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內卷下去,所有人都將會是輸家。
2024年,網際網路討論度最高的詞語中,“內卷”絕對能排前三。
小到街頭的小攤販,奶茶店的店主,大到網際網路企業、光伏、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全都捲入了內卷的漩渦。
這本來是一個經濟學概念,指在資源有限情況下,投入人力越多,人均收入越低。
但在當下,它卻成為席捲各行各業的“緊箍咒”——企業打惡性價格戰換銷量、員工加班拼時長拼效率,但最終收益卻不斷走低。
一個最能說明國內“內卷”的典型案例是:歐洲人拿中國的光伏面板當圍牆當柵欄。
由於中國的太陽能面板價格太便宜了,價格最低跌到0.8元/w,比水泥板還便宜,很多歐洲人直接買來當作圍牆使用。
好好的科技成果卻當成了廢物利用,真的是暴殄天物,而且還引發了國際上對於中國光伏產業的警惕。
國內光伏業龍頭,董事長鍾寶申說,他有一次去能源局開會時,一位領導總結當前光伏行業是“內卷外化,低價捱罵”。
更確切來說,這個行業競爭陷入了燒現金流比拼“看誰先倒”的怪狀。卷低了價格,換來了虧損,結果還是罵聲一片。
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汽車行業也不例外。
資料顯示,2023年國內上市的18家車企6家虧損,另外12家利潤之和加起來還趕不上豐田一家。
背靠吉利和百度的極越汽車,以及哪吒汽車逐漸要被淘汰出局,小鵬、蔚來這些頭部的車企基本上都是虧損的狀態,“賣一輛虧一輛”。
1)席捲各行各業的“內卷”之風,究竟是如何刮起來的?
用低價競爭,換市場增長,形成規模的絕對優勢後,再精細化運營換利潤,這是消費市場高速增長期的典型打法。
但需要看到的是,居民消費需求已經發生巨大變化,人口紅利帶來的增長奇蹟也很難持續,當外部需求放緩時,還在追求“規模優勢”“極致效率”,這套模式就變成了“卷生卷死”。
內卷這場遊戲,沒有人是贏家。
就在去年,電商平臺的僅退款更是引發眾多店主的抗議。
我們也和很多做電商的小老闆聊過天,大家都表示,別看他們營業額一年幾百萬,上千萬,最後算下來還虧本,要不是想到還有那麼多員工要養,他們早就不幹了。
這個競爭壓力,也在向供應鏈上游傳導。
還有江浙一帶的老闆,看到如此內卷的環境,利潤從10%,壓縮到現在不到3%,而且賬期動輒就是大半年,還給的是商業兌票,如果這個公司後面出了點啥問題,要賬什麼的,那就徹底完蛋,一毛錢也要不回來了,都是純賠的。
於是有些老闆就打算收手,安撫好老員工,做好賠償後,就徹底把工廠關掉了,反正以前靠著時代紅利也攢了不少錢,這輩子夠花就行了。
市場經濟講究的就是賺錢,盈利。任何一家企業賺不到錢,不斷內卷下去,始終都是走不遠的。
而這一切,最終導致的就是各行各業就業容量萎縮,可以說是全民都在為“內卷”買單。
正式因為看到內卷競爭的害處,國家終於出手了。
2024年7月的中央會議中指出“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
同年在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更是明確指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範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
2)一場“反內卷”風暴正式打響。
很多人可能還沒有留意,對於反內卷的政策表態已經升級了。
最開始提到反內卷的時候,用詞還只是“防止”,如今則是“綜合整治”。
從這個表態的轉變來看,“反內卷”勢必要全面鋪開,覆蓋各行各業。
早在去年,國內便有多個行業公開呼籲,要加強行業自律、抵制惡性價格競爭,讓行業重新健康發展。
2024年8月,中國水泥協會發布《關於徵求加強水泥行業自律政策建議的函》,要求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
12月,光伏行業中國光伏行業協會聯合16家光伏頭部企業召開專題座談會,就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強化市場優勝劣汰機制等進行交流。
同月,12家風電公司簽署了《中國風電行業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環境自律公約》,抵制低價惡性競爭。
行業在呼籲,企業家也在站出來明確表態。2024年底,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就明確表示,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內卷式’惡性競爭,不搞大躍進式的惡性發展,不追求短期銷量目標,放眼長遠,堅持長期主義。
不過,與其他行業大張旗鼓的高調錶態不同,2025年開年外賣就悄然打響全方位“反內卷”第一槍。
上週,「美團逐步取消騎手超時扣款」的詞條衝上了熱搜,並且在元旦後在全國全面上線“跑單滿12小時下線休息”的防疲勞機制。
超時對於騎手來說就意味著收入減少,為了準時送達,騎手是一刻鐘都不能放鬆,時刻緊繃著穿梭在各大街頭。
在生活、經濟等多方壓力下,騎手小哥都希望每天能“多跑幾單”,工作強度愈發緊張,收入天花板也始終無法突破。
如今美團主動修訂規則,釋放了一個明確的訊號:那就是平臺不再鼓勵“單王”式的內卷競爭。
從收入分佈來看,月入過萬的單王畢竟是少數,大量騎手還處於中位數收入期間。但人人又都想當“單王”,引發了拼時長、拼速度的“內卷”。
現在有了“上限”,收入分配也更加公平,對於騎手而言也解除了心頭的一大焦慮點,終於能喘口氣了。
叫停的同時,還有疏導。美團透過“取消超時扣款”就是個典型樣本,從負向激勵轉向正向激勵,騎手送慢了不再扣錢,送的好還有激勵。
這個訊號再明確不過,從拼效率變成拼服務,讓騎手之間拼單量的互相競爭,變成服務顧客為導向的競爭。
在為產業鏈下游的騎手鬆綁的同時,美團還在為產業鏈上游的商家減負。
新年剛開始,不少餐飲老闆在社交平臺上曬出美團的“新年禮包”——後臺直接收到現金獎勵,少的數千,多的上萬,有零有整。
這是美團近期剛剛面向商戶推出的10億助力金補貼計劃,裡面既有老字號,也有社群小店,只要是認認真真搞產品創新、升級服務的,都有補貼。
這其實是,平臺透過主動讓渡利益,向全行業釋放風向標:不要再低價內卷,要回到產品和服務的良性競爭上來。
現在餐飲行業產能過剩,已經成了一片紅海,不少商家將經營當成了淘汰賽。
為了更多的訂單,商家拼命砸錢做營銷,價格不斷下調,當一家商家這麼做的時候也許還有點成效,可當所有商家都這麼玩,最終把獲客成本抬高到無法承受,利潤全被“內卷”卷跑了,這就是一場餐飲版的“囚徒困境”。
現在平臺主動出手,打破了這種競爭僵局。
這筆補貼金額雖然不多不少,但對於拼現金流的餐飲商家來說是“及時雨”,能夠有更多的信心,放在產品、服務創新上來。
在這之前,美團還大刀闊斧改進了流量分配機制——弱化營銷因素在流量分配中的權重,鼓勵餐飲良性競爭。
要知道,對於平臺型企業而言,流量就意味著直接的現金收入。如果流量分配機制不再傾斜願意買量做營銷的商家,那麼勢必會影響到平臺的收益。
但美團依舊還是邁出了這一步,透過犧牲自我利益的革新,給全行業帶來表率:外賣關乎萬千實體商戶和外賣騎手小哥,必須要回到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中來。
信心比金子更寶貴,當下“內卷”困境中更是如此。外賣平臺這種激勵政策的導向價值,其實比發多少現金,意義要更加重大。
3)“反內卷”,決心要更堅定
反內卷,不在於高調的口號,而是要出實招、見實效。
新年剛開始,外賣行業默默用一連串的實際行動,給社會做出了表率。
能看到的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逐漸跟上行動了。
比如攜程探索的四天工作制,以及春節期間給客服員工更多假期;比如京東主動為2萬多名
客服人員漲薪,平均漲薪2個月,這些也都是實實在在的“反內卷”舉措。
包括電商平臺在探索的取消僅退款,改進售後機制。這不僅是讓賣貨的商家不要再內卷服務,更是為小商品製造業上游鬆了綁。
客觀來看,“內卷”也許是市場經濟發展必然經過的一個階段,但一定不是最終結果。市場自身具備一定的調節能力,當然這種調節需要全體企業,甚至市場中所有人都參與其中。
“反內卷”也絕不是否認市場競爭,而是要從無底線的惡性競爭逐漸調整為良性競爭,最終可以改善員工的生態環境,企業的生存環境,以及提高整個市場的執行效率。
只是,我們都知道反內卷是一場制度與人性的複雜博弈,想要改變這種內卷的社會氛圍,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喊喊口號即可,需要更多的企業親身加入。
如果說,最複雜的外賣行業,在2025年率先用實際行動默默開局,其他的行業也不能再坐等了。
畢竟還是那句話,信心比金子要更寶貴。迴歸正常、迴歸有序,這才是正常有序的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