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告: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以及截圖,請知悉。
還記得有著“天下第一村”之稱的華西村嗎?然而,這個曾經憑藉著名號響遍我國大江南北的華西村卻不復當年。意思是當下的華西村早已失去了以往的榮光,神話漸漸被打破了。
由人均賺錢存款600萬變成了負債總額達到驚人的400億。去年7月20日華西村還進行了股權變更,儘管華西村還是華西集團的股東之一,但給華西集團兜底的卻是江陰市國資委。
據悉,華西集團以一元的股價將80%的股權轉讓給了江陰國資委控股的江陰聯華最佳化調整產業投資有限合夥企業(簡稱“聯華基金”)。股權變更後,江陰國資委成為華西集團實控人。
一般而言,股權轉讓很正常,但不正常的是一元轉讓的總股價。這意味著華西集團已經被債務困擾到無法生存下去了。當華西村的共同富裕模式越來越成為阻礙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
華西村就沒有未來可言。這是當下華西村的現實窘境,然而,這一窘境恐怕還要得到繼續維持。因為我國中高速經濟增長的階段已經過去。以前華西村能不能成功走出自己的路來。
能不能表現亮眼並就此成為標杆並沒有太大緊迫感和壓力,因為整個經濟大環境都是向上利好的。華西村走的共同富裕路不行還可以換一條路,可現在這個換路的代價已然非常之大。
這意味著華西村已經沒落到難以走出當下的窘境。為什麼華西村會出現這種情況?華西村身上到底藏有何種秘密,不僅可以做到光速崛起也可以做到極速隕落,從巔峰走向另一個極境。
當然,最主要的是華西村的未來該如何發展?其實這些問題用一句話就可以簡單概括。那就是華西村能發展起來是走對了路,現在沒落是沒走對路。而華西村的發展模式已經定下。
要想推倒重來並不容易,最起碼會遭遇既得利益群體的極大阻礙。華西村的未來可能還要看領導幹部(帶頭人)能不能找到適合華西村的正確道路。以前華西村帶頭人是書記。
現在的華西村帶頭人是吳協恩,雖然吳協恩是吳仁寶的兒子,可不少知曉華西村發展歷史的人都說吳仁寶掌權時將手中的權力握得太緊了,以致於雖然是兒子接班但上任後反響平平。
吳仁寶讓華西村富起來的秘密是共同富裕路。共同富裕說白了就是充分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讓所有人都朝著一個方向一條心努力奮鬥,華西村的第一桶金是農業。
後來吳仁寶抓住了時代機遇,提出了工業興村的理論。為此,吳仁寶不惜上緊跟時事政策下走訪參觀多地,最終吳仁寶決定要在華西村開辦鋼鐵廠紡織廠等廠,打造屬於華西村的產業。
但工廠開辦起來後仍然是採用分紅的模式,個人只能領到20%的錢,80%的錢要用於再投入和擴大生產。這個分配問題在當時還沒有太大弊端,可越到後來尤其是產業沒有再轉型時。
弊端就十分厲害了。當然,這是一句明顯的後話。吳仁寶定下的這個規矩讓華西村的工業產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壯大,以至於華西村在上世紀80年代的工農業總產值突破1億元。
就此成為了江蘇省第一個“億元村”。直到現在,華西村的工業都還有冶金、紡織這兩大類。這說明華西村的轉型之路失敗了,問題也隨之而來:沒有轉型成功卻有不合理的分配機制。
這樣不對稱性的唯一結果只能是村民的生產積極性越來越低,並且牢牢被現實所束縛。華西村現在的情況是除非真正到了“小崗村”那般的田地,讓許多小崗村民被迫走包產到戶的路。
包產到戶的另一面就是自負盈虧。華西村雖然靠著集體經濟發家並做大做強,但沒有惠及人民的突出特性阻礙了歸屬感認同感的形成。也就是說,華西村是村民一起努力做成的IP。
但在對外宣傳時卻只是一味宣傳華西村IP,而沒有提到齊頭並進的一眾村民。吳仁寶的的確確是引路人,可是引路人終究還是要回歸到普羅大眾的隊伍裡。不然就會讓自己徹底迷失。
有不少江陰市市民認為,吳仁寶和吳協恩本著不讓村民失業、一定要享受既定福利的原則而錯過了產業轉型升級的大好機會。如果他們能夠狠心一些,也許華西村就不會步入窘境了。
但華西村當下的問題形成必然是多方面多種因素的影響。吳仁寶、吳協恩的“仁慈”只能算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華西村村民因為分配製度問題生產積極性不高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要知道,華西村確實憑藉著集體經濟的路子實現了“先富”。可是處處強調集體而忽略個人的做法就有失偏頗了。歸根結底,集體還是由一個個個體組成的,集體規模上來了是好事。
可是這些看得見的利益卻無法及時變現就是壞事了。有村民說,20%的生活費確實基本足夠,可是一旦碰上婚嫁、治病等問題,則需要向村委會提出申請,得到獲批後使用自己的存款。
經濟上的極大束縛還體現在華西村的商店只能由外人來開,如果華西村村民經商了,那就會被取消集體分紅的資格。除此之外,華西村的工業產品競爭力呈現出了日漸下降的趨勢。
一些人認為華西村的紡織工業做不過旁邊的周莊鎮;鋼廠也不如江陰的其他鋼廠。以前華西村找準方向走,對路子做鋼鐵和紡織讓人們富起來的原因是,紡織和鋼鐵在當時算是先進產業。
或者說華西村做這些產業的時候基本上沒有同等價位的競爭對手,而華西村又在很早就成為了典型,被打造成江陰乃至我國的一張名片。華西村的名氣很大,出產的商品基本都有銷路。
可現在這些產業已經成為了落後產業,而華西村的產品也競爭不過其他公司企業。這樣看來,如果把華西村找對路繼續往下延伸就會發現華西村的成功其實是時代浪潮的一個縮影。
沒有華西村也會有華東村。那時候只要能抓住先進產業就可以做大做強。但做大做強後還要繼續佈局先進產業,如果只是盯著以往的輝煌,沉浸在過去當中,那未來只能是自己葬送。
我國當下為什麼要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新產業?
還不就是想佈局先進產業以便讓自己的產品有更大優勢,即使對上發達國家也不虛。現實裡的加快清潔能源轉型也是一個典型例子。
參考資料:1元轉讓華西集團80%股權 華西村擬退出華西股份背後丨新京報華西股份實控人變更 江陰市國資辦將接替華西村委會丨證券時報E公司風暴眼|“億元村”變“一元村”實地走訪:華西村發生了什麼?丨風暴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