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吳佳楠 廣州報道
兩天前,廣州南沙轄區內自動駕駛公司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標誌著“全球Robotaxi第一股”正式誕生。一個多月前,廣州自動駕駛科技公司文遠知行同樣敲響了納斯達克的鐘聲。
兩家自動駕駛獨角獸在廣州誕生、在廣州成長直至上市,折射出廣州民營經濟的市場活力。
作為大灣區的一個核心城市,廣州是民營經濟大市。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9000多億元,佔全市GDP的42.1%,新登記經營主體46萬戶,增長13.1%,數量和增速均位居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首位。
11月28日,廣州召開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釋放出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全心全意為民營經濟發展服務的強烈訊號。在國家賦予廣州“6+4”城市性質和核心功能的機遇下,廣州提出,堅持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最佳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工程”,圍繞營造產業友好型、企業友好型、企業家友好型營商環境,堅定不移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奮力將廣州打造成為民營經濟最佳發展地、民營企業最佳成長地和民營企業家最中意的地方。
貢獻新增就業佔比超八成
民營經濟是反映城市經濟發展活力的晴雨表。據介紹,廣州民營經濟貢獻了全市40%以上的GDP和稅收,50%以上的進出口額,70%以上的創新成果,80%以上的新增就業和95%以上的市場主體。從“45789”這組資料可見,民營經濟在廣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截至9月底,廣州全市市場主體達361.3萬戶,同比增長8%,今年總量首次進入全國主要城市前四,佔全省總量的19.2%。
從結構上看,市場主體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個體工商戶佔比逐漸下降,企業佔比逐年上升。今年前三季度,廣州全市新登記企業33萬戶,佔新登記總量的71.2%。截至9月底,全市實有企業達228萬戶,佔總量的63%,企業佔比在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中僅次於上海、北京,居第三位。
此外,私營企業仍是廣州經濟發展主力軍。今年1—9月廣州新登記私營企業31.2萬戶,同比增長18.3%,佔新登記經營主體總量的67.3%。
當前,廣州正重點培育新一代資訊科技、生物醫藥和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前三季度,廣州新登記經營主體主要集中在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資料顯示,1—9月,廣州新登記的新型儲能、低空經濟類經營主體同比分別增長23.7%、25.8%。截至9月底,全市實有“3+5”戰略性新興產業經營主體121.7萬戶,同比增長10.4%,在經營主體總量中佔比超過1/3,新舊動能轉換趨勢明顯。
廣州民營經濟的發展活力正是得益於當地營造的良好營商環境氛圍。廣州市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民營經濟為廣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為更好支援民營企業發展,廣州相繼出臺“民營經濟20條”等系列檔案,不斷完善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
據介紹,圍繞強化企業保障,廣州針對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出臺了《廣州市金融支援民營經濟發展若干措施》,透過融資信用服務平臺,貸款風險補償等措施,幫助企業減輕負擔;針對民營企業用地門檻高、成本高的難題,廣州推行保函替代現金用作土地保證金,減輕企業資金壓力,支援存量工業用地增加工業和倉儲建築面積不再增設土地出讓金等,減輕企業資金壓力。
圍繞促進企業服務,廣州深化提升穗@i企數字化企業服務平臺,推出“免申即享”服務,匯聚1.4萬項涉企政務服務事項,打造方便智慧的政策落地平臺。今年以來,依託“穗@i企”平臺、穗好辦APP、廣州12345政府服務熱線、企業服務視窗、線上客服等渠道,累計收集並處理企業訴求超1.5萬件,涉及企業超1.2萬家。
圍繞最佳化市場環境,廣州創造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多方面創造場景,支援民間投資參與重大專案建設,為民營企業專門設立政府採購份額,拓寬民營企業發展空間。大力支援外貿新業態發展,出臺推動“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16條”等,為跨境電商企業和品牌出海企業給予資金支援。同時,廣州還建立起100億元天使母基金、500億元創投基金、1500億元產投基金,形成投小、投早、投未來、投長期的投融資機制,促進企業發展壯大。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企業服務沒有最優,只有更優。”上述負責人表示,廣州全心全意做好支援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努力讓企業家在這裡放心投資和安心經營。
“6+4”新定位帶來機遇
今年,國務院正式批覆《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賦予廣州“廣東省省會、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彰顯海洋特色的現代化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科技教育文化中心”等6個城市性質,要求廣州發揮“國際商貿中心、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全國綜合性門戶、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地”等4項核心功能。
受訪專家認為,《規劃》一方面標示了廣州城市的新座標、新方位,指明瞭廣州前進的方向、要達到的高度、要發揮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賦予廣州充分的發展空間、政策支援和一系列利好,這為廣州發展民營經濟提供了機遇。
會議同樣提出,廣州是千年商都,是改革開放後全國民營經濟最早崛起的城市之一,當前廣州正搶抓國家賦予“6+4”城市性質和核心功能的重大機遇,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優勢,加快建設具有經典魅力和時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廣大民營企業在廣州發展空間廣闊、商機無限、大有可為。
隨著“拼經濟”進入四季度的衝刺階段,為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全年經濟收官,廣州也釋放出助企惠企暖企再加碼的訊號。
會議提出統籌實施優政策、解難題、擴市場、促轉型、強主體、護安全六大行動。具體包括,完善政策制定、釋出、兌現、評估工作閉環;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降低企業融資難度和成本,健全防範化解拖欠企業賬款長效機制;大力支援民營企業參與南沙、東部中心、北部增長極建設等,用好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幫助企業更好“抱團出海”;支援民營企業全方位嵌入廣州產業佈局;支援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激發中小企業創新創造活力;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完善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政策體系,強化要素保障等,一系列舉措不斷提升企業獲得感,讓企業放下包袱、輕裝上陣。
“要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讓廣大民營企業專注發展、更好發展,讓廣大民營企業家專心發展、更快成功。要以營商環境改革牽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真正把民營企業家當自己人,把企業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全力支援企業做大做優做強,推動城市與企業相互賦能、彼此成就。”廣州市市長孫志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