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公司多次出現這類問題,那投資者可就要注意了。
作者 | 市值風雲基金研究部
編輯 | 小白
基金的本質是投資者將資金委託給專業人士打理,顯然這背後就有由於資訊不對稱而帶來的委託代理問題,其中“老鼠倉”就是一種具體的體現形式。
前幾天,公募界又傳出“老鼠倉”的醜聞,此人是信達澳亞基金的副總經理、基金經理李淑彥。
一個身居公司要職的核心高管,利用自己的職業便利向他人進行利益輸送,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一起來看看!
李淑彥是在2015年加入信達澳亞基金的,一路從研究員做到基金經理助理、副總經理,後任專戶投資部總監兼研究諮詢部負責人。
2020年10月他開始管理信澳匠心臻選(010363.OF),2個月後又擔任信澳週期動力(010963.OF)的基金經理,“老鼠倉”事件就是發生在這倆基金的任職期間。
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
四川監督局釋出的檔案顯示,李淑彥與A關係密切,2021年7月9日至2023年4月13日期間,李淑彥向A洩露基金組交易8只股票的未公開資訊。
2023年8月31日,李淑彥在聊天中再次洩露基金組交易2只股票的未公開資訊,並明示、暗示A從事相關交易,當天A的賬戶中就有240萬的趨同交易金額,盈利14萬。
最終,四川監管局決定對李淑彥洩露未公開資訊的行為處80萬罰款,對其明示暗示他人從事相關交易的行為沒收違法所得14萬元,並處以60萬元罰款,合計罰款140萬元。
實際上,這也不是信達澳亞基金的第一次“老鼠倉”暴雷事件。
2018年信達澳亞基金經理王戰強任職期間利用職務便利,夥同其妻同步或稍晚於信達澳銀領先增長基金買賣股票共73只,趨同交易金額達7835萬,獲利金額456萬。
最後王戰強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6個月,並處罰金150萬,其妻被判1年有期徒刑,緩刑2年,並處罰金50萬。
相比起來,李淑彥這次的違法情節和違法金額更輕。從處罰結果來看,李淑彥第一次洩露的未公開資訊沒有涉及趨同交易,第二次趨同交易中也並未提及李淑彥收取的利益,所以整體來看,這次事件倒更像是基金經理的“私下薦股”。
截至三季度末,李淑彥的管理規模為37億,不過兩年前他管理的基金規模也曾超百億。
管理規模較大的有信澳週期動力混合A(010963.OF)和信澳匠心臻選兩年持有期混合(01036.OF),任期規模分別為11.78億、19.06億。
其中信澳匠心臻選兩年持有期混合在2021年靠押注新能源獲得不錯業績,但隨後歷年業績不僅跑不贏滬深300,而且排名直線下滑至市場中下游水平。
這隻基金早期是與明星基金經理馮明遠等人一同管理,2023年後與朱然一起管理,李淑彥未曾獨立管理。
李淑彥在信澳週期動力混合A上有近3年的獨立管理經歷,不過在其獨立管理期間(2022-02-22~2024-11-28)基金業績也並不出色,今年來仍處虧損狀態。
獨立管理期間,他的前十大重倉股更換非常頻繁,頻繁換股的同時瘋狂做行業輪動,導致基金的換手率極高。雖然沒有創造給基民創造多少超額收益,但為券商賺了不少佣金。
可能有老鐵注意到了,發生“老鼠倉”事件後,李淑彥火速卸任旗下所有在管基金,離開了信達澳亞。
說實話,如果僅是一次“老鼠倉”事件的爆出,可能是基金經理個人的問題,但如果一個公司多次出現這類問題,那投資者可就要注意了。
即使當事人已經離任,也無法洗脫信達澳亞基金內部管理機制上存在明顯缺陷的嫌疑,與此同時,投資者對公司的信任危機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消除。
免責宣告:本報告(文章)是基於上市公司的公眾公司屬性、以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為核心依據的獨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風雲力求報告(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報告(文章)中的資訊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值風雲不對因使用本報告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以上內容為市值風雲APP原創
未獲授權 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