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BC和TOPCon必有一戰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張昊
編輯|姚贇
頭圖來源|影片截圖
近日,董事長鍾寶申和愛旭股份董事長陳剛並不常見地同時出現在一場直播裡。
這很容易跟BC(背接觸電池)聯絡起來,因為兩家是光伏行業頭部公司中少數的“BC派”。過去3年,另一個技術路線TOPCon(隧穿氧化層接觸電池)作為市場的核心產品,一直“壓制”BC。但隨著技術和成本結構的演進,行業期待的“反擊時刻”終於到來。兩個大佬同時出現,更像是給BC陣營開了一場“誓師大會”。
隆基綠能今年明顯動作多了,各地頻繁進行推介活動,力圖繫結更多的經銷商。陳剛則是更直接反問記者,現在還有人繼續投資TOPCon產能嗎?
今年6月,鍾寶申在上海光伏展期間與合作伙伴打賭:5年後,BC技術將成為光伏行業的主流,市佔率將超過50%。現在,他更“激進”了,“從現實角度來講,我認為肯定比我打賭的時間來得要早。我是一個謹慎的人,不想賭輸,我當時說的是2029年,但我相信這個時間可能會在2027、2028年。”
“我認為BC技術是光伏企業做電池元件的必選技術,‘必選’這兩個字大家留意一下,3年之後看看,講得是不是正確的。”陳剛說。
這次直播的主題很直接——BC,即是答案。與之相對應的是,TOPCon陣營一直在向市場“宣導”的觀點:BC不過是一個小眾產品,未來市場份額就是10%左右。
“在一年之前,關於BC的爭議是實實在在的,市場上大量企業還在投資和建設TOPCon產能,這就說明他們很堅定地認可TOPCon的方向。”鍾寶申說,“但在今天這個時點上,大家心知肚明,這個爭議基本上已經消除了。看看各個主要企業的招聘就知道了,都在招聘BC的研發人員和工藝人員,他們都知道該做什麼。”
陳剛沒有直說,他舉了個例子。現在的技術路徑之爭跟當年的單晶矽和多晶矽一樣。“多晶矽要比單晶矽便宜0.2元/W,但是隨著單晶矽像小孩子不斷地長大,而多晶矽就像一箇中老年人在衰老,後來就不是便宜0.2元的事了,現在是不管便宜多少,多晶矽都沒有價值了。”
“未來BC的降本手段非常多,應該比其他技術路線有更多選擇。我們預測,除了在功率、效率上的優勢之外,可能到2026年,BC和TOPCon的成本基本上處在差不多的狀態,再往後,BC的成本競爭力會更具優勢。”鍾寶申說。
反擊時刻
至少從技術的角度去理解,BC的想象空間更大,這是行業的共識。
“單結晶矽電池的理論轉換效率是29.56%,能達到這個數值的也只有BC。”陳剛表示。現在隆基綠能的電池量產效率已經超過了26.6%,而晶科能源對外提到的目標是在年底接近26.5%的量產效率。
而鍾寶申近期在提到BC時,也是“赤裸裸”地對標引數:“關於下一代的BC,隆基已經有中試線在跑了,甚至是元件產品已經在測試了。現在我們正在生產的二代產品比TOPCon元件效率高5%,還在中試線的新產品,跑出來的元件效率比TOPCon高出10%。”
成本也不再是“遙不可及”,BC產品還是有一定溢價,但相比之前已經低了不少。從近期的招標看,一瓦的溢價在一毛錢左右。
“同樣一塊板子,BC可以比TOPCon多35W,在廣東地區一年就可以多發40度電。假設平均下來白天的電價是0.75元,那就是一年多30元收入。而一塊板子,需要多花的錢目前都在90元以內,也就意味著不超過3年,就可以把多投入的資金全部收回來。”鍾寶申說。
據上海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所長沈文忠介紹,BC的成本改善空間還很大。
“它的結構可以做一些變化,下一步應該是全異質結(兩種不同的半導體相接觸所形成的介面區域)的結構。按照這個技術路線,現在大致處在2.0的版本。這還只是產品背面,正面的最佳化才剛剛開始。”沈文忠補充表示,“而TOPCon下一步的發展就是疊層電池,可以跟鈣鈦礦疊層,但從學術的角度或者說從產業化難易程度講,我覺得TOPCon疊層會難一些。”
陳剛提到,相比於其他技術路線需要用到銦等稀有元素,BC基本上用不到任何稀有元素,甚至可以實現“無銀化”。“隆基在賤金屬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我們在採用鋁和銅這個方向上,已經走得很遠了,這些技術我認為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在市場上。”鍾寶申說。
“目前看到在元件端和矽片端,我們是有成本優勢的,在電池端,還需要再努力一下,儘快能夠做到與TOPCon持平或者是反超。”陳剛還提到,“電池投資多,特別是早期的一代二代裝置,是要幫裝置公司分攤一些研發成本的,所以會貴。但是隨著技術的成熟,電池成本很快就可以打平,甚至產生優勢。”
兩個陣營的核心進攻點還有一個:BC到底能不能做雙面。如果只能做單面,那就意味著BC只能用於分散式場景,也就是“鋪”在屋頂上。但如果想要進入最核心的地面市場——集中式電站場景,那就必須在雙面率上下功夫,這會極大提高單位面積的發電量。
甚至不看好BC的公司和機構認為:BC只能算是一個“差異化”產品,對於愛旭股份這樣規模的公司來說,是有價值的。但對於隆基綠能這樣的巨頭公司卻未必,因為它的主力產品一定要追求成本和效率的全面領先,而不是差異化的市場競爭優勢。
“行業可能還會提出疑問,BC是不是天然不能做高的雙面率。其實BC的雙面率和TOPCon相比,理論上就差3%左右,今天我們已經可以做到75%以上的雙面率了,未來兩三年,有機會開發出85%的雙面率ABC元件。”陳剛分析。
隆基綠能甚至刻意地先在今年5月釋出了BC的地面產品,之後才釋出了分散式產品。鍾寶申說,他就是想向外傳遞一個資訊,BC在地面市場上沒有優勢只是“憑經驗產生的觀點”,在兩個市場上,BC都能表現出自己的特性。
現在BC已經進入大規模擴產期。據鍾寶申介紹,隆基綠能有2GW的BC二代產線在正常運作,每個月都交付產品,大量一代BC的產能在升級之中。明年一季度會有20GW的BC二代產能陸續投入市場,到明年年底的目標是有50GW的BC二代產能建設完成。
而2026年是個重要節點,鍾寶申希望所有產能全部轉移到BC二代上,甚至是BC更新一代的產品上。結合現在已有產能,屆時會有100GW左右。以2023年作為對標點,整個國內光伏新增的裝機量為216.88GW。
愛旭股份在國內的三個基地:珠海基地、義烏基地、濟南基地,中遠期規劃能夠滿足100GW左右的客戶需求。
今年以來,一個微妙的變化是,TOPCon陣營的公司總是會被問到在BC上的規劃。
在10月底的投資者交流活動中,晶科能源提到:從研發的角度,公司持續加大投入,搭建了BC 研發生產線。但同時提到TOPCon潛力仍比較大,還會維持較高投入規模。行業盛傳,晶科能源在山西基地14GW的二期專案產能,大機率會選擇BC,但該資訊並未得到確認。
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則比較直接,在今年三季報後的投資者交流中,均表示:TOPCon目前價效比依然最高。
BC只是個“孩子”
鍾寶申和陳剛都提到了對BC生態的理解和“規劃”。
“我覺得BC產業是不是可以跟以前的光伏產業有不一樣的發展規律,是不是大家可以有一些共識,這是我所期望的。”陳剛說。
光伏行業此前的路徑,往往是一個技術路線被迅速擴散到市場,以得到更多企業的投入,從而降低整個鏈條的成本。2023年,TOPCon“擴散”之後,新增產能一下子超過430GW,市佔率上升到23%,今年新增產能預計達到數百GW。
隆基綠能在2012年之前,專利是否去申報都要透過鍾寶申審批。因為一旦申報專利,資訊就會公開,沒有護城河可言,“所以都是要求以技術秘密的方式儲存在企業,我們在單晶矽和單晶矽片方面有很多基礎創新,給這個行業帶來了巨大進步,但是專利積累並不多。這和環境相關,很難得到太多保護。”鍾寶申表示。
在他看來,今天和5年前大不相同了,國家對智慧財產權的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們會積極申報一些智慧財產權,也會以積極開放的態度推動產業發展。這個‘積極開放’,一方面是積極維護自己的權利,另一方面是開放地和大家合作。只要是基於規則,基於合理商業計劃,基於法規的,我們都是開放的。”
“我們和隆基在早期投入大量研發,這和未來‘抄襲’的成本是不一樣的,這是既有的成本。這些成本應該以比較公開、公平、公正的方式,去讓整個行業做一些分攤。”陳剛說。
基於此,鍾寶申甚至期待BC的擴散不要那麼快,有序一點,“就像TOPCon一樣,一年就過剩了,這個技術不能帶來商業價值,對企業來講也不是一個好的現象。”
他提到了隆基綠能在BC上的兩個對外合作。
今年9月,金陽新能源、福建鉅能與隆基綠能成立了合資公司生產銷售BC電池。鍾寶申說金陽新能源是個裝置廠商,沒有大規模的生產條件,此前長期研究BC,想找一個場景來測試技術。而隆基綠能剛好有一部分產能要淘汰掉,“有產能、有場地,我們就把這些資源用合作的方式開放給它。”
11月,隆基綠能與英發德耀、四川宜賓高新區簽署了16GW的BC專案。這個合作模式看上去更具備複製性,“我們和英發的合作,尤其是前期,基本上產品都是由隆基來銷售,相當於工廠專門為隆基生產產品。後續我們也允許這個公司對外有一些銷售。”
鍾寶申提到市面上有很多TOPCon產能,“未來這些產能也需要升級、發展、找出路,這些已有的產能設施不是簡單地淘汰掉,而是能夠得到合理的使用和升級。”
陳剛提到,BC的擴散是必然的,但是這一次不會像以前那樣,由某個裝置廠商“交鑰匙工程”就可以解決,BC還是有很高的技術和管理門檻。
愛旭股份之前在佛山有一條近1GW的中試量產線,做到了97%以上的良率,但是一到珠海做10GW的正式大規模量產線,良率就掉到了70%,“我們花了一年多時間反覆去看怎麼做,後來發現如果按照以前的太陽能工藝技術和管理要求,很難把良率提升到99%的高度。”陳剛要求團隊按照半導體的生產管理經營方式去做,才一步一步達到了要求。
他還提到現在的行業內卷,實際上是以太陽能為主的零碳“一次能源”在卷,這是遠遠不足的。只有當一次能源足夠便宜,整個零碳能源的社會基礎設施不一樣了,才會促使多次能源的發展。比如把太陽能儲能起來,再轉為氫能和其他能源。所以,零碳的一次能源和多次能源加起來,能源的平均總成本一定大大低於現在。
鍾寶申說未來不僅僅是“零碳”,還有可能是“負碳”。要分四步走:第一步在現有的能源體系下,大力發展光伏風電這些可再生能源。“當然我們也知道,當可再生能源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必然會面臨著消納和間歇性的問題,會對電網帶來新的影響。”
然後就進入到第二步,也就是儲能的快速發展。這對電力、電網的調節起著很大的“削峰填谷”的作用,會使整個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的容納進入到高比例狀態,甚至是百分之百。
第三步是電解制氫。電力在整個能源裡的佔比為30%多,還有大量液態和氣態的能源,比如汽油、柴油、天然氣等。利用充足的電力來制氫,氫可以衍生出氨和醇,變成液態或氣態能源。就可以對碳作為燃料的方式,進行百分之百替代。
直到第四步,電已經非常便宜了,可以用來做海水淡化。在全球很多的荒漠化地區,比如中東,有了海水淡化就會有綠洲,植物就可以吸收過去200年工業化過程當中排放的碳,這樣地球就會進入到負碳的迴圈,使整個氣候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從這個角度去看,BC還太“年輕”。“這個技術會是一個長週期的晶矽技術,也會給整個光伏產業帶來新的活力。”鍾寶申又提到2006年他堅定地選擇走單晶矽路線,而不是當時“蓬勃向上”的多晶矽路線。他說是用“第一性原理”來要求自己,這次在BC上,同樣如此。
陳剛說,現在的BC大概就是一個6歲的“孩子”,它會長到20歲、60歲……生命週期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