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率、賠率與時間
01 入門之後:提升勝率
投資者應該躲避什麼方向提升自己的投資水平?
不同階段的投資者面臨的問題不一樣,簡單說:
初級剛入門階段的投資者,應該努力提升勝率;
勝率穩定後的投資者,應該努力提升高賠率;
大部分投資者到了人生的一定階段,都會追求高勝率高賠率的長線機會。
先簡單說一說初級投資者入門之後。
勝率就是一筆投資最終盈利的機率,不管賺多還是賺少。勝率的提升是非線性的,往往是一開始提升得快,主要是因為初學者容易出現一些明顯的低階錯誤,降低了勝率,比如:
1、對“好股票”屬性誤解,錯把牛郎當情郎
炒股不滿一年的新手,認知過於簡單,眼裡只有“能漲的股票”和“漲不了的股票”,而不知道能漲的股票也要分類:價值投資標的要低估買入長線持有,景氣度標的要緊密跟蹤業務資料,題材標籤品種只能短線趁早介入又不能太早,更不知道TMT消費週期白馬黑馬ST困境反轉產業趨勢等等,各有各的玩法。前幾年什麼都要嘗試一下,自然勝率就很低。
2、無計劃的盤中激情交易
擲飛鏢瞎買也有50%的勝率,什麼樣的情況下比“瞎買”還要低呢?答案是盤中激情交易,追高操作不瞭解的股票,又沒有止損。
3、對套牢的品種盲目加倉攤低成本
對於沒有時候看盤的新手投資者,就算沒有“激情交易”,也還有一種方法讓你的勝率比“瞎買”還要低,那就是對套牢的品種一味加倉攤低成本。
以上三種都是新股民的典型不良習慣,明顯影響勝率。
只要把一些基本功做好,把低階錯誤排除掉,減少交易的隨意性,長期勝率就不會低於45%,但勝率到了50%以上,提升的速度就變慢了,到了55%左右,就很難再提升了,因為勝率的提升是有極限的。
02 勝率的極限
影響股票投資勝率的因素很多都是客觀的、被動的,你無法解決的——
比如大盤估值的波動、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行業政策的變化、資金的結構性流動,這些因素有些是短期的、有些是中長期的,加起來決定了個股80%的漲跌,所以大部分個股在一段時間內都跟隨大盤漲跌,只有少數個股走出特立獨行的行情。
這些外部因素的影響又是隨機的,就像運氣一樣,助漲助跌各50%的機率,這就導致,就算你的選股勝率能達到70%以上,最後真正實現的勝率也會降到55%以下。
有人計算過單筆投資的勝率,也就是55%、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彼得林奇等投資大師,都是這個水平。
55%的勝率極限,很多博弈類的競技都是如此,“網球天王” 羅傑·費德勒在一次演講中,回顧了自己職業生涯1526場比賽的得分率為54%,幾乎所有的頂級球員都是這個水平。
所以,我在知識星球上經常建議大家不要用幾次投資結果去判斷一個策略或方法的好壞,裡面的隨機性因素太多,能穩定達到55%勝率的,基本都是非常好的策略或方法了。一個好的量化策略,勝率也就是在53~55%之間,但只要長期時間穩定發揮,交易訊號多,完全可以持續跑出超高的絕對收益。
這個結果相信跟很多人的直覺相反,因為生活工作中大部分事情都是高機率事件,很容易把這個印象帶到投資中。
大家都喜歡聽的投資邏輯是,這個股票現在強烈看好,理由一二三四,雖然有一個利空因素,但只是短期的,強烈建議買入。
這種就叫定性分析,它一定要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其描述給人的感覺至少是80%的把握;
但現實中的投資卻是這樣的:利多的因素很多,但有一些因素是長期的,有一些因素現在被市場風格壓制,還有一些因素已經充分體現在股價上,而利空的因素很少,但因為天時地利,卻是現在最主要發酵的因素。
如果你只是理解成“長多短空”,可以主動買套,那你還沒理解這個世界的殘酷性,當利空因素已經完全發酵後,你忽然發現時移事易,發現很多利多因素也沒了,或者大盤又開始下跌了,標的的基本面又恢復到一個多空平衡的狀態。
所以說,人類的大腦容易感受到的勝率都是主觀的、定性的、非黑即白的,但實際遇到的勝率都是客觀的、機率的、灰色的。
我在《巴菲特一生最失敗的投資》一文中介紹過Dexter鞋業投資案例,巴菲特在此筆投資完成的1993年的股東大會上,也是信心滿滿地向大家介紹該公司,介紹創始人,甚至認為自己用一部分伯克希爾的股票去換購,是佔了大便宜。
巴菲特的看好理由當然沒錯,從各方面來看,公司都極其優秀,但只要一個致命的問題——美國製造業衰退的時代大趨勢——就能打敗它。
再提及Dexter鞋業時,已是六年後的1999年,他含含糊糊地承認這筆投資不如人意,但還可以搶救一下,到了2000年,他坦誠這是一筆錯誤的投資,再到2001年以後的數次股東會和股東信,他都一直把這筆投資當成自己一生最失敗的案例。
歡迎來到真實的投資世界,就算再有道理 ,那也只是“道理”,事情的發展總是超出人類最聰明的大腦的主觀判斷。
很多公眾號看我文章的人,加入了知識星球之後,覺得內容比較散亂,實際上,這就是理論跟實戰之間的區別。公眾號每一篇都分析一個閉環的主題,其觀點都是確定的,屬於定性思維;但知識星球是每一天盤後的覆盤,更重要的是把看到的多空理由都列出來進行逐個分析,特別是盤面新現象,其結論必然是開放的,決策不是靠因果推論,只需要55%的勝率。
不過,我也能理解大家的困惑,投資者對勝率的誇大又是必要的,是人的天性,不如此,你根本就下不了手。假如有一套天才的系統可以直接告訴你,這筆投資的勝率是52%,你一聽比瞎蒙高一丟丟,反而不敢下手了。
所以,勝率50~55%之間就夠了,成功的投資者一定是追求模糊的正確,需要勇敢地選擇一個方向進行操作,投資是一個不斷進行的重複博弈,連續失敗是家常便飯,只需要55%的勝率,你也可能成為巴菲特。
不過,一定有人要問,如果大家都是50%多一點的勝率,到底最後是怎麼把收益率拉開那麼大的差距呢?
這就是賠率,是投資者進階唯一可以提升的。
03 投資進階:賠率致勝
前面的結論是,當你的投資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就不用再糾結於勝率,而是要追求賠率。
對於有一定投資經驗(這是前提)的人而言,下面是一個應該銘記於心的觀點,也是勝率與賠率對於投資結果影響的最大差異:
勝率是你需要去接受的客觀現實,而賠率才是你可以有所作為的。
舉個例子,假設股票價格10元,你設了一個月內9元止損的條件單,機器自動執行,不能修改,這時,你只需要找到一個月內你認為可以上漲到12元的股票,那就是2:1的賠率,假設勝率在50%多,但因為自動止損會降低勝率(具體原理見文章《交易的不可能三角形,5000字解析提升收益率的方法》),所以假定實際勝率仍為50%,那麼一個月的預期收益率為:【(2*50%-1*50%)/2】/10=5%。
止損位,加上基於止損位的高賠率機會的尋找,結果把一個正態分佈的預期超額收益率為0的實際收益率曲線,變成偏態分佈、預期超額收益率為正。
所以,大部分短線高手,在選中覺得能漲的標的之後(勝率略高於50%),決定如何操作時,通常有以下幾步:
第一步:先設定技術形態上的止損價格,類似“破位”一類的技術位,假如是10元,就代表你的最大損失是確定的
第二步:判斷再上漲可能達到的目標位,假設是20元
第三步:確定一個你可以接受的賠率,比如3:1
第四步:按50%的勝率計算出這個機率對應的買入價為12.5元
第五步:選擇最好的機會(擇股)或等待機會的出現(擇時)
當然,還有更極端的只做突破形態的選手,由於假突破的機率非常高,所以止損的頻率也很高,導致勝率只能達到40%甚至更低,但這個低勝率不是前面的初學者頻頻出錯的低勝率,而是主動降低的勝率,因為一旦突破,其賠率往往達到5: 1以上,為了追求高賠率和更多的出手頻率,而放棄了勝率。
上面的這些例子都是技術分析和短線操作,止損位是系統的核心,而價值投資很不同,它的機會是跌出來的,往往有一個越跌越買的過程,因此止損操作與價值投資體系不相容,但並不代表價值投資不追求高賠率。
04 價值投資的賠率判斷
價值投資過程中的越跌越買,並不是無限制的,如果真是一個基本面很好很確定的公司,就不可能跌到某個特別低的位置,如果跌到這個位置,就說明你的判斷是錯誤的。
價值投資沒有價格上的止損,但有基本面的止損,所以價值投資的賠率是基本面持續向好的極限向上空間與基本面變壞的極限下跌空間之比,需要你對投資物件瞭解以下幾點:
1、核心增長邏輯和主要風險點
2、瞭解行業和公司過去幾年經營的整體歷程和趨勢
3、過去最好和最差的時期,經營的具體資料
4、市場在不同階段的看法,給出的極限估值
價值投資的賠率是你同時在扮演“極度樂觀先生”和“極度悲觀先生”對手角色,迫使讓你保持中立,考慮未來的各種可能性,而不是大部分價值投資者常見的過度樂觀傾向。
正是賠率的思維讓大師異於一般投資者,巴菲特在給學生上課時,問了一個問題,如果一個股票現在20元,未來可能漲到40元,你買不買? 同學們當然都說要買。
巴菲特又說,如果現在有一個可能的利空,股價可能先跌到10元,你還願意現在買嗎? 大部分同學都不願意買。
巴菲特說,我願意。
道理很簡單,就是賠率達到自己要求了,不管是上漲還是下跌,都是50%的機率,那麼賠率適合,為什麼不買? 為什麼要等到那可能永遠等不到的下跌之後再抄底?
模糊的正確的“正確”,說的是賠率而不是勝率。
賠率思維是那些風格迥異的大師的共同之處。 索羅斯說,判斷對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了你能賺多少,錯了你要虧多少?
分析這句話,判斷對錯並不重要,是因為勝率不可控,但要事前評估“對了你能賺多少,錯了你要虧多少”,這就是賠率。
還有塔勒布,有一次,他說大盤上漲的機率能達到70%,有人問,那你昨天還賣來著? 他又說,因為上漲可以賺1%,下跌要虧10%——也是賠率的判斷。
價值投資賠率判斷的難點在於它是動態的,企業經營上的新動態會影響業績的實現度和市場給出的估值,賠率也會跟著變化。 比如困境反轉標的,賣方機構給出的業績預測通常相對保守,如果下一季報表現很好,大機率會上調預測,估值變高,向下空間變小,很可能1: 1的賠率瞬間變3: 1。
所以有經驗的投資者在判斷困境反轉(也包括週期反轉)時,重點不是反轉的可能性,而是現在的定價,是否能讓反轉交易有足夠的賠率;重點在於投資後的持續跟蹤,在符合預期時堅決持有,獲取最大的盈利,不符合預期時及時止損,付出較小的虧損。
還是開始的那句話,反轉不反轉不是你能判斷的,但你可以隨時判斷現在的賠率夠不夠,而一個投資體系的重點也是儘可能把賠率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之上。
可能有人要問,難到就沒有投資體系可以同時做到高勝率和高賠率嗎?
答案是當然有,賠率、勝率和出手頻次形成一個“不可能三角”,高勝率和高賠率對應的就是低出手頻次,即長線持有,這也很好理解,很多單純理財目標的投資者就是長年定投一個大機率上漲的寬基指數。
事實上,即使是專業投資者,到了一個階段,也會向這“雙高一低”的方向發展。
05 時間面前,人人平等
優秀企業最好的投資方法是長期持股不動,就是很多人說的“長期主義”“做時間的朋友”。
但我不喜歡用這一類價值觀語言去判斷投資方法的有效性,會帶來不必要的“道德綁架”。市場沒有道德傾向,它從不承諾長期堅持者的回報,我更喜歡用科學的思維去理解長期的價值。
簡單說想要同時提升賠率和勝率,唯一的方法就是長線投資。
下面這張圖的意思是說,看的時間越長,這個賠率就越高,因為向上的斜率比較大,向下的斜率比較小。
為什麼向上向下的空間不是等比例放大的呢? 可以從兩方面理解。
股票的運動模式來看: 股票買入後不久是隨機波動的,向上和向下的機率空間差不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風險,就算你能把握賠率,中線的勝率也差不多。
但前面說過,大盤估值的波動、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行業政策的變化、資金的結構性流動,這些因素有些是短期的、有些是中長期的,加起來決定了個股80%的時間的漲跌,但長期而言,這些干擾因素都是可以自動消除的,長期看,就只剩下個股的阿爾法和通脹的大貝塔。
所以隨著時間的增長,如果你買的是好公司,第二年下跌的空間(相對於你的最初買入價)跟第一年不會相差太多,第三年可能下跌空間已經幾乎不變了。
但向上的空間是一直上升的,結果就是你預期持有的時間越長,賠率越高。
很多人會覺得長線投資的勝率也很重要,但長線投資勝率高低不決定最後的收益。 你配五個長線股,最後都賺了百分之十幾,賬戶收益就是百分之十幾。 另一個人買了五個股票,四個都虧了10%,但是有一個賺了兩倍,那麼它的最終收益還是比你高。
所以,長期持有一定程度可以彌補買入價格偏高的缺陷,原理正是持有時間提升賠率。
寬基指數投資也是類似“內部贏家通吃”的過程,導致長期高勝率高賠率。
指數一般都是市值賦予權重,結果好的公司一直在加倉,差的公司一直在減倉,只要大環境有利於大公司(大部分時候都是如此),指數就可以長期獲得高於宏觀經濟的超額收益。
區別在於,前者是專業人士的投資範疇,後者是普通人的理財範疇,但如果將專業投資者看成一個整體,扣除專業人士的機會成本,兩者長期結果又是趨同的,造成真正意義上的“時間面前,人人平等”。
來源 | 思想鋼印(ID:sxgy9999)
作者 | 思想鋼印 ;編輯 | 蝦餃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