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經濟執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打下了較好基礎。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米娜
編輯|李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實現5%左右預期目標的信心在增強。”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在公佈2024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執行情況時,作出這一判斷。
根據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94974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其中一季度增長5.3%,二季度增長4.7%,三季度增長4.6%。
總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經濟執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環比增速連續9個季度正增長,市場普遍認為超出預期,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打下了較好基礎。
今年以來,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世界經濟不穩定性增強,我國穩外貿壓力加大。從內部來看,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不強,民間投資活力有待進一步激發,一些企業經營的風險加劇。
面對如此局面,我們要意識到,這些困難是轉型發展中的陣痛,經過努力是可以克服的。
9月下旬以來,國家層面加大力度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圍繞加大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幫扶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提振資本市場等方面打出“組合拳”,極大提振了市場信心,提升了發展活力,增強了內生動能。
同時,我國還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方向不動搖,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力促進動能培育壯大、結構調整最佳化、民生持續改善。今年以來,製造業高階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的勢頭愈加明顯。前10個月,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9.3%,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8.8%、10.6%,這些都不斷為高質量發展聚勢賦能。
系列針對經濟的調控措施,充分展現了中國全力以赴拼經濟的決心。在多重努力下,近期國內工業、服務業、消費、投資等主要指標出現比較明顯的邊際改善,也能更清晰感受到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勢頭——10月初股市回暖;房地產市場成交量增加,罕見出現“銀十”超“金九”;日前釋出的10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1%,重回擴張區間;最新統計資料顯示,今年餐飲行業的創業者數量已創下近年來新高,前11個月餐飲行業入局者已超過了去年全年的總和。
經濟回升背後,也與今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與相關部門採取了多項措施,持續推動民營經濟發展有關。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超在新聞釋出會上介紹,今年以來,有關部門持續完善法律政策。加快民營經濟立法程序並公開徵求意見,推動各地方各部門聚焦民間投資、公平準入、融資支援等,出臺支援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舉措;另一方面,推動解決問題訴求。健全國家、省、市、縣四級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和問題解決機制,充分聽取民營企業意見建議。
當前民營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在持續增多。種種跡象都傳遞了經濟回升向好的積極訊號,這些都為四季度的中國經濟開了個好頭。隨著存量政策持續顯效,增量政策加快落地,政策組合效應持續釋放,積極因素和有利條件將不斷增多,將進一步增強完成全年經濟預期目標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