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討論美國佬的一驚一乍,我們作為普通老百姓究竟該如何去應對呢?本文從三個方面和大家分享,另外本文一共四個部分,最後一部分的提示很重要,大家不要忘記。
一,老美的困局
昨晚美聯儲表示放緩降息,全球資產遭到血洗。鮑師傅認為美國經濟已經擺脫了衰退風險,而通脹依舊高企不下。
美國經濟擺脫衰退,市場普遍認為是AI發力,實際資訊業在美國GDP中的佔比很低。真正的原因是這兩年不斷擴張的政府支出。但是寬財政這個重要的變數,在新的一年中將會有很大的變數。馬斯克領導的「狗狗部」(DOGE)就是來壓縮財政支出的。
你壓縮財政支出,就要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給的方向是製造業迴流,但你讓時薪60美元的美國人搞製造業,打算賣給誰呢?何況華爾街的巨頭們習慣來賺快錢,搞實業是一點興趣沒有……
如果依舊寬財政,那就必須降息!否則光是美債利息,每年就要花掉財政收入的27.47%!老川只能借錢,但不降息,就是借高利貸還低息貸款,這你受得了?
所以,不難發現,老美的未來充滿不確定,而降息是最折中的路線。如果放到兔子和鷹醬博弈的大背景下,這更像是現任下臺前又一次瘋狂的無節操輸出,就是要噁心下任。一出甩鍋大戲,硬生生把我們給整焦慮了……
二,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那為啥GJD出手了,似乎市場也不買賬?其實這就是GJD聰明之處,誰還不願意拿點便宜貨啊!?結果就是善良的散戶扛下了一切,你有沒有想過,實際這背後就是資訊不對稱導致的?
資訊不對稱,直接的後果就是「羊群效應」!就拿這個事情來說,先是各大媒體用驚悚標題製造焦慮,然後就是各種訊息充斥著聊天群、直播間,然後就一傳十,十傳百,大家就慌了神!大多數人都不會想著要去思考下,這是不是真的?因為多數人天真的以為,天塌大家完,實際股票市場,是天塌了,你扛著,我先撤!
避免這種局面,就要不從眾,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其實就算參與交易的他有八百個心眼子,但最終所有的一切都會反映在交易資料上。只要你對交易資料有深刻的理解,上面這些都不重要。
但是大多數人看交易資料,其實看的就是很表面的東西,而我這些年也一直在努力尋求突破這一障礙,直到我碰到大資料分析,大資料分析強調的是對應關係,而不是傳統的因果關係。
就拿今天的市場來說,像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戶資料分析系統,就會顯示:今天大批個股進入了「鎖倉區」,也就是機構資金鎖定倉位,不參與交易。很明顯,機構是看懂了這裡面的奧義,就不參合到散戶為主的大逃殺了。
可能有的小夥伴比較好奇,為什麼我能夠看到機構行為,實際機構行為雖然和散戶行為不一樣,但是其本身就具有連續性、規模性和重複性的特徵,就特別適合大資料分析。而我們都清楚,股票的定價權本身就是機構投資者在掌控,瞭解了機構交易行為,就沒什麼可焦慮的了。
三,機構在鎖倉,你在做啥?
就像剛才說的「鎖倉區」,一旦股票進入鎖倉區,就意味著是散戶在主導股價,這時候別看股價可能反覆波動,但實際壓根構不成任何威脅。可是看不到機構行為的你或者他,就會變得很焦慮,然後看看周圍的人再說行情要崩了,那還不趕緊出局啊!就像下面這隻股票:
回頭看,我們會發現前期的震盪根本不是事,但當時看,股價高位下來之後,一波比一波調整的幅度大,再不出局,就等於把前期的利潤都擦了,這你受得了?於是乎倉皇出逃,再之後,就是把大腿拍腫。
如果看大資料的話,就會發現其實圖中橙色框部分,雖然股價調整幅度一浪高過一浪,但實際卻是機構進行了鎖倉,絲毫不用擔心,結果就是不久之後,股價重拾升勢。
相反有的股票如果是出於機構觀望區,那就危險了,比如下面這隻股票:
從圖中可以看出,股價早早進入了「機構觀望區」,說明機構已經不再參與交易,結果就是股價就算反彈,也很難持續。
所以,當你透過大資料分析工具觀察市場之後,就不會被今天的各種焦慮輸出弄得自己不愉快了。
四,重要提示
很明顯,機構們已經動手了,但我們該如何跟上呢?其實關鍵還是看機構大資金的選擇,但是市面上很少有對機構資金進行全域性性觀察的,你知道到底哪些股票裡面有機構資金參與,同時還是很積極地嗎?看下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實際「機構庫存」資料正在全面回落,事實就是機構資金鎖定的目標永遠都是少數幾個,而不是所有的股票,這才是我們真正要關心的。
真相很殘酷,但不知道真相會更殘酷。本篇就聊到這裡,關注老概,隨時隨地帶給你不同視角。
宣告以上相關資訊是本人在網路收集,希望大家喜歡!部分資料、資訊,如有侵權,請聯絡本人刪除。本人不推薦任何個股與操作。所有以本人名義涉及投資利益關係的,都是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