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上市公司環境責任資訊披露水平正穩步提升,相比前一年上漲幅度為1.7%。研究發現,“雙碳”成為中國企業環境責任資訊披露的又一重要突破點。
中國環境記協、北京化工大學今天(3日)在京聯合釋出的《中國上市公司環境責任資訊披露評價報告(2022年度)》(下稱《報告》)介紹,5078家滬深股市上市公司中,在2022年度釋出社會責任報告、ESG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環境報告書以及企業公民報告等有效樣本的企業,總數量達到1675家,佔所有上市公司數量的32.99%,比前一年增加了387家,增幅為25.42%。
“釋出有關報告的企業數量逐年增多,且披露水平穩步提升,體現出企業對國家政策認識不斷深化,環境資訊披露意識不斷提高。”中國環境記協秘書長白志軍說。
白志軍介紹,《報告》按所有制將上市公司劃分為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公眾企業、外資企業、集體企業及其他企業共六類,披露水平差距明顯。其中,集體企業披露指數得分最高(47.03分),其次為公眾企業(42.28分),第三為國有企業(42.02分),此三類企業均高於平均分。
滬深兩市碳資訊披露企業數及平均得分率。資料來源:《中國上市公司環境責任資訊披露評價報告(2022年度)》
白志軍表示,雖然整體披露水平穩步提升,但仍有部分企業披露意識不強。結合生態環境部2022年對外通報的資訊,有上市公司因生態環保問題被通報或處罰後,未在其企業官網或相關報告中披露。比如,江蘇省南通市南通耀龍金屬製造有限公司擅自改變管理類別無證排汙案;天津市武清區發斯特(天津)能源管理有限公司修改顆粒物量程上限,逃避監管排放大氣汙染物;南京紅太陽生物化學有限責任公司環評檔案弄虛作假;雲南省玉溪市查處超標排放大氣汙染物案並指導幫扶企業達標排放。
白志軍介紹,本年度1584家上市公司不同程度披露了碳資訊,在釋出有效樣本的1675家企業中,佔比94.57%,相較2021年度披露佔比(83.25%)提升11.32%;其中第一二產業1124家(70.96%)、第三產業460家(29.04%)。其餘91家企業未披露碳資訊,佔比5.43%。
研究發現,各企業碳資訊披露得分率明顯提升。1675家上市企業在溫室氣體環境績效方面的總體平均得分率為32.55%;其中超過平均得分率的企業共計770家,佔全部企業的45.97%。
按產業分析,第一二產業1177家企業碳資訊披露的平均得分率為33.63%,第三產業498家企業平均得分率為32.26%,第一二產業碳資訊披露質量優於第三產業。此外,滬深兩市碳資訊披露總體水平同比顯著提升。2022年度滬市企業碳資訊披露平均得分率為32.53%,深市企業平均得分率為32.60%,同比均有較大幅度提升。
3日,《中國上市公司環境責任資訊披露評價報告(2022年度)》釋出會現場。攝影/章軻
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劉學之介紹,《報告》首次按行業將上市公司分為農、林、牧、漁業,採礦業,製造業,公共事業,建築業,服務業,高新技術業等七類,各類行業整體表現均需進一步提升。其中,在製造業、公共事業、建築業、服務業、高新技術業中,多數企業披露水平處於發展和起步階段,佔本行業企業的比重分別為68.7%、69.9%、72.2%、75.6%、59.0%。作為高度資源密集型行業,採礦業表現居中,58.3%的企業處於追趕和發展階段,面臨披露方面諸多挑戰。農、林、牧、漁業缺少傑出和優秀評級的企業,在環境資訊管理方面提升潛力較大。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同期釋出了《中國上市公司氣候行動CATI指數2023評價報告》。該中心主任馬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指數評價能夠引導中國上市公司完善氣候治理和管理機制,透過碳核算摸清排放家底,助力中國“雙碳”目標和全球氣候治理。
《報告》建議,政府層面透過健全環境資訊披露制度、積極參與國際標準體系建設,為企業開展全球範圍內的專案合作,提供更為客觀的環境資訊披露標準和方法;健全獎懲制度,透過給予財政、稅收等各方面政策優惠或實施限制企業生產、停產整治等措施,促進企業履行環境責任。鼓勵領先企業加強示範作用,引導其他企業踐行環境責任。
參與此項研究的多位專家也建議,加強第三方機構參與監督和評價,持續提高企業環境資訊披露質量,上市公司增強外部交流合作,提升環境責任品牌形象,企業應將環境責任整合納入戰略規劃,更好支撐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