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關於最佳化非銀同業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倡議》釋出,或影響銀行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及貨幣基金
中國基金報記者 方麗 陸慧婧
貨幣基金所投資的規模約6萬億元存款類資產,面臨再配置抉擇。
近日,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秘書辦釋出《關於最佳化非銀同業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倡議》(以下簡稱《倡議》),將 非銀同業活期存款利率納入自律管理,同時 規範非銀同業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的定價行為。
對於規模超13萬億元的貨幣基金以及7.49萬億元的銀行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而言,非銀同業存款是其重要的投資標的之一。其中,可提前支取且沒有利息損失的銀行存款(也稱為銀行協議存款),是支撐貨幣基金規模迅速增長的重要資產之一。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非銀同業活期存款及協議存款利率分別被限制在7天逆回購利率和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的水平,將顯著影響銀行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及貨幣基金的資產配置及收益率。
未來,銀行協議存款預計將歸為流動性受限資產,貨幣基金投資這類資產將受到10%的上限限制。受新規影響,貨幣基金預計會壓縮存款類資產配置,同時增加在短債、逆回購及同業存單上的配置比例,從而影響此類產品收益率。
非銀同業存款利率納入自律管理
影響貨幣基金及活期理財
近日,一則《關於最佳化非銀同業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倡議》刷屏金融圈,債券市場應聲上漲。《倡議》中關於非銀同業存款利率的約定,將對以貨幣市場工具為主要投資標的的貨幣基金及銀行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產生較大影響。
《倡議》中提到的幾點內容備受業內關注,基金君將原文轉載如下:
對於貨幣基金而言,非銀活期存款和銀行協議存款一直是投資組合中的重要資產。據Wind資料統計,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市場貨幣基金投資的銀行存款和清算備付金的規模超過6萬億元,佔貨幣基金資產總值的比例達到33.43%。未來這一利率的調整,將對貨幣基金規模及收益率產生“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影響。
招商基金資深策略分析師黃亮指出,本次《倡議》將非銀同業存款納入自律管控,主要是引導市場錨定政策利率。 《倡議》中提到非銀同業活期存款應參考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定價,以充分體現政策利率傳導。
“此前由於非銀機構普遍具備一定的議價優勢,大部分非銀機構近幾年的協議活期存款利率始終能較政策利率維持20個~30個基點的溢價水平。如果這一溢價水平消除,很可能將帶動貨幣市場資產收益率顯著下行,從而降低現金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此外,規範同業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行為,主要會導致提前支取利率大幅低於預期利率。對於非銀理財產品來說,如果發生提前支取行為,後續產品的估值可能遭受損失。”黃亮進一步分析。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坦言,上述倡議對貨幣基金未來收益率影響的傳導作用非常複雜,主要涉及以下幾方面:首先,貨幣基金降低定期存款配置比例之後,原來配置在定存上的資產會部分轉到逆回購,而逆回購收益率通常會比定期存款低一些;其次,之前部分銀行提供較高收益率的活期存款現在也被限制為參考7天OMO利率上限,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貨幣基金收益率。
“總體來看,貨幣基金收益率會因此受到影響,但具體影響程度需要看市場後續如何發展。”上述基金公司人士稱。
銀行協議存款配置比例將被動壓降
早在2011年10月,監管放寬貨幣基金投資於“可提前支取且沒有利息損失的銀行存款”(也稱為銀行協議存款)的比例限制。貨幣基金透過投資可提前支取且沒有利息損失的銀行存款,可以提高組合收益率及流動性,從而提高產品競爭力。這也是此後多年貨幣基金髮展的重要支撐因素之一。
在最新出臺的《倡議》影響下,未來,這部分銀行協議存款將歸為流動性受限資產,貨幣基金投資這類資產將受到10%的上限限制。
“根據《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單隻貨幣市場基金主動投資於流動性受限資產的市值合計不得超過該基金資產淨值的10%。未來,到期日在10個交易日以上的定期存款將歸為流動性受限資產,貨幣基金的定期存款規模會出現被動壓降。”嘉合基金分析。
上述基金公司人士也指出,根據《倡議》中的規定,12月1日之後,銀行不會再向非銀機構提供“可無條件提前支取不損失利息”的存款,後續所有新增定期存款均為提前支取會損失利息的存款。這也意味著,這類到期日在10個交易日以上、提前支取可能會損失利息的存款,大機率會被歸類為流動性受限資產。
根據《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單隻貨幣市場基金主動投資於流動性受限資產的市值合計不得超過該基金資產淨值的10%。
流動性受限資產,包括但不限於到期日在10個交易日以上的逆回購與銀行定期存款(含協議約定有條件提前支取的銀行存款)、停牌股票、流通受限的新股及非公開發行股票、資產支援證券、因發行人債務違約無法進行轉讓或交易的債券等。
而此前,貨幣基金在銀行協議存款上的投資比例不受限制,根據基金經理的配置需求決定,通常這一比例在20%—40%之間。
“未來,貨幣基金在定期存款上的投資比例將會發生調整,以符合最新的要求。”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認為。
或增加短債、存單等配置
顯然,未來貨幣基金等現金理財產品整體資產配置格局會發生變化: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或出現壓降,轉而配置短債、存單等。
黃亮表示,本次《倡議》規範後,預計對貨幣基金等現金類產品的費前收益率影響相對較大。由於定期存款是流動性受限資產,貨幣基金投資比例不能超10%,而定期存款和同業存單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可替換性,預計未來部分資金將轉配同業存單、短債及同業活期存款。
“高比例投資同業存單及短債預計將大幅增加產品的負偏離風險,這將對管理人的流動性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在關注產品流動性風險上升的前提下,管理人或需要提升同業活期存款的投資比例。”黃亮表示。
同樣,嘉合基金也認為,後續大機率主要由同業存單來承接銀行的負債缺口和非銀機構的投資缺口。“短期內同業存單收益率或會出現明顯下行,到明年某一階段可能會博弈到均衡水平。除此之外,非銀機構對於簡訊用的需求或也會增加,有助於帶動信用債收益率下行,信用利差將壓縮。”
還有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貨幣基金未來在投資上可能會增加對短債、存單方面的配置,以應對新的市場環境和監管要求。在不同市場行情下,貨幣基金的收益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尤其是在市場利率下行時,貨幣基金可能需要尋找新的投資機會以維持收益水平。
投資者應注意配置多元化
固收類產品是投資者理財籃子的“基本盤”,未來投資者在關注此類產品收益率變化的同時,也可以考慮資產配置的多元化。
“站在投資者角度,建議關注貨幣基金的投資策略和收益率變化,同時考慮資產配置的多元化,以降低單一資產類別的風險。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和監管政策的變化,以便及時調整投資組合,實現風險和收益的平衡。”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對此,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高階分析師吳粵寧表示,在利率調整期間,產品收益率的波動性可能會加大,投資者需要及時瞭解收益率變動的原因和趨勢,以便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 另外,隨著非銀同業存款利率的變化,銀行理財現金管理類產品和貨幣基金的資產配置也可能會出現變化,投資者需要了解這些變化對產品風險和收益特徵的影響,進而評估是否符合自己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 投資者應秉持分散投資的理念,不要將資金過度集中於某一類產品,可在銀行存款、銀行理財、貨幣基金、債券基金等多種產品中合理分配資金,以降低單一產品或市場波動對投資組合所帶來的影響。
“在挑選銀行理財現金管理類產品和貨幣基金時,除了關注收益率外,投資者還應重視產品費率。投資者應綜合比較不同產品的費率水平和收益情況,選擇價效比高的產品進行投資。”吳粵寧表示。
黃亮也表示,《倡議》規範利好債市,穩健型客戶依然可重視債基的配置價值。長期看,利率下行將降低債券投資加槓桿的成本,並促使現金類產品提升債券投資佔比。替代效應下,現金類產品收益率下行將被動提升債基等固收類投資的吸引力。長期來看,債券基金值得關注。
此外,黃亮認為,雖然本次《倡議》或將降低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影響其對個人和機構投資者的吸引力,但現金管理類低波動、穩健的產品特徵仍是其顯著的優勢,預計規模有望維持穩定。
製作:喬伊
編輯:格林
稽核:許聞
版權宣告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合作聯絡人:於先生(電話: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