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劉志遠 張海妮
專案未報批環評以及環保驗收不完善,恆逸石化(SZ000703,股價6.25元,市值229.14億元)旗下2家公司合計被罰款超180萬元;未按照排汙許可證規定排放汙水,國光股份(SZ002749,股價13.91元,市值65.14億元)控股公司被罰64萬元……
2024年10月第三週至11月第四周,哪些上市公司的環境保護與信披責任亮起了紅燈?且看A股綠色週報第180期。
每日經濟新聞聯合環保領域知名NGO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自2020年9月起,基於31個省(區、市)、337個地級市政府釋出的環境質量、環境排放和汙染源監管記錄等權威資料來源,每週收集剖析中國數千家上市公司及其旗下數萬家公司(包括分公司、參股公司和控股公司)的環境資訊資料,旨在藉助環境及專業解析、傳播能力,讓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經營活動中的環境資訊更加陽光透明。
根據10月第三週至11月第四周收集到的資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共有66家上市公司在近期暴露了環境風險。
環評報批環保驗收不完善
根據10月第三週至11月第四周的環境資料,生態環境領域違法違規等風險資訊共關聯到66家上市公司,背後有604.47萬戶的股東。其中,31家屬於國資控制的企業。
從行業維度來看,根據所屬申萬一級行業分類,在66家上市公司中,基礎化工行業有11家,建築裝飾行業有9家,農林牧漁行業有6家,三個行業合計佔比約39.4%。
此前,《每日經濟新聞》聯合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釋出的“2023年度A股環境風險榜”顯示,基礎化工、醫藥生物、環保行業的上市公司數量位於前列,緊隨其後的才是建築裝飾、電力裝置等行業。基礎化工行業的環境風險一直相對突出。
從環境汙染行為上看,有17家上市公司涉及固廢汙染,14家上市公司涉及水汙染,10家上市公司涉及大氣汙染。涉及固廢汙染、水汙染及大氣汙染的上市公司數量合計佔比約62.1%,依舊是環境汙染行為中的主要組成部分。
有別於以往,本期資料中,有16家上市公司因相關專案未進行環評報批、未進行環保驗收、未取得相關許可證等問題受到相關部門的處罰,佔比較高。
其中,恆逸石化旗下浙江恆逸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浙江雙兔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兔新材料)共收到4張罰單,為上市公司中罰單數量最高的企業,罰款金額共計181.3037萬元。
浙江政務服務網披露的文號為“杭環錢罰﹝2024﹞55號”的處罰書顯示,2024年5月23日,杭州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對雙兔新材料開展了現場檢查。當事人從事滌綸纖維製造,生產工藝包括聚酯、紡絲工藝,有聚酯車間2個、紡絲車間4個、70蒸噸/時(49MW)燃煤鍋爐3臺,為排汙許可重點管理單位。現場檢查時,當事人車間正常生產,1#、3#燃煤鍋爐正常執行,配套的汙染防治設施執行中,2#燃煤鍋爐未執行。現場調閱熱煤站控制室巡檢表顯示,1#、2#鍋爐於2022年12月開始使用、3#鍋爐於2023年4月開始使用,但上述鍋爐在開工建設前未依法報批環評檔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三十一條第一款,雙兔新材料被杭州市生態環境局罰款56.0898萬元。
11月2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過恆逸石化的公開電子郵箱發去採訪函。11月21日,記者致電恆逸石化,接線人員表示,將會把採訪函中相關問題彙報給上級。截至發稿,記者未獲得進一步反饋。
本期,浙江建投(SZ002761,股價12.62元,市值136.47億元)間接控股子公司浙江省二建鋼結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二建鋼結構)因排汙許可證有效期屆滿未延續,並排放汙染物的行為,被寧波市生態環境局罰款47.8萬元。
信用中國收錄的文號為“甬鎮環罰﹝2024﹞61號”的處罰書顯示,當事人二建鋼結構(統一社會信用程式碼:913302117473892455)於2024年8月19日在浙江省寧波市鎮海臨海路實施了無排汙許可證、有效期屆滿未延續、未重新申請取得排汙許可證排放汙染物的行為。依據《排汙許可管理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一項,二建鋼結構被寧波市生態環境局罰款47.8萬元。
11月2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過浙江建投的公開電子郵箱發去採訪函。11月21日,記者致電浙江建投,接線人員表示,處罰如果未達到臨時披露標準,相關整改情況將會在年度報告的相關章節中進行披露。同時,環境問題的整改行動,公司都會第一時間採取行動。
國光股份控股公司被罰
水汙染一直是環境汙染行為中的高發風險。未按相關規定排放汙水,超標排放汙水等環境違法違規行為一直屢見不鮮。本期資料中,14家上市公司關聯企業因涉及水汙染問題被罰。
國光股份控股公司鶴壁全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豐生物)因未按照排汙許可證規定排放汙水,被鶴壁市生態環境局罰款64萬元。
信用中國收錄的文號為“豫0600環罰決字﹝2024﹞6018號”的處罰書顯示,鶴壁市生態環境局於2024年6月30日對該單位進行了調查,發現該單位實施了以下環境違法行為:北側汙水處理站厭氧池所有觀察口現場處於敞開狀態,好氧池正在檢修,未向相關部門報備;南側汙水處理站共兩個厭氧池現場停運一個,厭氧塔停運,微電解+強芬頓氧化停運,三效蒸發停運。檢修期間排放未在排汙許可證記載的迴圈水池清洗水。涉嫌未按照排汙許可證規定排放汙水。依據《河南省水汙染防治條例》第七十五條,全豐生物被鶴壁市生態環境局罰款64萬元。
11月20日至2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透過國光股份公開電子郵箱發去採訪函,但採訪函均被收件人的相關設定拒收。11月21日,記者致電國光股份並告知採訪函被拒收情況。接線人員表示,系統未收到郵件就不能接受採訪。同時,接線人員拒絕了記者透過其他官方郵箱以及微信線上傳送採訪函的建議。
驗收弄虛作假,在環境違法違規行為中佔比不高,但也是上市公司一直存在的環境“投機”問題。斯萊克(SZ300382,股價9.61元,市值60.40億元)控股公司江蘇阿李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李動力科技)因專案部分驗收存在弄虛作假,被常州市溧陽生態環境局罰款38萬元。
信用中國收錄的文號為“常環溧行罰﹝2024﹞46號”的處罰書顯示,鋰電池自動化裝置及動力電池關鍵零部件生產專案(部分驗收)驗收弄虛作假。依據《建設專案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一款,阿李動力科技被常州市溧陽生態環境局罰款38萬元。
11月2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過斯萊克公開電子郵箱發去採訪函。11月21日,記者致電斯萊克,接線人員表示,目前斯萊克正在核實該處罰的相關情況,同時將會去檢視採訪函。截至發稿,記者未獲得進一步反饋。
近年來,隨著ESG投資理念逐步升溫,投資者越來越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上市公司財務投資和戰略投資的環境責任也應受到重視,因此直接或間接參股企業環境資料被納入A股綠色報告專案資料庫。
(實習生範備齊、劉栩彤和簡瑀謙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