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AI眼鏡概念的東風,靠售賣傳統眼鏡起家的博士眼鏡股價猛漲400%。然而,目前AI眼鏡給博士眼鏡帶來的營收佔比仍然很小。博士眼鏡要想靠AI眼鏡帶來真金白銀,尚需等待。
若干年前,雷軍一句“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道出了機遇選擇的重要性。在正確的時間踩對風口,有可能會讓一家本來默默無聞的公司坐上火箭。
2024年,智慧眼鏡火了。國外Meta旗下AI眼鏡去年上市至今全球熱賣超百萬臺,國內,、百度、位元組、小米搶著入局。
傳統眼鏡零售商博士眼鏡盯上了這股熱潮,早在2019年起便踏入智慧眼鏡賽道,傍上華為概念,後來又與國內智慧硬體代表企業雷鳥、Rokid、星際魅族等達成合作,藉此,博士眼鏡躋身市面上最“顯眼”的AI眼鏡概念股之一。
博士眼鏡的實控人劉曉和範勤夫婦身家更是藉此猛漲25億元至35億元。
01、股價漲飛了
11月29日,博士眼鏡盤中達到58.76元史上最高點。而在7月初,其股價僅12元左右。縱觀近五個月,博士眼鏡漲幅近400%,表現驚豔。
在這之前,它只是一家“開眼鏡店賣眼鏡”的公司。公司於1996年創立,2017年上市,股價近幾年常維持在十幾、二十幾元的水平。
股價大漲之際,不少網友以為博士眼鏡是染上了2025年“蛇年眼鏡蛇”的無厘頭玄學,但實際上,公司是被大火的智慧眼鏡概念帶飛了。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9年,博士眼鏡與華為建立合作關係,成為其智慧眼鏡產品線上下眼鏡零售渠道的獨家合作商。2021年,博士眼鏡繼續擴大合作半徑,配合華為三代智慧眼鏡首發,在華為商城為消費者提供專業線上配鏡服務。
以華為為起點,更多的智慧眼鏡生產製造商都被博士眼鏡瞄上。
2021年聖誕節,Rokid旗下的AR眼鏡“ROKID AIR”在博士眼鏡杭州和深圳線下門店首發;2023年11月,星紀魅族釋出AR智慧眼鏡品牌MYVU,博士眼鏡為其配鏡服務提供方;2024年7月,李未可將AI智慧眼鏡Meta Lens Chat引入博士眼鏡全國50家線下門店,博士眼鏡為其線下首發渠道;10月,博士眼鏡又與界環開啟合作,界環AI音訊眼鏡正式入駐博士眼鏡全國100家線下門店。
博士眼鏡與合作商的合作方式比較簡單,主要就是合作商負責研發和生產智慧眼鏡,博士眼鏡負責提供智慧眼鏡的鏡片驗配服務與銷售渠道。
而博士眼鏡最出圈的動作,當屬於與雷鳥創新成立合資公司。2024年8月,雙方宣佈共同出資300萬設立合資公司,雷鳥創新持有80%股權,博士眼鏡持有剩下的20%股權。合資公司將計劃研發拍攝眼鏡、音訊+AI眼鏡第一代產品,首款AI眼鏡預計於年底推出。
博士眼鏡個人投資者陳立就是在這時候購買了博士眼鏡股票,他注意到,博士眼鏡與雷鳥的合作與以往不同,前者不僅僅是扮演渠道商、零售商的角色,還將參與後者的研發設計,可見博士眼鏡這次“動真格”了。“與智慧硬體公司相比,博士眼鏡雖然相對缺乏研發技術,但我感覺它在使用者體驗感、使用者痛點方面的設計會更專業。”
考慮到博士眼鏡還代理了很多其他品牌的AI眼鏡銷售,陳立認為,博士眼鏡有望獲得較為可觀的銷售分成以及與智慧眼鏡相關的鏡片驗配收入等。
事實上,博士眼鏡早就嗅到了智慧眼鏡的商機。公司在2021年至2023年的年報中,都曾提及,人機互動、虛擬實境等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具備“語音互動、音樂播放、隨身巨幕”等功能的智慧眼鏡成為新的消費熱點。公司稱將持續探索智慧眼鏡新賽道,擴大眼鏡產業鏈佈局,致力於智慧眼鏡“最後一公里”的驗配服務和產品交付。
在今年9月的投資者調研紀要中,博士眼鏡更是將智慧眼鏡放到“未來3年的公司戰略”中。
截至目前,東方財富網顯示,博士眼鏡已被AI眼鏡概念、元宇宙概念、華為概念、虛擬實境概念等多個概念傍身。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稱,被標上AI眼鏡概念,尤其是與華為等大品牌的合作,提高了博士眼鏡在智慧眼鏡新賽道的佈局影響力,這是推動其股價上漲的主要因素之一。
02、被誤解的眼鏡“暴利”
博士眼鏡的創始人、現任董事長名叫劉曉,人稱“眼鏡大王”。31年前,他辭掉政府機關的工作,和做驗光師的妻子範勤,在深圳紅荔路租下一間30平方米的店鋪,正式做起眼鏡生意。
夫妻二人第一個月就做出兩萬多元營業額,第一年基本收回投資,還了創業所欠的債務。
1996年,博士眼鏡走出深圳,開到南昌。到了2007年其門店在全國已經遍地開花,達到100家。在事業節節走高的過程中,範勤(LOUISA FAN)、劉曉(ALEXANDER LIU)先後在2005年和2006年成為澳大利亞公民。
2016年博士眼鏡門店已超過300家。2017年3月15日,消費者權益日這一天,博士眼鏡在深交所創業板成功上市,成為“A股眼鏡第一股”。
招股書顯示,2014年至2016年,公司營收分別為3.61億元、3.76億元、4.16億元,實現淨利潤分別為3391.24萬元、3529.26萬元和3778.47萬元,兩項指標都穩步上漲。同期連鎖門店也達到了318家,經營網點已遍佈深圳、南昌、北京、廣州、東莞等三十多個大、中城市。
上市後,博士眼鏡守著眼鏡核心業務繼續前進,公司主要產品線都被大眾所熟知,包括鏡架、鏡片、太陽鏡、老花鏡、隱形眼鏡、隱形護理液等。
截至2023年年底,博士眼鏡營業收入11.76億元,同比增長22.20%;歸母淨利潤1.28億元,同比增長68.93%。全國門店數量為515家,2024年上半年進一步增長至530家。
根據艾瑞諮詢《2023年中國眼鏡鏡片行業白皮書》,在消費者對眼鏡店品牌的認知度調查中,博士眼鏡位列第二名,僅次於寶島眼鏡,而寶視達、大光明分別位於第三名和第四名。
然而,博士眼鏡有著不為大眾所知的尷尬,那就是影響力雖不小,但賺錢能力並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麼強。
據博士眼鏡招股書,佔公司營收比重近三成的鏡架、佔營收比重近四成的鏡片,2016年採購平均單價分別為89.06元和28.82元,而放到博士眼鏡直營門店貨架上之後,對消費者的零售價則變成了434.23元和241.23元。也即,賣一副916.69元的眼鏡,毛利接近800元。
差價之大,使得鏡架、鏡片的毛利率分別高達76.33%和85.21%。其他像太陽鏡、老花鏡、隱形眼鏡,毛利率也都超過60%。
但高毛利率背後,博士眼鏡2014年至2016年利潤率平均只有不到10%。上市後,這種情況並沒有得到改善,利潤率一直在10%上下掙扎。
除了利潤率不高,公司淨利潤的增長情況也是起伏不定,2020年為10.93%、2021年為37.02%、2022年為-20.70%、2023年則大漲68.93%,2024年前三季度又變為-14.46%。
《財經天下》發現,2023年淨利潤之所以大漲,一是博士眼鏡開啟了毛利較高的自有品牌和功能性品牌產品線,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與主線經營無關,是當年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獲得投資收益892.39萬元,佔到利潤總額的5.44%。
在北京潘家園做了十多年眼鏡生意的個體戶王剛告訴《財經天下》,眼鏡行業有很強的線下屬性,驗光、試戴都離不開線下,這都是隱形成本,光是店鋪租金就令經營者苦不堪言。
王剛還抱怨道,驗光師也是開支的大頭。“像我的店面不大,也需要兩名驗光師,這個工種技術要求高,經驗也是越豐富越好,好的驗光師月工資上萬元。”而大眾容易忽略的一點還有,眼鏡行業也分淡旺季,寒暑假帶孩子來配鏡的家長居多,成人則換鏡頻率低,普遍兩年才換一副,導致日常客流量十分有限。
總之,對博士眼鏡來說,暴利只是幻覺。由於在2013年發展不及預期,博士眼鏡在2014年還被九鼎系旗下持有17%股本的四家基金機構告上法庭,最後在法院的和解下,劉曉、範勤夫婦給出數千萬的分紅補償和2%的股權補償,才了結此事。
03、還會一直漲下去嗎?
在行業困局難解的前提下,博士眼鏡竭盡所能尋找賺錢的路徑。
前面提到,做自有品牌是一種辦法,財報中未透露自有品牌對公司利潤的提升效果,但2023年,公司自有品牌鏡片及鏡架持續放量是事實,其中,自有品牌鏡片銷量佔2023年總體鏡片銷量的65.81%,同比增長6.04%。自有品牌鏡架銷量佔2023年總體鏡架銷量的68.83%,同比增長7.03%。
此外,發展線上渠道也是公司的重要發展戰略之一。博士眼鏡在財報中著重強調自己發展貨架電商、興趣電商和本地生活的成果,包括在微博、抖音、小紅書等主流社交平臺開設官方賬號、做直播,並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開設官方店鋪進行品牌傳播及產品宣傳。
2023年,公司線上渠道GMV為2.08億元,對應營業收入為1.84億元,合計佔公司營業收入的15.64%,同比上升44.68%。
而從2019年起,更重要、也更引人矚目的智慧眼鏡概念,帶著利好光環出現在博士眼鏡面前。
有證券公司對博士眼鏡布局智慧眼鏡持看好觀點。
比如國盛證券認為,消費類智慧眼鏡具備“低頻產品購買+高頻服務購買屬性+客單價較低”屬性,單獨鋪設線下銷售服務網路,成本較高,因此智慧眼鏡廠商還會選擇與具備“體驗式購物+專業化服務”的眼鏡零售渠道合作,而規模化的眼鏡渠道商在智慧眼鏡前端設計、售前展示與體驗、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和售後服務方面具備顯著優勢。
信達證券則引用蘋果MR產品(首款混合現實頭顯Vision Pro)銷售超預期的先例,得出“博士眼鏡有望獲益於智慧眼鏡行業成長紅利”的結論。
今年9月,在接受介面新聞的一次專訪中,雷鳥創新聯合創始人張昊晨直白地詮釋出與博士眼鏡合作的動機。
“一個只有AI強或者只有3C經驗的團隊,一定做不好眼鏡。一副AI眼鏡擺在華為店,效果和影響力也絕對不如擺在博士眼鏡店這樣的傳統渠道。”張昊晨說。
按照這個邏輯,雷鳥創新才選擇與博士眼鏡合作。
但有一點值得推敲的是,這次合作雖然聲勢浩大,實際落地效果還有待觀察。8月底釋出的半年報中,博士眼鏡提到,公司智慧眼鏡鏡片驗配服務的營業收入規模和佔比極小,短期內對公司經營活動不會產生重大影響。同時財報中坦言,與雷鳥的合資公司尚未設立,合資雙方尚未出資,研發設計工作亦尚未啟動。合資公司的未來經營情況存在未知性,提醒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一邊博士眼鏡的提醒令投資者不安,另一邊股價大漲之際,博士眼鏡的高管們開啟了減持。11月19日,公司釋出減持公告稱,包括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致行動人在內的五名股東,計劃減持數萬到數百萬股不等的公司股票。受此影響,博士眼鏡19日盤中跳水跌停,收盤報41.28元。
12月4日晚,博士眼鏡釋出最新公告,上述減持的股東之一、第四大股東江西江南道本次減持計劃已實施完畢,合計減持1.0342%公司股份。Wind顯示,此次減持參考市值為7402.84萬元,是2018年以來發生在博士眼鏡身上的最大一筆減持。
(文中陳立、王剛為化名)
(作者 |陳大壯,編輯 |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