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蔡越坤 在A股市場震盪之際,“中字頭”概念股成為“護盤”的重要力量之一。
自1月29日以來,上證指數連跌4個交易日,跌幅近5%。相較之下,以中國石油(601867.SH)為代表的央企上市公司表現較為平穩。自1月 23日至 2月1日,中視傳媒(600088.SH)更是連續9個交易日漲停,漲幅近136%。
1月25日,中國石油(601857.SH)上演自2015年7月以來首次漲停,中國聯通 (600050.SH)、中國交建(601800.SH)、(3003478.SZ)等超20股漲停。央企ETF(159959)大漲3.91%。“中字頭”概念股集體爆發“引燃”A股市場。
在此之前,1月24日,國資委表示,將進一步研究將市值管理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引導央企負責人更加重視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同日,央行宣佈於2月5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
資金也開始躁動,“抄底”資金明顯湧入“中特估”板塊。1月23日至1月26日,上證指數上漲5.58%,回升至2910點;全A成交量回升至8000億元的水平。同期,創業指微漲0.94%,與“中特估”板塊狂歡形成冷熱對比。
1月29日,上證指數轉跌,失守2900點,創業板指更是創2019年10月以來新低,有投資者調侃參與這一波行情中的創業板,可謂2700點“抄底”,2900點“被套”。
截至2月2日,上證指數收於2730.15點,跌1.46%。央企ETF也連續5個交易日收跌。“中特估”行情能否延續,成為市場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市值考核”助力央企價值重估
1月24日,國務院國資委負責人在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釋出會上表示,將進一步研究將市值管理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引導央企負責人更加重視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及時運用市場化的增持、回購等手段傳遞信心、穩定預期、加大現金分紅力度。
1月23日,監管層再提“中特估”。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主持召開黨委擴大會議強調:“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構建中國特色上市公司估值體系”。
1月23日,中字頭概念直線拉昇。1月24日,央企相關板塊持續發力,領漲兩市,中船係指數、“中字頭”央企指數、大基建央企指數、“中特估”指數紛紛暴漲。
2022年11月,證監會提出“中國特色估值體系”,自此,“中特估”即成為資本市場探索的重要議題。2022年11月21日,易會滿在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上做主題演講時,曾提及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2022年12月2日,上交所制定完成新一輪《中央企業綜合服務三年行動計劃》,並在其中指出推動央企估值迴歸合理水平;2023年2月2日,證監會在系統工作會議上表示,推動提升估值定價科學性有效性。
政策刺激之下,2023年上半年,“中字頭”藍籌股在“中特估”概念下一片沸騰。如今,將研究將市值管理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後,投資者再次將目光投向“中特估”板塊。
招商智庫研究認為,今年央國企價值重塑將加速推進,市值管理可能會從提升央國企價值創造能力、圍繞戰新產業調整國有資本結構、提升增持回購頻率及增加分紅力度三方面展開,夯實“中特估”的內在基礎。
央企市值佔A股整體比重29%
從上市央國企的市場表現來看,招商智庫研究統計,截至2024年1月28日,A股上市央企總市值為23.9萬億元,佔A股整體比重29%;其中,國資委體系下的上市央國企總市值為16.5萬億元,佔A股整體比重20%。
在“中特估”相關政策的刺激下,截至1月28日,總市值高於100億元的央國企中,中糧資本(+28.2%)等10家企業近兩週漲幅居前,中航電測(+269.7%)等10家企業近一年漲幅居前;鋼研高納(-15.3%)等10家企業近兩週跌幅居前,南網科技(-62.7%)等10家企業近一年跌幅居前。
從估值角度看,A股央國企的估值處於相對偏低位置。
招商智庫研究指出,截至1月28日,央國企PE(TTM,滾動市盈率)的算術均值、市值加權均值、中位數分別為37.2、22.6、22.9倍;與A股整體相比,央國企市盈率仍相對偏低。央國企PB(LF,市淨率)的算術均值、市值加權均值、中位數分別為2.5、1.9、2.2倍;與A股整體乃至各類企業相比,央國企三個口徑計算的市淨率均相對偏低。在主要指數的估值上,央企科技引領的PE(TTM)處於歷史偏低水平(分位數35.6%),央企科技引領的PB(LF)處於歷史偏低水平(分位數2.0%)。
A股央國企分行業估值,央國企PE(TTM)歷史分位數前三低:鋼鐵、國防軍工、農林牧漁,央國企PE(TTM)歷史分位數前三高:煤炭、醫藥生物、公用事業。央國企PB(LF)歷史分位數前三低:環保、基礎化工、房地產,央國企PB(LF)歷史分位數前三高:煤炭、汽車、交通運輸。
從股東回報角度看,招商智庫研究指出,截至1月28日,A股央國企股息率的算術均值、市值加權均值、中位數分別為1.4%、3.2%、0.6%,均高於A股整體及其他各類企業。其中,中糧科技、中國神華、魯西化工等市值高於100億元的央國企,近三年均有現金分紅且近12月的股息率高於4%。
此外,從港股上市央國企來看,截至1月28日,港股央國企股息率的算術均值、市值加權均值、中位數分別為4.5%、6.9%、4.0%,均高於港股整體上市公司。其中,東方海外國際、中國建材、中遠海發等市值高於100億港元的央國企,近三年均有現金分紅且近12月的股息率高於4%。
“中特估”重估
國資委將市值管理納入對央企負責人的考核,使得央企國企主題基金表現突出。
例如,匯添富中證國新央企股東回報ETF基金經理晏陽表示,央企板塊近期漲幅明顯,相關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獲得市場廣泛關注。央企股東回報指數投資於分紅回購水平較高的央企,與央企市值管理的思路相契合,投資者開始透過相關指數ETF把握央企投資價值。
回顧2023年的“中特估”行情,興業證券研報統計,從2022年11月21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提出“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到2023年上半年“中特估”成為市場的主線方向之一,並分別在2022年11月下旬、2023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2023年4月初至5月中旬期間,三次領漲市場。具體來看,第一波為:2022年底權重股躁動,“中特估”首次提出併成為主線。第二波為:2023年2月2日,證監會再次要求“逐步完善適應不同型別企業的估值定價邏輯和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2023年2月建築、石油等傳統“中字頭”率先領漲。第三波為:2023年4月,中特估再次成為行情主線。2023年3月中下旬至4月初,產業趨勢催化疊加海外行情的對映下,“數字經濟”一度接力“中特估”成為市場主線領漲的方向。
對於2023年“中特估”行情的借鑑,興業證券認為,對於本輪“中字頭”板塊在政策催化下集中上漲,一方面至少穩住指數、呵護市場情緒;另一方面,在當前較為紛亂、缺乏方向的階段,提供了難得的破局、突圍方向。
興業證券稱,“中字頭”崛起的同時,TMT(科技、媒體和通訊)仍在遭遇調整。行至當前,TMT與央國企、紅利方向的分化已來到近年來較高的水平。因此,後續若“中字頭”經歷較為充分的擴散、發酵後,TMT也有望迎來輪動向上的修復行情。
廣發證券研究認為,目前央企仍然處於大幅低估狀態,考核不健全是主要原因之一。央企市值管理的本質是實體經營與資本運營良性互動,短期來看,主要路徑有運用增持、回購等手段穩定市場預期;中長期來看,分紅、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等手段能夠形成市值的長期激勵。央企中長期重估的驅動力主要來自提高央企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引導。
版權宣告: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映象,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蔡越坤經濟觀察報記者
資本市場部資深記者
主要關注債券、信託、銀行等領域的市場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