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這幾年市場變化實在是太大了,2021年上半年整體的房價還是傾向於向上走的趨勢,2021年下半年基本上就開始走下坡路了,短短半年時間,市場的變化讓很多人都沒有預測得到!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所以人口對於整個房地產市場是呈現於長效的形勢推動的。
根據資料顯示,我國的新生金額正在斷崖式的夏天2017年出生,人口有1,758萬人,一路跌到2020年僅有1,200萬人,2021年1,062萬人,2023年更是跌破了1,000萬,僅有902萬人,是創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低值。
短短僅有6年時間,出生人口基本上就接近腰斬了,以目前的資料來看,2024年出生人口約為850萬左右,相比2017年過去7年時間下跌超過50%。
這種形式還在加速的下滑,我國放開了二胎三胎政策,生育的數量仍沒有得到有效的反彈,這種表現,並不是說單純的解除生育限制就能提高年輕人的生育意願。
現在很多00後已經是不婚主義了,對於生育小孩那更是後話了,而90後也有很多處於單身的狀態或者是結婚了,最多最多生育兩個小孩。
低生育帶來三個巨大的挑戰!整個嬰幼兒產業鏈正在遭受著前所未有的衝擊,最簡單的就最近這兩天我看到鎮上有幾個幼兒園正在轉租了,因為嬰兒頭已經過完了2017年至2020年出生的那批人該上幼兒園的也基本上該上完了。
從上游的奶粉、尿布生產商到,中游的婦科、醫院再到下一個早教幼兒園,這些都會面臨著巨大的衝擊。根據資料顯示,2023年全國有不少於2000家嬰兒店關門了有近10萬元。面臨著失業,這裡的是母嬰店,只不過是少數統計,我身邊看到的母嬰店都有好幾家了,全國可能在這個基礎上都不知道多少倍。
養老金的支付壓力不斷的增大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到老齡化社會了,根據資料,預測2035年65歲以上的老人將達到4億人。
現在養老金的支付壓力真的變得越來越大,因為需要好多個年輕人購買社保才能供養一個老人退休。
所以在今年的10月1日養老金並軌了,另外現在很多年輕人不太願意購買社保了,一方面是真的經濟壓力大,另外一方面是延遲退休。在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未來年輕人還要承擔養老風險越來越大,養老金收支平衡也會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勞動力出現短缺,我國的人口紅利正在迅速的消失,多個行業已經感覺到招工難了,要麼就是工價很貴。特別是在製造業服務業等一些勞動型集體產業,企業的用人成本將持續的攀升,而且這些企業沒有太大的利潤,所以利潤空間不斷的被壓縮,很多企業也不得不進入到自動化時代。
年輕人不願意生成本的原因也是非常的簡單:第1點住房成本非常的高,假設在一線城市,一個家庭買套房結婚生於一個小孩,綜合成本是普遍超過300萬的;即便是在三四線城市,這個數字也能來到150萬以下。
還有現在的小孩內卷,不管在哪,一方面都選補習班興趣班什麼課外擴充套件活動等等這些引起了巨大的衝突!
第2點,真的觀念發生變化,當一個經濟體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經濟就會放緩放緩慢,有錢的人就會選擇疾病,沒錢的人就會選擇結育,在日本韓國都出現。
面對生育的問題,智囊團給出了四大建議:在今年2月份梁建章團隊釋出《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4》,提出了一套系統的解決方
現金補貼,建議按子女的數量進行補貼,一個孩子的家庭每個月補貼1000元,兩個孩子的家庭補貼3000元,三個孩子的家庭。補貼6000元,預計財政每年開支約為1.3萬億元。
稅收社保優惠,兩個孩子的家庭減半,減少個人所得稅以及社保,對於三個家庭,那直接就是全臉,這樣可以額外的增加家庭收入。
買房打折扣,一個家庭的孩子買房打9折,兩個小孩的情況下打7折,三個小孩打5折,同時也給予房貸優惠政策。
配套設施完善,提倡男女平等的廠家制度,大幅度的設立公立幼兒園提高小孩的整體養育成本。
這個方案一發出來是得到廣泛的年輕人認可的,因為年輕人生育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養育成本上的支出,如果能夠這些東西全方面的執行下來,年輕人整體的生育壓力沒這麼大,那麼他們就會有考慮生育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