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糧期貨研究中心
摘要
短期行情退潮,警惕回撥風險。
一
短期研判
前文提及,近期內外大事件落地又恰逢年末臨近,慢牛行情存在量價同步回撥的可能,主要歸因:1)政策預期落地後等待驗證,內部化債方案符合預期,防風險仍為首要任務,2)業績真空期,炒票、輪動風格延續,指數缺乏再度上臺階的基礎。3)海外Trump 2.0交易+鮑威爾降溫降息節奏,美元指數持續上行至107,人民幣快速走貶。
但本週行情出現回暖勢頭,週五創業板帶動整體行情放量上漲,上陣指數重新回到3300點,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71萬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2179億。未來一個月,我們認為行情可能更偏向於在[3100,3400]區間震盪,且下跌的阻力要小於上漲的阻力:分析各類別投資機構資金行為可以得出年末臨近做多的投機需求在衰減,即便有跨年行情也可能出現在明年1月:公募機構目前還不構成本輪上漲的主要推手,原因可能與年末排名掛鉤,這一點從滬深300的表現可以看出機構的合力做多意願並不強烈;私募機構聚焦自下而上的投研體系,深挖行業機會,如困境反轉、優質企業護城河、新興賽道投資等;險資作為增配ETF,發揮長投長錢的主要機構投資者,更多的是謀求長遠的beta行情;激進投資者以及新入市的個人投資者更愛抓個股行情,從3300-3500可以看到小票的表現遠遠強於大票,所以本質上本輪200點的漲幅主要是資金推動,遊資是3300-3500階段上漲的行情發動機,遊資激進炒股帶動個人投資者加槓桿入市炒作,妖股橫行階段遇到政策監管加強的情況帶動資金退潮。
結合各類投資群體的資金行為來看,12月的指數行情不具備繼續衝高的基礎,短期有反覆,維持寬幅震盪的可能性更高,預期差主要取決於年底政策預期的搖擺。
二
中期研判
中期維度核心因素來自於宏觀政策底層邏輯重構,不過多放大短期的擾動更多聚焦政策切換的主線邏輯。
政策從來不是單打獨鬥,多部門聯手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是解決當下主要矛盾的重要手段。內中外金融週期已由分化走向同頻發力,借美聯儲降息的機會開啟國內政策空間,進一步壓降短端的利率中樞配合超預期政策組合拳出臺方可扭轉信心頹勢,保障全年經濟目標的有效實現。2024年9月19日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50個基點至4.75%-5.00%。這是自2020年3月以來的首次降息,標誌著美聯儲貨幣政策由緊縮週期轉向寬鬆週期,人民幣匯率短期壓力暫緩。對於權益市場而言,分母端將受到一攬子增量政策落地的提振。財政擴張的關鍵是看到政府解決債務通縮和重振資產負債表的決心。對權益而言,財政擴張託舉經濟,投資回報率上行帶動企業利潤的趨勢性改善,也就是對A股業績的推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