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希望可以時常見面,歡迎標星收藏哦~
來源:內容編譯自路透,謝謝。
英特爾臨時聯席執行長 David Zinsner 週三在瑞銀技術會議上表示,將聘請一位既具備製造專業知識又具備產品業務經驗的執行長。
路透社週二報道稱,已經開始評估包括前董事會成員陳立武(Lip-Bu Tan)在內的幾位外部人士,以接管這家陷入困境的晶片製造商。
英特爾的“核心戰略仍然完好無損”,津斯納在會上表示。兩天前,這家陷入困境的美國晶片製造商因不耐煩付出高昂代價的扭轉局面的步伐,宣佈執行長帕特· (Pat Gelsinger) 辭職。
英特爾代工製造和供應鏈主管納加·錢德拉塞卡蘭 (Naga Chandrasekaran) 表示,該公司還需要進行“重大的文化變革”,才能成為一家成功的代工企業以及半導體行業中的成功企業。
英特爾,選擇不多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退休訊息震撼市場,但產業界對此並不感到驚訝。接下來英特爾會發生什麼事?才是各界關注的焦點。
基辛格的離開並沒有解決公司的核心問題,那就是如何處理晶圓廠,為了競爭公司必須籌集數百億美元,他們無法透過削減成本來達到這些數字。許多人認為美國政府應該為此提供資金,但沒有人可以有信心地說政府會為此提供資金。
現在對英特爾來說,並不是正常時期。公司正流失股票、利潤,很快就會花完現金,時間不在英特爾這一邊。英特爾不能花幾個月的時間尋找首席執行長,然後再給新執行官幾個月的時間來制定策略。
儘管將公司的設計與晶片代工分開,這在紙上作戰是合理的,但實際操作起來卻非常困難。進行「正常」分拆需要數年時間,涉及數億美元的法律和諮詢費用。
另一種選擇是該公司停止開發自己的生產流程並授權臺積電的生產流程。同樣,這在紙上聽起來很有吸引力,而且有很多人也提倡這一點,但這也不能解決問題,開發新制程的成本很高。
Jonathan Goldberg在Techspot撰文指出,英特爾剩下的選擇有限,他點出四種可能的選項。
第一是返回並專注於產品,並同時支援製造業務。這就是基辛格離職前所做的事情,當時起不了作用,而現在公司的狀況更糟。如果晶圓廠背後缺乏明確的策略,讓兩部門保持在一起很可能會讓他們雙雙陷入困境。
第二是把公司分拆了,但這需要數年時間,因此最終看起來就像舊策略一樣。
第三是賣掉公司。目前看來,唯一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的公司是博通的收購。不過,博通可能會採取各種削減成本和集中的策略來解決英特爾的許多問題。
第四是關閉晶圓廠。事實上,大多數替代方案可能都以這種方式結束。問題只是公司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實現這一目標,以及在實現這一目標之前英特爾會消耗掉多少的價值。
半導體精品公眾號推薦
專注半導體領域更多原創內容
關注全球半導體產業動向與趨勢
*免責宣告: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援,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絡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3967期內容,歡迎關注。
『半導體第一垂直媒體』
實時 專業 原創 深度
公眾號ID:icbank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點“在看”分享給小夥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