,相比上一代漲價500元,漲幅達到12.5%,在一眾競品中較為顯眼。
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智慧手機出貨量達到43.1百萬臺,同比增長3.1%。盧偉冰預測,今年出貨量將達到約1.7億臺。對比之下,去年的數字是1.46億,也就是說,今年大約會增加2400萬臺的銷量。
銷售成績喜人的同時,手機成本上漲也是小米較為棘手的問題。受核心零部件成本上升的影響,第三季度,小米智慧手機銷售成本419.05億元,同比增長20.7%,高於收入增速。當期,智慧手機毛利率為11.7%,同比下降4.9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4個百分點。
盧偉冰稱,第三季度手機毛利率下滑的第一個因素是,Q3是記憶體價格的最高峰;第二個因素是跟產品的釋出時間有關係,不同時間釋出的節奏,對毛利率的影響比較大。“可以承諾的是,第三季度會是我們全年手機毛利率的最低點,第四季度一定會反彈。”
而受智慧手機業務毛利率下滑的影響,小米集團第三季度整體毛利率同比下降了2.3個百分點,取得20.4%。
手機業務之外,小米IoT業務的毛利率在第三季度達到20.8%,創歷史新高,同比提升2.9個百分點。
這意味著,主打價效比的小米生態鏈把產品賣得更貴了,以此擴大利潤空間。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收入為261.02億元,同比增長26.3%,毛利潤達到54.18億元。
截至2024年9月30日,小米AIoT平臺已連線的IoT裝置(不包括智慧手機、 平板及膝上型電腦)數增長至861.4百萬,同比增長23.2%;可穿戴產品收入同比增加40.2%;平板收入同比增加36.5%。
03
現金儲備創歷史新高
按照願景,小米致力於成為全球新一代硬核科技引領者。在AI、OS和晶片等多個領域,小米都在持續發力並投入研發。
第三季度,小米研發開支達到59.57億元,同比增長19.9%。這一數字不僅彰顯了小米在技術創新上的堅定決心,也再次印證了雷軍所強調的“技術為本”的鐵律。
截至2024年9月末,小米全球專利數量已超過4.1萬件,其中5G標準必要專利宣告位居全球第8位。公司研發人員數達到20,436人,佔員工總數48.6%,環比增加2146人。
在財報釋出後,雷軍特地強調,小米的進步之快,得益於其在技術研發上的“拼命投”,無論是在現有產品的最佳化升級,還是在前沿技術的探索上,小米都毫不吝嗇地投入資源。
盧偉冰也在電話會議上進一步指出,小米在研發上的投入是多產品開發同時並行,還有大量的技術基建正在建設中。他特別提到了小米在智慧駕駛領域的投入,表示小米將遵循“上不封頂”的原則,即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投入,不設上限。這一表態無疑為小米在智慧駕駛等前沿技術領域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更多的期待。
日前,小米智慧駕駛全面接入端到端大模型,並取名為HAD,2024年12月底開始推送先鋒版。截至2024年11月14日,小米智駕活躍率超85%,總行駛里程超8000萬公里,NOA里程佔智駕里程82.4%。
而令市場驚詫的是,在持續投入研發、造車的前提下,小米的現金儲備繼續不降反升。截至2024年9月30日,其現金儲備達1516億元,創出歷史新高,這已經相當於小米目前市值的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