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賽道又跑出一IPO。
作者 |筆鋒
來源| 投資家(ID:touzijias)
機器人賽道又跑出一IPO。
72歲“齒輪女王”攜三個女婿再戰IPO,“RV減速器第一股”要來了?
14年前,葉善群和陳菊花家族以雙環傳動為名,將一家齒輪製造公司推上A股市場,業績一路飆升,市值衝破220億元大關,讓對手望塵莫及。如今,這個家族又捲土重來,準備透過分拆上市,進一步擴張其資本版圖。
圖源:天眼查
而這次領軍的人物,正是72歲的陳菊花,這位業界傳奇的“丈母孃”。她將親自帶領三個女婿,向A股市場發起新一輪的衝擊,目標是將環動科技送上科創板,打造成為機器人關節領域的新貴,續寫“雙環系”的新傳奇。
經過一年多的緊張籌備,環動科技的IPO程序終於迎來了決定性時刻。上交所近日正式批准了環動科技的上市申請,使其成為今年第三個獲得受理的IPO企業。
據瞭解,此次IPO計劃募資高達14.08億元。其中11億將直接砸向機器人精密減速機的智慧製造基地,1.57億用於打造機器人精密傳動研發中心,而剩下的1.5億則用於補充公司的流動資金和清償銀行債務。
圖源:招股書
雙環傳動與環動科技兩大力量匯聚,“雙環系”的帝國正在崛起。
一
家族的力量,不可忽視。
環動科技的IPO之路,還要從其母公司雙環傳動說起。
浙江雙環傳動,由葉善群、陳菊花夫婦一手創辦。自1980年起步,憑藉摩托車齒輪掘得“第一桶金”,隨後又將業務版圖拓展至汽車行業。這一轉型精準卡位,助力雙環傳動在齒輪製造行業中脫穎而出,逐步將其打造成國內齒輪龍頭企業。
2010年,雙環傳動在深交所敲鐘上市,市值飆升至220億元,成為汽車、新能源等多個領域的重量級玩家。它不僅成功打入了國際頂尖客戶採埃孚乘用車8HP的供應鏈,更與上汽、吉利、華為、比亞迪等國內領軍企業建立了堅實的戰略合作關係。
近年來,雙環傳動乘著新能源汽車的東風,業績爆炸式增長,2023年營收翻倍至80.7億元。這一飛躍,讓雙環傳動穩坐專業齒輪製造商的頭把交椅,2021年之後市場份額更是牢牢佔據70%以上。
如今,雙環傳動的實際控制人雖歷經變遷,但家族傳承的脈絡依然清晰。
2016年,前掌舵人葉善群因健康原因隱退,陳菊花接過了接力棒,帶領三個女婿吳長鴻、陳劍峰、蔣亦卿,繼續掌舵雙環傳動。他們不滿足於齒輪的旋轉,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更為高階的機器人關節領域。
事實上,早在2013年,當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還處於萌芽階段,在齒輪領域站穩腳跟的雙環傳動就已洞察先機,組建了機械研究院(即環動科技的前身)。
RV減速器,是工業機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成本佔比最高、研發難度最大。但僅僅一年後,他們就下線了首臺RV減速器樣機。這一舉措不僅穩固了雙環傳動在齒輪領域的領導地位,更標誌著其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雄心壯志。
2020年5月,雙環傳動戰略性地將機器人關節高精密減速器業務剝離,成立了環動科技。作為雙環傳動的子公司,環動科技繼承了其在齒輪製造領域的深厚實力。
憑藉其旗艦產品RV減速器,環動科技迅速在國內市場中迅速崛起,一躍成為國內第二大RV減速器廠商,市場份額僅次於日本納博特斯克,成功擺脫了對進口產品的依賴。
二
環動科技的設立並非偶然,而是雙環傳動在資本市場的一次大膽分拆。
2019年證監會放開“A拆A”政策後,雙環傳動迅速出資2000萬元,設立環動科技。此舉看似巧合,實則是對風向的精準把握,更是雙環傳動實控人家族資本擴張的明確訊號:切入工業機器人賽道,向機器人關節高精密減速器領域擴張。
這一轉型,不僅是技術升級的需要,更是市場擴張的必然選擇。雙環傳動可以藉此一躍,進入機器人產業朝陽,開闢了新的增長點。
環動科技自2020年獨立以來,業績一路飆升。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營收從9141萬增至3.09億,淨利潤從2021萬增至7626萬,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83.99%和94.24%。
圖源:天眼查
隨著業績的飆升,估值自然也是節節攀升。2021年12月,環動科技增資擴股,張靖、吳長鴻等核心成員紛紛出手,員工持股平臺也不甘落後,共增資850萬元。隨後,外部投資者的增資拉昇,又將環動科技的估值推向新高。
2023年1月,環動科技第二次增資,轉型升級基金、先進製造基金等7家機構注資2.9億元,估值飆升至22.9億元。短短4個月後,高瓴資本的強勢入局,更是將環動科技的估值推至30億元。
此次分拆上市,環動科技計劃公開發行新股不超過2300萬股,不低於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的25%;計劃募資14.08億元,按照這個估值推算,公司IPO預估值約為56億元。
這一計劃的成功實施,將使環動科技在機器人關節領域佔據更加有利的競爭位置,為家族的資本版圖增添新的一筆。
目前,陳菊花及其三位女婿吳長鴻、陳劍峰、蔣亦卿四位家族成員透過直接和間接的方式,合計控制了環動科技67.27%的股權,為公司實控人。
其中,雙環傳動作為控股股東,持有環動科技61.29%的股權。吳長鴻直接持有環動科技5.74%的股份,而蔣亦卿和陳劍峰透過嘉興環創間接持有環動科技0.24%的股份。
三
儘管環動科技的發展勢頭強勁,但其面臨的挑戰也不容忽視。
一個顯著的風險就是對主要客戶埃斯頓的依賴過高,這一點從招股書中的資料就可見一斑。2023年,埃斯頓為環動科技貢獻了51.61%的營收,而到了2024年上半年,這個比例更是攀升至52.88%。
圖源:招股書
這種高度集中的客戶結構,顯然不符合行業慣例。客戶集中度高,意味著環動科技的經營業績與埃斯頓的業績緊密相連。一旦埃斯頓的業績出現任何波動,環動科技都將直接受到衝擊,業務穩定性和盈利能力將面臨考驗。
更糟糕的是,埃斯頓今年的業績已經亮起紅燈,出現了嚴重下滑。前三季度扣非淨利潤虧損超過1億元,同比下降超過200%,現金流也急劇惡化。
這一資料的惡化,無疑給環動科技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警鐘已經敲響,環動科技迫切需要多元化客戶群體,尋找更多的業務支撐點,減少對單一客戶的依賴。
當然,環動科技自身的產品集中度,也同樣令人擔憂。在報告期內,RV減速器的收入佔比一直維持在94%以上,這表明公司將大部分賭注都壓在了單一產品上。
這種策略,在市場波動時極為脆弱。單一的產品結構,讓公司的經營風險高度集中,幾乎等同於“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環動科技急需拓展產品線,以分散收入來源,降低經營風險,避免出現“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尷尬局面。
此外,環動科技的家族企業特徵明顯。目前,環動科技的實際控制人為吳長鴻、陳劍峰、蔣亦卿和陳菊花,四人系家族成員,其中陳菊花為雙環傳動的創始人葉善群的妻子,吳長鴻、陳劍峰、蔣亦卿均為葉善群和陳菊花的女婿。
這種高度集中的股權結構,使得公司的決策大權牢牢掌握在家族手中。雖然在決策上可能帶來一定的效率,但同樣也埋下了諸多隱患。
家族成員,不僅控制著公司的大部分股權,還在公司的關鍵職位上佔據要職。這種家族控制,可能阻礙了外部聲音的進入,限制了公司的戰略視野和創新能力。而且,家族企業往往存在繼承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家族成員之間的利益衝突可能會逐漸顯現。
在研發投入方面,環動科技也顯示出了下滑的趨勢。從2021年的12.69%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9.79%。這一下降趨勢可能意味著公司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不足,這在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可能是一個致命的弱點。
在RV減速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環動科技若不能持續技術創新,將面臨被競爭對手超越的風險。
最後,環動科技的IPO之路還充滿諸多不確定性。如估值、稽核、市場波動都是潛在的障礙。環動科技能否成功登陸科創板,還存在著諸多變數。
還是那句話:上市,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市場對透明度要求越來越高,環動科技能否順應這一趨勢,將直接影響其在資本市場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