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自去年以來,歐盟內部不時有聲音鼓動對中國光伏產品採取加徵關稅等限制措施。與此同時,也有不少歐盟高階官員認識到,這種行為只會“損人不利己”。據路透社報道,負責制定綠色融資戰略的歐盟委員會金融專員梅雷亞德·麥吉尼斯當地時間5日警告稱,歐盟在考慮採取任何限制太陽能電池板、矽片和其他元件的進口之前,都得考慮其為自身光伏產業佈局設定的目標,“歐盟需要獲得負擔得起的太陽能電池板”。
據報道,麥吉尼斯對歐洲議會表示,歐盟正在制定一系列支援太陽能產業的工具。目前,在歐洲部署的光伏面板中有97%是進口的,主要來自中國。“鑑於我們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來實現歐盟光伏佈局目標,採取任何潛在措施之前都要權衡利弊,要考慮到歐盟在能源轉型方面為自己設定的目標。”路透社稱,歐盟委員會設定了到2030年太陽能發電容量從2023年的260吉瓦提高到750吉瓦(1吉瓦等於100萬千瓦)的目標。
麥吉尼斯還表示,由於全球“供應過剩”,進口激增,太陽能電池板價格下跌幅度已經超過40%,這對歐洲民眾和太陽能電池板安裝商來說是機遇,但“對歐洲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來說顯然是挑戰”。她強調,只有“在符合歐盟整體利益的情況下”,才應該使用貿易措施。
麥吉尼斯的態度獲得了一些業界人士的支援。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總部位於布魯塞爾的歐洲太陽能產業協會執行長瓦爾布加·黑梅茨貝格爾表示,“歷史已經表明,貿易保護措施並未讓光伏產業迴流”。這家香港媒體還提到,包括德國在內的一些歐盟主要成員國也不希望與中國開闢新的“貿易戰線”。據歐洲動態網6日報道,德國薩克森州州長邁克爾·克雷奇默將歐洲太陽能製造業的困境歸咎於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他認為,從中國運往美國的產品無法登陸,因此被迫改道歐洲,造成歐洲太陽能電池板庫存不斷增加。克雷奇默補充道,正如法國總統馬克龍所說,“美國有自己的經濟利益,而這些利益並不總是我們的”。在對華貿易方面,“目前的政策基本上覆制了美國的做法,這可能不是最好的出路”。他認為,有必要採取獨立的貿易政策。
不過,也有一些歐洲議會議員以及產業組織將歐盟光伏產業面臨的問題歸咎於中國,並支援對中國光伏產品採取貿易手段。《南華早報》援引來自德國的歐洲議會議員埃爾奧盧的話稱,“我對你(麥吉尼斯)的演講並不滿意,因為我相信你知道我們面臨的嚴重情況”,中國正在進行“不公平競爭”。1月30日,總部設在布魯塞爾的歐洲太陽能製造委員會(ESMC)致信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稱如果得不到緊急支援,歐洲製造商將破產,它敦促歐盟委員會採取緊急措施,以應對中國光伏元件進口激增的局面。在此之前的1月26日,ESMC還召開了一次緊急董事會會議,稱正考慮提出“反傾銷投訴”,要求歐盟委員會必須對此進行調查。
上述不同觀點反映出歐盟內部的分歧。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一直有訊息稱歐盟計劃動用補貼或“關稅大棒”等工具,在與中國光伏產品的競爭中保護歐盟企業。英國《金融時報》上月底報道稱,有歐盟知情官員透露,鑑於近期多家歐洲光伏企業宣佈關閉生產,歐盟再度醞釀對中企“出手”。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財稅貿易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韋福雷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歐盟內部的兩種不同聲音一直存在。一方面,俄烏衝突以來歐盟對供應鏈安全的擔憂激增;另一方面,今年即將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讓產業問題夾雜了更多政治考量。韋福雷認為,雖然歐盟內部也有客觀、理性的聲音,但意識形態和政治問題對其光伏產業政策有著很大影響。
韋福雷說,中國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光伏產業,一些核心零部件在全球市場的佔比超過90%。一旦歐盟對中國啟動諸如“雙反”在內的調查,只會導致“雙輸”局面。對於歐盟而言,缺少來自中國的產品,其提出的新能源發展目標,目前來看幾乎無法實現。
據法新社6日報道,歐盟委員會當天宣佈,建議歐盟到2040年將溫室氣體淨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90%,以確保歐盟能夠在10年後實現淨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