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經社“家電突圍賽”之五】
格力電器近期公佈了2024年三季報。與眾多上市公司一樣,格力也採取了“報喜不報憂”的外宣策略。因此,關注格力的投資者,更多看到的就是其淨利潤方面的增長。
長久以來,格力電器在公眾視野中,有兩個最具爭議的點:
一個是,作為一家制造業企業,卻展現出了眾多類金融企業的運營模式和財務操作特點,這就令格力電器的財報讀起來,顯得更為“燒腦”。
不過,正經社分析師細緻拆解後,還是發現了一些財報背後的隱憂。
另一個就是,關於掌舵人,她始終是繞不開的話題。在一家公眾化程度較高的上市公司中,如此之深的個人烙印,或許就是爭議的關鍵所在。
1
財報燒腦
2024年前三季度,格力電器整體營收達到1474.16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了5.39%。這一資料反映出其營收趨勢的新一輪下滑。
自2019年格力電器營收勉強突破2000億元大關,達到2005.08億元后,接下來的三年裡,連續失守這一關口。直到2023年,格力電器才以2050.18億元的營收,實現了7.82%的同比增長,重新站上2000億元營收的門檻。
然而,進入2024年,這一增長勢頭似乎再次逆轉。一季度,格力電器營收為365.96億元,同比增長2.53%;二季度則增長至1002.87億元,但同比增速僅為0.50%。到了三季度,整體營收累計達到1474.16億元,同比出現了5.39%的顯著下滑,其中單季營收469.39億元,同比大幅下滑15.84%。
正經社分析師認為,鑑於空調業務是格力電器的核心根基主業,且二、三季度覆蓋著空調銷售的絕對旺季,但營收卻未能增長反而顯著下滑,其2024年的年度營收或許將再次滑落2000億元的關口。
但是其在利潤方面又出現了另一個反轉,在營收下降的情況下,利潤是反增的:前三季度整體實現營業利潤256.0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6.72億元,增幅達11.7%;歸母淨利潤219.61億元,同比增長9.3%。不過,三季度單季歸母淨利潤78.25億元,同比增長5.47%,單季度利潤也有了走弱的趨勢。
表面上看,營收下滑但利潤反增,這是格力電器的運營有道。然而,這一現象背後的真實情況,仍需深入探究。
根據三季報,格力電器前三季度的營業成本為1023.92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了72.83億元,降幅為6.64%。
在此需要明確指出,營業成本的下降主要是營收減少帶來的被動效應。因為營收的降幅(5.39%)與上述營業成本(6.64%)的降幅相差不大,表明營業成本下降對於利潤產生的正面效應,很大程度上被營收下滑對利潤的負面影響所抵消。
換言之,如果將格力電器前後兩年的同期營收拉至等值,同期的營業成本也不會有特別大的差距。
以此為前提條件,正經社分析師逐條觀察支出專案後發現,利潤反增的最大貢獻應是銷售費用的下降。而通常為支出的財務費用,反而為利潤帶來了積極影響。
資料顯示,前三季度格力電器的銷售費用為101.6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31.23億元,降幅達23.51%。財務費用方面,三季度該項資料為負的23.92億元,這意味著格力電器獲得了利息收入或其它的財務收入(如存款利息、債券投資、匯率變動等收益),起到了對利潤的增益作用,而非一般企業的支出項。
粗略計算,這兩項的利潤增益疊加,理論上足以覆蓋並推動其今年以來的利潤增長。
正經社分析師還觀察到,格力電器過往的多數年份中,財務費用都是作為利潤增益專案而存在,尤其在2013年後顯著增強,此後的多數年份增益額都處於20億元至50億元之間。
與此同時,銷售費用則更像是一個高效的“調節器”:業績弱勢年份就相應的下降,業績強勢年份則大幅上升。比如,2013年淨利潤激增46.86%,銷售費用也隨之激增53.89%;2015年淨利潤下滑11.43%,銷售費用同比減少了46.33%;2022年淨利潤微增0.79%,銷售費用同比略減2.56%。
在上市公司,尤其是實體制造業中,財務費用的增益或銷售費用大幅波動的情況並不常見。尤其是財務費用的增益,更多出現在金融類公司之中。通常,實體制造業的利潤主要源自產品銷售,財務費用被視為成本支出項,且銷售費用雖有市場波動的影響,但預算相對穩定,不易出現劇烈變動。
因此,對於實體制造業而言,精細化管理尤為重要,特別是在逆境中,降本增效成為關鍵。從這一角度看,格力電器的歷史表現頗顯“金融化”,其利潤來源與增長較大幅度受益於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的調節。
2
控現技與控債技
事實上,除了淨利潤方面上演的“財技秀”之外,格力電器在控制負債率與現金流方面也頗為“絲滑”。
正經社分析師注意到,格力電器多年以來,持續進行大規模的應收款項融資及期末終止確認的財務操作。
比如2021年至2023年三個完整年度,其在應收款項融資方面,分別為256.12億元(同比增加22.12%)、284.27億元(同比增加10.99%)、101.76億元(同比減少64.20%);應收款項融資的期末終止確認金額分別為238.17億元、198.24億元、304.64億元。
2024年上半年應收款項融資為114.89億元,應收款項融資的期末終止確認金額350.82億元;前三季度的應收款項融資為133.19億元。
事實上,與眾多國內家電企業一樣,其多年來也困於外部需求不振的市場環境。而為了尋求更多的增長曲線,格力電器同樣寄望於多元化的突圍。現在涉足的行業就包括工業裝備、晶片、機器人、光伏,甚至還想做汽車等。同時,還異常高調地踏足金融領域,且是相當規模的投入,比如大宗期貨交易、外匯交易、基金、債券等。
自2013年至今,格力電器整體投資的規模已經達到3629億元,其中2017年和2023年的投資幾乎佔當年營收的一半。這也造成其對於資金的強烈渴求,現金流的壓力巨大。這或許也解釋了,格力電器採取類金融公司操作的原因。
而在現金流的具體表現上,格力電器離理想狀態也確實有著較大差距。在過去的11個完整年份中,至少有5個年份出現了現金流是淨流出的情況,其中2017年現金流淨流出達到了499.62億元,是現金流赤字最嚴重的年份。
相比之下,反而是2013年至2015年表現最好,其中2015年的現金流淨流入335.59億元,是淨流入最多的年份。除此之外,其他年份的現金流淨流入均未超過百億元,相較於每年動輒數百億元的投資,實在是差強人意。
一方面是持續的鉅額投資,一方面是現金流的極限承壓,如果主營基業不能滿足需求,自然就要採取“盤外招”。
這也解釋了,格力電器會一直存在鉅額應收款項融資及期末終止確認金額的原因。
常年且規模如此巨大的操作,實際上更多見於金融企業,製造業企業則相對少見。
應收款項融資,簡單來說,就是企業將其應收賬款轉讓給金融機構或投資者,以換取資金的一種融資方式。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會收到一筆現金,同時其應收賬款的權益也轉移給了金融機構或投資者。其本質在於,企業利用這些尚未到期的應收款項,提前獲取現金或其他形式的資產,以滿足短期的資金需求,改善企業的現金流狀況。
而當這筆應收賬款到期並被成功回收時,或者當企業與金融機構或投資者之間的融資協議到期並終止時,就需要進行終止確認,這意味著這筆應收款項融資的交易已經完成。
需要明確的是,當企業進行應收款項融資並終止確認後,不僅直接影響現金流,還間接對資產負債率產生複雜影響,因而理解起來也更加“燒腦”。
當企業選擇將應收賬款進行融資,其現金流入量會隨之增加,這部分現金被計入流動資產。期末終止確認作為應收款項融資的關鍵環節,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企業在該期間內透過融資獲得的資金規模。隨著期末終止確認的進行,企業正式確認不再擁有已轉讓的應收賬款權益。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應收賬款所對應的融資所得,即之前已計入流動資產的現金,仍然保留在企業賬戶中。這一變化促使企業流動資產總額大幅提升,同時降低了應收賬款在總資產中的佔比,進而促使資產結構產生了較大變化。
此外,該融資活動可能帶來一定的負債,如融資利息或相關費用,但這些負債與企業透過融資獲得的現金量相比,通常佔比較小。因此,在總資產規模擴大的同時,負債總額可能只是略有增加或保持不變。當資產的增長速度快於負債時,負債在總資產中的佔比會相應下降,從而導致負債率的降低。
這一系列操作共同作用於企業的資產和負債結構,最終影響了企業的負債率。
大致明白其中的操作原理之後,再來看看格力電器的負債率。
資料顯示,2022年負債率71.3%,這已經超過了通常認知的財務紅線。2023年負債率降到紅線以下,為67.22%。如前文所列資料,2023年格力電器的應收款項融資相對於2022年有所減少,同時期末終止確認金額有所增加。應收款項融資的減少可能減少了企業的負債總額,但也可能導致現金淨流出的增加,因此我們也看到了格力電器2022年現金淨流入18.03億元,而2023年現金流變化為淨流出8.40億元。
這些變化共同影響了格力電器的資產和負債結構,或許就會因此產生負債率降低的效應。
當然,這個影響過程是相當複雜的,這裡也只是粗略探尋。
總之,應收款項融資及期末終止確認,因為帶來了資產和負債結構的改變,必然就會影響負債率的表現。
3
董明珠“蓋壓”格力
事實上,關於格力電器的“財技”爭議,其掌舵人董明珠就曾硬扛。總結一下就是,開展一些金融性的運營手段,既能最佳化資源配置,又能帶來業績和股東回報的提升,何樂而不為呢!
而“硬扛”就是董明珠的個性化標籤之一,比如,最近在與俞敏洪的直播中,當商品連結出現小問題時,董明珠在飯桌上直接催促下屬迅速解決,這一行為被部分網友解讀為“霸道”管理。
董明珠的回應是:“真是好笑得很,管理者聲音大點還沒話語權了!”
在董明珠身上,類似的硬扛例子頗多,比如關於離職員工的言論、關於員工跳槽的言論等等。
作為中國最早一批有意識打造個人IP的企業家,董明珠頻繁亮相於公開場合,接受媒體採訪等,而輿論也時刻“拿著放大鏡”照看著董明珠。
時至今日,各方對於董明珠的關注,早已超越對於格力電器本身的關注。
以百度指數為例,2020年至今的搜尋指數上(如圖一),藍線代表董明珠,始終蓋壓著代表格力電器的綠線。整體的搜尋日均值上,董明珠達到4827,格力電器幾乎只是其一半,為2705。
2020年至今的資訊關注指數(如圖二),是同樣的“蓋壓”表現,董明珠的資訊指數日均值約191萬,格力電器約137萬。
事實上,在微信指數的表現方面,亦與之相似。
(圖一)
(圖二)
儘管董明珠身上不乏爭議,但這並未妨礙她名利雙收。
2023年度,格力電器實施了其歷史上股權登記日最為寬泛的一次股利分配,登記截止日期為2024年8月27日。分配方案為,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23.8元(含稅)。
而董明珠在格力電器2023年年報中持股數為54,488,492股,2024年半年報為77,643,492股,增加了23,155,000股。不知上述股權登記日的確定,是否與董明珠增加的股權過戶日相關。
按照2024年半年報的持股數計算,董明珠在此次的股利分配中將獲得約1.85億元,比2023年多獲得了約5492萬元。對此你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