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當地時間11月25日,美國當選總統表示,將對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入美國的所有產品徵收25%關稅。此外,特朗普還宣佈將對進口自中國的所有商品加徵10%的關稅。
特朗普稱,新的關稅計劃旨在推動墨西哥和加拿大采取更大力度的措施,加強邊境安全,並打擊芬太尼對美出口。兩國有這個權利和能力輕鬆解決這些長期存在的問題,在他們付諸行動前,他們將為不作為付出巨大的代價。
加拿大和墨西哥與美國同屬於北美自由貿易聯盟(NAFTA),貿易往來一直都十分頻繁且巨量。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無疑將對NAFTA造成致命打擊。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在給媒體的宣告中對此回應稱,“關於美國對華徵收關稅的問題,中方認為中美經貿合作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劉鵬宇還表示:“中方已採取措施打擊販毒活動,並向美方通報涉美禁毒執法行動進展,這些證明了有關‘中國故意促使芬太尼流入美國’的言論毫無根據,違背事實和現實。”
加徵關稅或將加重美國消費者負擔
特朗普在去年的一次採訪中提出了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普遍關稅的建議。今年11月,全美零售聯合會(NFR)的一項研究指出,如果特朗普提出的新關稅計劃實施,美國消費者的年度消費能力可能會損失多達780億美元。研究表明,這些關稅將影響到如服裝、玩具、傢俱、電器、鞋類和旅行用品等消費品類別。
NRF強調,報告中研究的六類物品幾乎是美國每個家庭的最常見用品,並且,與高收入家庭相比,購買這些物品所需的錢佔低收入家庭稅後收入的比例更大。如若商品上漲的價格太高,這會讓美國零售商無法消化並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導致許多消費者不願或無力支付。
路透社的一份分析指出,近年來美國消費者變得更加節儉,減少了非必要的開支,這對零售商和消費品公司造成了銷售壓力。全美零售聯合會供應鏈和海關政策副總裁喬納森·戈爾德表示,零售商依賴進口商品和製造元件,以便提供多樣化且價格合理的商品,如果實施這些進口關稅,將使低收入家庭的經濟負擔更加沉重,因為關稅最終會轉嫁給消費者,導致物價上漲。
近期,美國最大零售商沃爾瑪的首席財務官John David Rainey表示,如果特朗普提議的關稅生效,其可能不得不提高某些商品的價格。
Rainey稱,“我們從來不想漲價,我們的模式是每日低價。但消費者可能會面臨漲價的情況。”他補充道,現在說哪些產品會因為關稅而漲價還為時過早。
美國家居零售巨頭勞氏近期也談到了關稅提案帶來的風險。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勞氏首席財務官Brandon Sink表示,公司約40%的商品成本來自美國以外的地區,所以關稅肯定會增加產品成本。
另外,包括美國平價彩妝品牌E.l.f. Beauty、鞋履製造商Steve Madden等品牌,也紛紛提出這一擔憂,即如果提高關稅生效,該公司可能被迫漲價。
亞洲更多經濟體或遭“關稅大棒”
在競選期間,特朗普的核心競選主張之一,就是要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20%的關稅,並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60%的高額關稅。在特朗普贏得大選後,關稅問題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最近,高盛首席亞太經濟學家安德魯·蒂爾頓(Andrew Tilton)在報告中表示,儘管自特朗普上屆任期以來,美國對中國的雙邊貿易逆差有所下降,但美國對其他亞洲出口國的貿易逆差卻大幅上升——這意味著美國可能會對其他亞洲出口國進行更嚴格的審查。
他表示:“由於特朗普及其潛在內閣把執政重點放在減少雙邊貿易赤字上,因此存在一種風險,即特朗普政府可能會以一種‘打地鼠’的方式(來處理貿易問題)。假如雙邊赤字迅速增長,最終可能會促使美國對更多亞洲經濟體徵收更多關稅。”
巴克萊銀行分析師在報告中寫道:“貿易政策可能是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內對亞洲新興市場影響最大的領域。”
巴克萊經濟學家Brian Tan等人認為,特朗普提議的關稅計劃,最有可能對亞洲地區的開放經濟體造成“更大的痛苦”。
針對加徵關稅的問題,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近期回應稱,中國的經濟已經表現出了非常強的韌性,潛力大、活力足,正在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有能力化解和抵禦外部衝擊帶來的這種影響。
“歷史已經表明,一個國家對中國加徵關稅,並沒有解決這個國家自身所存在的貿易逆差問題。相反推高這個國家跟中國以及從其他國家進口產品的價格,因為最終關稅是由進口國的消費者和最終的使用者來支付,它必然導致消費者的支付價格上升。使用者的成本在提高,導致了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王受文說。
(時代財經何秀蘭,綜合自央視新聞、財聯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