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日,美國商務部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宣佈了新的出口管制規定,將140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將更多半導體裝置、高頻寬儲存晶片等半導體產品列入出口管制。
12月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釋出宣告表態,堅決反對美國政府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對中國進行惡意的封鎖和打壓,這種行為嚴重違反市場經濟規律和公平競爭原則,破壞國際經貿秩序,擾亂全球產業鏈的穩定,最終損害的是所有國家的利益。
中汽協方面表示,美國政府隨意修改管制規則,嚴重影響了美國晶片產品的穩定供應,中國汽車行業對採購美國企業晶片產品的信任和信心正在被動搖,美國汽車晶片產品不再可靠、不再安全。
“為保障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協會建議中國汽車企業謹慎採購美國晶片。”中汽協強調。
中汽協還指出,汽車是高度全球化的行業,中國汽車產業始終根植於全球化發展。中國汽車產業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是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推動力量,也為全球汽車產業鏈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我們歡迎全球晶片企業加強與中國汽車、晶片企業開展多方面合作,在華投資、共同研發,共享發展機會。
車規級晶片是汽車電子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不久前,中國新能源汽車首次突破年產1000萬輛,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以及自動駕駛、智慧座艙的不斷普及,汽車晶片的市場需求正在激增。
中汽協此前釋出的資料顯示,一輛傳統燃油車所需汽車晶片數量為600-700顆,一輛電動車所需的汽車晶片數量將提升至1600顆,而更高階的智慧汽車對晶片的需求量將提升至3000顆。
事實上,隨著車企對晶片需求的日益增長,車規級晶片的國產替代正在加速進行。
政策層面來看,我國加快了相關產業標準的制定。工業和資訊化部今年1月釋出的《國家汽車晶片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就提出,到2025年將制定30項以上汽車晶片重點標準;到2030年,制定70項以上汽車晶片相關標準,基本完成對汽車晶片典型應用場景及其試驗方法的全覆蓋。
同時,中國汽車廠商、科技企業等也都正加大研發力度,進入汽車晶片賽道。廣汽、上汽等車企紛紛投資或孵化晶片企業,以此保障供應鏈穩定;也有整車企業如蔚來等,直接進軍晶片製造領域,開展自研晶片工作。此外,華為、地平線、黑芝麻等企業快速發展,形成了各自的產品體系,在智慧駕駛、智慧座艙晶片等方面都已經有了較為完整的規劃與佈局。
中國晶片企業納芯微電子創始人、董事長、CEO王升楊日前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汽車晶片的國產化是大勢所趨,中國整個汽車產業鏈都在努力推動這一程序。
他指出,一方面,晶片大規模國產化之後可以大幅降低車企晶片採購成本。另一方面,車企想要構建產品差異化方面的競爭力,也需要推進晶片國產化。因為車企為了實現差異化,有許多非常創新的想法需要晶片公司配合完成。但找海外晶片公司來做是非常複雜甚至無法完成的,這對於國產晶片公司來講是很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