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形勢不穩定,半導體的全球化貿易已死的背景之下,臺積電不得不違背當初的承諾,到美國、日本、德國建晶片工廠去了。
不僅如此,還將先進技術選擇放在了美國,最開始說只建5nm晶片廠,最後3nm、2nm晶片廠都列入計劃之中,總投資高達650億美元。
而為了建立這些晶片廠,臺積電真的是掏出了老本,之前建設成本遠高於在臺灣省當地建就算了,最後在美國招不到工人,連在臺灣當地的工程師,都直接派去了美國,甚至是拖家帶口,全部移居美國,為美國晶片製造產業做貢獻。
而目前,第一座5nm晶片廠,已經開始試產了,據稱第一批生產的就是的A16晶片,用於明年蘋果的iPhoneSE4,而預計明年能大規模量產4nm晶片。
不過,晶片是生產了,但問題還是很多,近日麥格理銀行發報告稱,臺積電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的製造成本可能將比中國臺灣工廠高出30%。
為什麼會貴這麼多呢?這並不意外,因為美國的勞動力成本就會高一些,還不能隨便加班之類的,所以生產效率也會低一些。
此外,美國的供應鏈不完善,很多原料美國沒有,要到全球其它地方運過來,導致物流成本也會上升,所以最後綜合成本上升。
事實上,臺積電之前就已經承認過這個問題,表示美國製造晶片,成本會高20-30%,甚至有可能最高高60%.
而臺積電也表示稱,這些成本,將由客戶來買單,意思就是比如蘋果找臺積電製造晶片,如果蘋果選擇在美國製造晶片,那麼成本會比選擇在臺灣省來製造高30%,這個費用臺積電不承擔,要由蘋果來承擔。
這也意味著,臺積電在美國製造的晶片,一定會是那些高溢價,對價格不敏感的晶片,如果是利潤率,對價格敏感的晶片,是無法在美國製造的。
那麼未來,誰會選擇在美國製造晶片?高30%的成本,一般企業可承受不起。
由此可見,臺積電在美國建廠,很大機率也只是政績工程,為的是拜登政府的政績,但如今拜登都要下臺了,這些政績又給誰看呢?特朗普關注的可不是這個,所以臺積電美國工廠的未來,真的難以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