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2024年的金融市場中,銀行股的表現無疑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截止10月底,銀行板塊上漲超30%,在A股市場表現排名居前,成為最耀眼的明星行業之一。
銀行股的這一輪強勁表現,與多個因素密切相關。首先,宏觀經濟政策的逆週期調節為銀行股提供了有力支撐,包括央行的降準、再貼現利率下調,以及對房地產市場的融資支援等政策,均對銀行股形成了正面刺激;其次,銀行股本身具有的高股息、低估值特性,在資本市場風險偏好走低的背景下,使其成為投資者尋求避險和穩定收益的理想選擇;此外,銀行股的穩健業績也是吸引投資者的重要因素,據統計,近20家上市銀行公佈了中期分紅方案,合計擬分紅金額超2500億元,平均分紅率約28%。
機構之家作為金融市場、金融機構的深度研究者,精心策劃推出“優秀銀行股研究”系列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為全面的基本面分析和市場理解。透過對銀行股的市場表現、業績增長、分紅政策等多個維度的剖析和覆盤,機構之家期望能夠揭示不同銀行股漲幅背後更深層次的邏輯,並對未來的發展趨勢提供一定的思考。本文系本系列的第一篇。
盈利能力回升,收入趨向多元化,分紅積極
中信銀行成立於1987年。2007年,該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中國香港聯合交易所A+H股同步上市。作為全國性和綜合性股份行,中信銀行業務涵蓋個人金融、公司金融、國際金融等多個領域。截至2023年末,中信銀行在國內153個大中城市設有1451家營業網點,並在境內外下設多家附屬機構。依託中信集團“金融+實業”綜合稟賦優勢,以全面建設“四有”銀行、跨入世界一流銀行競爭前列為發展願景。
圖:銀行上市以來收入和利潤情況(億元)
資料來源:wind
2007年上市以來,中信銀行進入了波瀾壯闊在業績增長之路。20年不到的時間,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這家股份行也從營業收入僅300億不到擴張至超2000億,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3%。隨著收入規模的增長,中信銀行盈利水平也在不斷增強。2007年其利潤水平僅83億,到了2023年,達到670億,累計增長超700%。以今年三季度業績來看,其收入規模達1622億,同比增長3.8%;實現淨利潤518億,同比增長0.76%,表現穩健。
圖:中信銀行收入結構
資料來源:wind,機構之家計算
收入多元化是中信銀行業績穩健增長的重要法寶。上圖展示了該行成立以來收入結構的變化:其中利息收入依舊扮演者“中流砥柱”的作用,但其佔比已經從2007年最高94.0%下降至最低63.6%,截止三季度末,僅佔67.8%。作為綜合性銀行,中信銀行積極發展中間業務和投資類業務。代表中間業務的手續費收入從2007年的7.5%上升至目前15%左右的水平,投資類業務佔比從5.6%上升至18.6%。
為什麼收入多元化如此重要?以中間業務來看,不僅幾乎不佔用資本,不斷能夠增厚銀行的利潤,是目前全球銀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投資類業務儘管和利息類業務同樣需要資金投入,但能一定程度上起到“東邊不亮西邊亮”的效果,是銀行資金調節和參與債券市場的重要手段。隨著這兩項收入逐漸起量,中信銀行的抗風險能力也進一步加強。例如面對市場利率下行的時期,不少銀行只能硬抗息差壓力從而帶來整體收入下降,而投資業務擅長的銀行不僅能獲得債券價值浮盈的收入,同時在投資價差收益方面也會進展更加順利。這也是目前市場環境和金融讓利的基礎上,中信銀行憑藉多元化的收入來源,仍實現穩健增長的重要原因。
圖:中信銀行ROA水平(%)
資料來源:wind
中信銀行盈利能力有所回升。以反映總資產回報率指標ROA來看,2020年該指標為0.69%,到了2023年已經上升至0.77%,大幅高於監管要求0.50%的水平。考慮銀行本身的槓桿因素,其資本利潤率ROE仍在10%以上,指向其股東回報率較高,且好於行業水平(2023年商業銀行平均ROE為9.6%)。
表:中信銀行分紅統計
資料來源:wind
根據wind統計,上市以來,中信銀行分紅率整體處於較高水平。除少數年份外,其股利支付率基本是在25%以上,累計分紅1642.60億,遠超IPO融資以及其他股權類融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中信銀行響應監管號召,進行中期分紅98.73億。
快速擴表,資產質量改善
和業績指標同時增長的,還有規模指標,且增長更快。
圖:中信銀行歷年總資產與淨資產情況(億元)
資料來源:wind
從規模指標來看,上市以來,中信銀行資產總額從1萬億擴張至9萬億規模,淨資產從僅842億上升至7172億,實現量級上的跨越。從近幾年來看,擴表依舊穩健,2021年至2023年資產總額同比增速分別為7.1%、6.3%、5.9%。今年三季度末,該行總資產已達到9.26萬億,較年初進一步增長超2000億。
圖:中信銀行資產質量情況(%)
資料來源:wind
近幾年中信銀行資產質量整體處於改善區間之中。2020年至2023年,其不良貸款比率分別為1.64%、1.39%、1.27%、1.18%,今年三季度末,進一步下降至1.17%。期間,該行不良貸款金額從735億下降至660億。也就是說,實現了不良額率雙降。對於大多數銀行而言,隨著規模的增長,在控制住不良資產快速增長的前提下,不良率實現下降是相對容易得。不良餘額下降,則需要銀行更多花心思,包括核准、清收、核銷、處置等多重手段並進,背後更體現其風控能力的加強。
除此之外,中信銀行關注貸款比例也在改善之中:2020年,該行關注率為2.01%,到了今年三季度末,已經下降至1.69%,累計下降32BP。2020年至2023年,逾期類貸款從2.04%下降至1.63%,同樣也呈改善態勢。
從資產的擺佈方面能具體看到該行對風險的控制,一是貸款集中度降低,二是對房地產風險敞口的減少。以單一最大客戶貸款比例來看,2020年為4.31%。到了2023年底,已經降至1.20%。最大十家客戶貸款比例已經從2020年的15.7%下降到2023年的9.5%。在房地產信貸資源投放方面,投放節奏分化。總體房地產貸款金額從1.20萬億上升至1.26萬億,但更多的資源放在支援剛需的居民房貸方面。截止2023年末,中信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為22.96%。
圖:中信銀行撥備覆蓋率情況(%)
資料來源:wind
隨著資產質量的改善,其風險抵禦能力也在“回血”之中。2022年,中信銀行撥備覆蓋率再次回升至200%以上。到了今年三季度末,已經達到216%。
圖:中信銀行三項資本充足率情況
資料來源:wind
目前中信銀行資本水平更加充足。以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來看,已經達到階段性新高,為9.50%,從而進一步支援其業務拓展和擴表。
值得關注的“集團協同”
中信集團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企業集團之一,內部涵蓋綜合金融、先進智造、先進材料、新消費和新型城鎮化五大板塊,各板塊內均有業內領先的子公司。
圖:中信集團
依託中信集團近6萬億元資管規模,中信銀行在三個維度上保持競爭優勢。一是集團內部各子公司、分支機構均建立了協同對口部門,並在全國設立了38家區域協同分會,機制上保障協同質效;二是綜合金融板塊內部實現“融融協同”,為銀行重點客戶提供一站式、定製化、多場景、全生命週期的綜合金融服務;三是與四大實業板塊可實現“產融協同”。
2022年3月,全國首家持牌金控公司——中信金控正式成立,中信金控的成立對中信銀行做強綜合金融服務起到重要作用。根據規劃,中信金控將統一持有集團內金融公司股權、打造金控平臺,提升“全面風險防控、綜合金融服務、先進科技賦能、統一客戶服務”四大功能體系,構建“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綜合融資”三大核心能力,做強銀行、證券、信託、保險、資管五大細分領域。
中信銀行的協同是一張“名片”,中信集團和中信金控對此高度重視,在協同體制機制上予以支援、做出不少創新,令中信銀行在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綜合融資能力建設上,都透過協同得到了增強。中信銀行深度打造中信協同“兩圈一體”,即拓展協同朋友圈、構建協同生態圈、形成協同發展共同體,提高協同乘數效應,為客戶提供“不止於銀行、不止於金融、金融+實業”的最佳綜合服務。以資料來說話。2022年,中信銀行首次實現了37家分行業務協同全覆蓋,協同聯合融資規模突破2萬億元大關,增長28%;零售產品交叉銷售規模踏入千億元俱樂部,協同資產託管規模首次躍上2萬億元平臺。2023年,中信銀行積極融入集團、金控大財富管理生態,聯合集團子公司融資規模超2.14萬億,比上年末增長6.8%;協同資產託管規模達2.38億,比上年末增長13.6%;對公交叉銷售規模達916億,比上年末增長22.6%;零售代銷產品交叉銷售規模達1157億,比上年末增長2%;高階客戶共享8674戶,比上年增長7%。
此外,中信銀行管理層不少在集團內有任職經歷,這對集團內協同運作大有裨益。例如中信銀行董事長方合英,其在2020年12月起任中信集團副總經理,現同時擔任中信國際金融控股公司董事,中信銀行(國際)公司董事。行長劉成同時擔任中信國際金融控股公司、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信銀(中國香港)投資公司董事。副行長谷凌雲於今年9月份上任,此前擔任信銀理財董事長。中信集團內人員輪換頻繁,就在近期,中信金融資產官網領導名單更新,楊毅、陳鵬君自2024年11月起擔任公司黨委委員。其中,陳鵬君系內部提拔,楊毅此前擔任中信銀行寧波分行行長。按照慣例,在走完相關流程後,兩人均將出任中信金融資產副總裁。
銀行經營更看重穩健和風險控制,行穩致遠。從過往的分析中,我們發現,中信銀行有雄心,也有資源,更有定力。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信銀行背靠中信集團,成長為“大象”。我們也欣喜地看到中信銀行近幾年的一些變化,包括盈利能力提升、資產質量改善,並更加註重價值回報。資本市場給給予充分的肯定,今年以來中信銀行股價上漲超30%!
穩健前行中的中信銀行,成為百年老店,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