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重組只是第一步!
在政策的助推下,近期併購重組成為A股的重磅行情主線之一,不管原先的業績如何,但凡沾上併購重組這條線,基本上沒有幾個漲停板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而就在近日,有一家傳統化工企業,藉著併購的東風,股價已經12連板,而且100%都是一字封板,堪稱氣貫,當中都不帶喘氣的!那麼這到底是什麼“神仙公司”呢?單從名字來看,這是一家傳統得不能再傳統的公司——南京化纖!
12月3日,再度漲停,甚至於在多個高位股尾盤跳水的情況下固若金湯,最終報漲停價21.99元/股。而自從復牌以來的11月18日—12月3日的12個交易日內,南京化纖全部一字漲停,一字板率高達100%!
連續12個一字板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
接二連三的風險提示,也壓不住瘋狂的漲勢:就在11月29日,公司釋出的股票交易風險提示公告表示,截止2024年11月28日,公司股票連續10個交易日內4次出現《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規定的同向異常波動情形,屬於股票交易嚴重異常波動。公司股票自2024年11月18日復牌以來,已連續10個交易日以漲停價收盤(注:現在又多了2個)。
如此長時間的暴漲,自然和此前的公告密不可分。而根據公告,公司不但計劃併購重組,而且計劃徹底“改弦易轍”——脫離化纖主業,改高階製造了,換句話說就是“不務正業”!
請看公告原文:上市公司計劃將現有業務的資產及負債作為交易對價全部置出,再加上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拿下南京工藝裝備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工藝”)100%股權。
不做化纖,改人形機器人了?
據相關資料,南京化纖前身繫於1964年建成投產的南京化學纖維廠。1996年,南京化纖於上交所主機板發行上市,主要從事粘膠纖維和自來水的生產與經營。
2018年,在國內宏觀經濟面依舊緊縮、國家積極實施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環保監管政策日益趨嚴,粘膠纖維行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受到嚴重影響。下道企業的需求不足,粘膠纖維產品售價低位盤整,同時進口木漿粕、燃料煤等化工料的採購成本居高不下,南京化纖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壓力,自2018年以來持續虧損,生產經營極其困難。
重組之後,南京工藝的主營業務也順理成章成為上市公司的唯一主業:南京工藝成立於1991年,主要從事以滾珠絲槓副、滾動導軌副等為代表的滾動功能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中滾珠絲槓副和滾動導軌副共同組成一套完成的機械傳動裝置。更為重要的是,正是這場併購預期,使得公司搭上了“人形機器人”的概念!
國際機器人協會預測,2021-203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將高達71%。中國電子學會資料顯示,到2030年,我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約8700億元。
這些產品和人形機器人有何關係?原來是後者的重要零部件!據“南京國資”公眾號等介紹,在人形機器人的“關節”中,南京工藝核心零部件將彰顯精密傳動的獨特魅力,今天的南京工藝已經走上產業鏈自主可控的新徵程。此外,公司還為國家重大工程專案如“北斗”衛星、“神舟”飛船等提供了關鍵零部件的配套服務。
具體是哪些關節呢?據相關資料,行星滾柱絲槓是人形機器人“肢體”的核心組成部分,是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突破“肢體”關鍵技術的重要一環。根據華鑫證券研報,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慧手機、新能源汽車之後的顛覆性產品。而目前行星滾柱絲槓主要由海外廠商壟斷,而南京工藝是少數能夠研製與量產行星滾柱絲槓副系列產品的國產廠商。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最近,人形機器人堪稱市場的“當紅炸子雞”,也帶火了一大批概念股,有了這麼熱門的概念,難怪公司股價一飛沖天。但問題是,南京工藝的“人形機器人”成色究竟幾何,能夠支撐起動不動幾倍的漲幅麼?恐怕距離市場預期有著相當距離!
根據此前釋出的風險公告,南京工藝產品下游應用領域包括數控機床、光伏與半導體裝置、注塑壓鑄、智慧製造及國防航天等,其中數控機床、光伏與半導體裝置、注塑壓鑄為主要應用領域。南京工藝產品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實現個別產品應用、未形成批次訂單。
更為重要的是,即使南京工藝未來真的能夠乘上人形機器人東風一飛沖天,目前還沒到這個水平——而市場的樂觀情緒,顯然有些過於劇烈了!
根據風險公告,2024年初至本公告披露日,應用到人形機器人市場的訂單金額僅約10.24萬元。根據中證指數有限公司釋出的靜態市盈率(中上協行業分類),南京工藝所處行業最新靜態市盈率為34.51。基於南京工藝2023年淨利潤(未經審計)進行模擬計算,公司目前股價對應交易完成後的靜態市盈率為133.50,顯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並且從資本規模來看,目前市場情緒也顯得有些激動:本次交易置出資產的預估值不超過9億元,置入資產的預估值不超過18億元,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股份發行價格確定為4.57元/股。不考慮現金支付並採用預估值上限進行測算,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完成後公司總股本為5.63億股。按照2024年11月29日收盤價18.17元/股計算,公司市值約102.35億元,遠高於前述置入資產的預估值上限。
不過估值顯然沒有如此簡單:據新華日報財經,針對上述估值比較,南京化纖董秘辦工作人員表示,此舉是為了提示投資者注意風險,南京工藝的18億元估值指的是上會的估值,跟資本市場給的估值是兩回事。
收購成功,烏雞變鳳凰?
市場之所以對這場可能的併購滿懷預期,或許還有一個原因——直接關係到上市公司業績的重大變更!
從業績來看,近年來南京工藝增長態勢明顯。資料顯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南京工藝營收分別為4.6億元、4.94億元及2.51億元;淨利潤分別為5916萬元、7667萬元以及4794萬元。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作為收購一方的南京化纖,原有主營業務增長乏力並出現持續虧損。
財報2021年到2023年,南京化纖營業收入分別為4.7億元、5.2億元和4.74億元,增速分別為28.33%、10.07%和-8.82%;淨利潤分別虧損1.65億元、1.77億元和1.85億元。進入2024年,公司業績持續下滑。三季報顯示,截至2024年9月底,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58億元,同比增長30.29%;淨利潤虧損1.59億元,同比下降64.28%。因而這次如果重組成功,將為公司扭虧為盈迎來曙光!
至少從今年開始,公司的虧損不能完全歸結於大環境: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24年1-6月化纖行業營業收入5709.86億元,同比增加14.15%;利潤總額126.52億元,同比增加127.96%;主營業務利潤率為2.22%;虧損企業虧損額為58.17億元,同比減少29.78%。由此可見,公司是在行業環境全面轉暖的時候,持續擴大虧損的!
面對經營困局,公司不是沒有試過重組,卻沒想到最後結果:2020年12月,南京化纖以3.89億元收購上海越科51.91%股權,評估增值率314.55%,形成商譽2.49億元。
遺憾的是,這次重組,不僅未能幫助南京化纖脫困,反而加劇了公司經營困境。2021年、2022年,上海越科承諾的淨利潤分別為7000萬元、8000萬元,實際為虧損3270.49萬元、1183.79萬元。2021年,公司對上海越科全額計提商譽減值2.49億元,導致當年虧損擴大。看來併購只是氣泡,關鍵還是後面能否跑得遠!
南京化纖的“天地板”往事
時間回到今年的5月20日下午,已經“七連板”的南京化纖,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內上演了從漲停到跌停的極限閃崩,走出“天地板”行情,令市場譁然。進而關注到了一位“神秘股民”的存在!
據澎湃新聞當時報道,當天有股民提前發帖精準預言了當日的跌停,這位股民13時47分發帖稱:“南京化纖下午2:34給你們來個驚喜哦。”收盤後,該作者在留言區稱“說了2:34給你們驚喜,還在那裡看多”。不過次日(5月21日)股價報漲停,實現了8天7板。
如此赤裸裸的調戲,監管自然要採取措施:5月21日晚,上交所釋出關於南京化纖股票核查情況的通報,對相關賬戶採取暫停交易十五日的監管措施。5月22日,公司股價一字跌停。
昔日曾經引發資本市場關注,如今又因“不務正業”而連續一字板,南京化纖的股價後續究竟會怎麼走呢,誰又會成為下一個南京化纖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裡多多留言呀~
免責宣告(上下滑動檢視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有風險,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財經下午茶力求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