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的最新報告發出危險警告。
當地時間11月22日,美聯儲釋出重磅報告。在這份最新公佈的調查報告中,美聯儲警告美國政府債務的可持續性目前已被視為金融穩定的最大風險。分析稱,儘管美聯儲的調查週期是在特朗普贏得大選之前,但報告中強調的風險都可能會成為“特朗普2.0時代”的核心問題。
與此同時,美聯儲即將進行的“框架審查”也備受關注。美聯儲於當地時間22日釋出了“框架審查”的更多細節,包括定於2025年5月15日—16日的會議。美聯儲表示,“框架審查”不會包括2%的通脹目標,重點將放在戰略宣告和溝通工具上。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場對美聯儲12月暫停降息的預期持續升溫。據CME“美聯儲觀察”,美聯儲到12月維持當前利率不變的機率為44.1%,累計降息25個基點的機率為55.9%。
重磅報告出爐
當地時間11月22日,美聯儲在最新公佈的調查報告中警告稱,美國政府債務的可持續性目前已被視為金融穩定的最大風險。
美聯儲當天公佈的半年度金融穩定報告顯示,圍繞美國財政債務可持續性的擔憂在本次調查中名列榜首,其次是中東緊張局勢升級和政策不確定性。
這項調查由紐約聯儲工作人員在今年8月底至10月底期間進行,調查物件涵蓋了經紀交易商、基金和諮詢公司等機構和學界的人士。
調查顯示,對美國財政債務可持續性的擔憂是被提及最多的風險。54%的受訪者認為,在未來12個月到18個月,美國政府債務的可持續性將是突出的金融穩定風險,在調查的主要風險中佔比最高。
作為對比,在今年4月公佈的半年度金融穩定報告中,僅有40%的受訪者認為,債務可持續性是未來12個月到18個月的突出風險。
其實,這一風險已經導致美國債券市場遭遇拋售潮。儘管美聯儲已連續降息2次,累計降息幅度達75個基點,但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在過去兩個月卻大幅上升,在降息環境中走出了“加息”行情。
此外,美國國債期限溢價(衡量投資者持有較長期國債而非短期國債所需的補償)已經接近201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債券和利率波動性指標也高於歷史標準。
除了對美國財政債務可持續性表露強烈擔憂外,此次調查中對中東地緣緊張局勢、經濟衰退和爆發全球貿易戰的擔憂程度,也均上升到了更高的位置。
其中,認為經濟衰退是突出風險的受訪者佔比增加了10個百分點,從上次的28%升至了38%,排名第四。
與此同時,受訪者對高通脹的擔憂顯著下降,認為持續通脹及貨幣緊縮是突出風險的受訪者佔比降至了33%,較上次調查的72%減少了一半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受訪者認為的主要風險名單中,排名並列第五的“全球貿易風險”是新上榜的一大風險。
調查發現,本次調查中的受訪者特別提到了全球貿易風險,部分受訪者指出,關稅壁壘可能會引發報復性保護主義政策,從而對全球貿易流動產生負面影響,並給通脹帶來新的上行壓力。
分析稱,儘管這份美聯儲調查發生在特朗普贏得大選之前,但報告中強調的風險都可能會成為“特朗普2.0時代”的核心問題。
另外,美聯儲資料顯示,各類對沖基金利用的槓桿達到2013年以來、即有可獲得資料以來的最高水平或接近這樣的高位水平。
相比4月的金融穩定報告,本次報告期,無論是使用的表內槓桿率,還是對沖基金的平均總槓桿率,槓桿都有所增加。
美聯儲宣佈
美東時間11月22日,美聯儲宣佈即將進行的“框架審查”細節,包括定於2025年5月15日至16日召開的會議。
最新的“框架審查”會有兩大聚焦重點:一個是審查美聯儲在2020年8月透過的“長期目標和貨幣政策戰略宣告”,該宣告闡明瞭貨幣政策方針,第二個是探討美聯儲的政策溝通工具。
所謂的“框架審查”是美國央行貨幣政策總體方針的定期五年分析中的第二次,將於明年1月份開始在政策制定者之間進行討論。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評估意見中稱,美聯儲對新看法和至關重要的反饋持開放態度,將吸取過去五年的經驗教訓,在適當的情況下調整方法。審查結束後將評估審查期間收集的資訊和觀點,並報告調查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美聯儲在宣告中表示,“框架審查”不會包括2%的通脹目標,重點將放在戰略宣告和溝通工具上。
這可能會讓學術界和政策分析界的部分人士感到失望,因為他們認為,通脹目標的制定及其水平已經成為美聯儲的問題。
鮑威爾在11月14日達拉斯聯儲活動上發表評論時提出了此次評估需要回答的一個核心問題:“過去幾年高通脹和高利率的經歷是否意味著美聯儲應該回歸更傳統的政策制定方式,更加註重控制通脹,而較少關注低通脹、低利率環境下出現的問題。”
其他可能被討論的問題,以及前美聯儲官員和其他人士已開始思考的問題是,美聯儲如何才能最好地傳達其政策計劃,以及是否應該對未來的利率路徑做出承諾。
據CME“美聯儲觀察”,美聯儲到12月維持當前利率不變的機率為44.1%,累計降息25個基點的機率為55.9%。到明年1月維持當前利率不變的機率為33.7%,累計降息25個基點的機率為53.1%,累計降息50個基點的機率為13.2%。
責編:楊喻程
校對:王蔚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755-83514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