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國居民愛存錢是全球出了名的,儲蓄率高達43.4%,遠超發達國家。老百姓愛存錢,主要是為了應對失業、疾病等不時之需。同時,現在股市、銀行理財、基金等理財產品風險較大,一些厭惡風險的投資者把錢存入銀行,以確儲存款安全。
儘管國內老百姓都愛存錢,但是家庭之間的存款差距還是比較大。有些家庭的銀行存款只有幾萬元,而還有一些家庭的銀行存款達到上千萬。為此,有機構把家庭存款分成8個等級,而多數家庭無法跨越第四層,讓我們一來了解一下,你在哪一層?
第一層,溫飽階層
如果你家的銀行存款在10萬元以內,就屬於溫飽階層。國內這類家庭數量比較多,之前就有央行資料顯示,國內10萬元以內的家庭佔比高達90%。溫飽階層收入不高,各種費用支出較大,這類家庭一年忙到頭也存不下多少錢。當然,溫飽階層雖然要比5.6億沒有存款的人要略微強一些,不過在抵禦各種風險方面,還是比較脆弱的。
第二層,小康階層
如果你的銀行存款在10-30萬之間,就屬於小康階層。主要原因是,銀行大額存單的門檻在20萬,而國內三口之家的平均存款達到30萬。此外,如果擁有10-30萬存款,就能應對短期內抵禦失業、疾病等突發事件。總之,小康階層還是有一定抵禦風險的能力,即使遇到突發事件,至少在短期內不會向親友借錢。
第三層,中產階層
如果你的銀行存款達到30萬-50萬之間,就屬於中產階層。之所以認為30-50萬存款是屬於中產階級。主要原因是,普通家庭如果透過自己的努力,是完全有可能達到中產階層的水平。而且中產階層這類人群雖然收入不算很高,但是工作相對穩定,每個月總能存下一些錢。而在日積月累後,存款很容易達到30-50萬。
第四層,資產階層
如果你的銀行存款在50至100萬之間,就屬於資產階層了。而多數家庭的存款達到50-100萬就已經很好了,普通工薪族是無法跨越這個資產階層。主要原因是,即使你每年省吃儉用存下5萬元,要想存到50-100萬,也要花費10-20年的漫長時光。而能夠達到資產階層的家庭,主要是由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企業中高層管理者等。
第五層,高淨值階層
如果你的家庭存款在100萬至500萬之間,就屬於高淨值階層。高淨值階層都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不用再為生存而擔憂,他們所擔心的是,如何才能抵禦通貨膨脹,以應對存款購買力的下降。家庭存款能達到富裕階層的人主要是由,炒房客、國企高管、小企業老闆等人群組成。如果你的存款達到500萬,銀行就會把你作為高淨值客戶,邀請你參加私人銀行,享受專業的理財服務。
第六層,富裕階層.
如果你的家庭存款在500萬至1000萬之間,就屬於富裕階層。富裕階層關心的是如何能使自己的資產保值增值。通常能達到富裕階層的人群,主要是由大城市的拆遷戶、民企高管、中型私企老闆組成。
以上海拆遷戶為例,只要你擁有一套50多平米的老房子,一旦碰到拆遷,就能獲得800萬左右的拆遷補償款。事實上,如果你的家庭存款在500萬至1000萬之間,那在國內是屬於妥妥的富裕階層。
第七層,千萬富豪階層
現在國記憶體款只要低於一個億,就算是千萬富豪階層。資料顯示,我國約有221戶家庭的存款超過1000萬。這類千萬富豪家庭,主要是由上市公司大股東、炒房客等人群組成。比如,一些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在新股上市之前,以很低價格突擊入股,而等到企業上市之後,只過非流通股解禁剛過,就可以向二級市場拋售股票,很快就會成為千萬富豪。
第八層,億萬富豪階級
現在存款只要超過1個億,就算是億萬富豪階層。能達到億萬富豪的人口數量非常少。據說國內只有13萬戶。家庭佔比更是0.02%。這相當於每一萬人當中,只有一個億萬富豪。而能達到億萬富豪階級的家庭只有兩類人群,一個是大型民營企業老闆,另一個是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普通人是一輩子也不可能達到億萬富豪這樣的身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