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月30日訊(記者 趙昕睿)併購市場在去年多項政策支援下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繼併購六條出臺後,併購重組數量顯著增長。這一情形不僅重塑企業發展格局,也為券商投行業務帶來新契機。
據Wind資料顯示,A股2024年全年共披露了131單重大資產重組專案。四個季度分別披露了19單、25單、32單及55單,重大資產重組數量逐步上升。其中,四季度重大資產重組數量顯著增長,正逢併購六條出臺之際,較前三季度平均值增長了117%。業內人士稱,併購六條後,併購重組披露數量是以往2年四季度的2-3倍,積極參與併購市場的企業大多以早做籌謀,以及在同一控制下的資產注入企業為主。
2024年併購市場活躍離不開政策發揮的積極作用,2025年政策面也在持續發力。1月17日,國新辦“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釋出會上提到,下一步,將以中央企業重組整合為抓手,深入推進國有經濟佈局最佳化和結構調整。1月23日,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國新辦釋出會上明確表示,支援證券基金經營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開展併購重組,透過投資銀行、投資機構建設進一步增強服務新質生產力、服務居民財富管理的綜合能力。進一步支援證券基金經營機構透過併購重組,促進市場的多元化和層次化發展。
Wind資料顯示,以首次披露日為統計口徑,2025年內,A股市場已披露643單併購重組事件,其中,13單為重大資產重組專案。顯著增量下,記者也得到部分反饋,目前實際落地的併購專案數量不多,交易雙方對於報價差異需不斷協商,加大了撮合難度為主因。
展望2025年併購市場,國泰君安研究團隊認為,隨著鼓勵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的相關政策加碼,疊加產業自身需求推動下,國內企業併購重組需求迎來較快增長,有望迎來產業併購重組浪潮。
頭部券商主導併購市場格局
在併購重組市場的蓬勃發展中,券商積極參與,進一步體現競爭格局。Wind資料顯示,合併券商獨立財務顧問及財務顧問收入統計,2024年併購重組專案共計293單,由61家券商保薦承銷。
從交易數量來看,排名居前的券商有中金公司(63單)、中信證券(53單)、中信建投(15單)、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13單)、開源證券(12單)、中金香港證券(11單)。
香港作為中資券商國際化的重要平臺,部分券商借助香港子公司拓展併購業務,如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和國泰君安。三家券商香港子公司保薦數量分別為4家、11家和1家;交易金額則為18.89億元、281.26億元及0.96億元。其中,部分併購重組仍在進行階段或已透過董事會預案。
從交易金額及市場份額來看,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東方證券和中銀國際證券排名前五。
併購浪潮下,複雜的“蹺蹺板”關係
併購重組市場的顯著增量,被視為新一輪浪潮,也引發市場對其與 IPO 是否形成蹺蹺板效應的廣泛討論。
根據財聯社記者先前報道的IPO年度行情,各項資料顯示,2024年IPO在審企業與上市家數在近三年中均創下新低,撤否家數則創下近三年新高。三大交易所相比,北交所成為IPO受理家數最多板塊,成為券商佈局的新熱土。
結合多位投行人士觀點,IPO發行節奏仍保持從嚴從緊態勢,目前發行節奏相對緩慢。在此背景下,多數企業將目光轉向併購重組市場,推動了該市場業務量顯著增長。
從政策面看,新“國九條”、併購六條政策相繼落地,進一步促進了併購市場活躍度。Wind資料顯示,2024年全年公告了131單稽核類併購重組專案,與2023年同期相比增長19.09%。131單專案中,有59單是在“924新政”以後公告的,佔比超四成。其中,有62家企業披露了交易總價值,剔除重複項後,交易金額合計3089.03億元,較2023年增長了117.30%。
在IPO收緊及政策支援下,併購市場專案數量有所增長。但在業內人士看來,IPO 與併購重組業務關係並非簡單的此消彼長。廣發證券指出,推動併購重組市場活躍度提升的核心驅動因素是產業邏輯及政策催化。未來,隨著產業經濟、資本市場進入新常態,預計兩者之間的蹺蹺板效應還會進一步弱化,更多是同頻共振。也有券商投行負責人表示,併購重組並不是唯一的選擇,未來更多是與IPO齊頭並進。
從投行業務開展情況來看,券商需綜合政策和市場變化等多方因素,選擇最適合自身發展的資本市場運作模式,兩項業務更多將同步發展。相比較而言,併購重組業務將成為多數券商重點發力板塊。
業內人士還從業務本質剖析,併購重組涉及多方博弈,而 IPO 更強調各方協同合作。二者雖存在差異,但在資本市場中相互補充,共同服務企業發展與市場資源配置。
併購重組挖掘撤否IPO價值,聚焦硬科技
在併購重組與 IPO 的關聯中,上市公司正不斷從撤否IPO中“淘金”。
Wind資料顯示,以首次披露日為統計口徑,2024年所披露的131單併購重組中,共計6單涉及以往撤否IPO。4家為科創板IPO,分別是尚陽通、聯適技術、欣諾通訊、皓天科技,另外2家為創業板IPO,分別是科凱電子和速度科技。參與併購重組市場的企業多數來自科創板,也反映出科技領域在併購市場的熱度。
結合多位投行人士觀點,當下硬科技為主陣地,從行業來看,其中以半導體為首的併購專案正呈井噴式爆發。國金證券認為,結合當前政策導向,併購重組的貝塔行情主要聚焦於新質生產力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兩大方向。以醫藥生物、機械裝置、電子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成為併購重組的活躍領域。
跨境併購升溫,中企加速國際化步伐
跨境併購在 2024 年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記者留意到,自併購六條釋出後,多家券商披露跨境併購專案,至少包括銀河證券、華泰聯合證券、東方證券、五礦證券等,都在積極佈局跨境併購市場。
根據CVSource投中資料顯示,2024年共計完成165單跨境併購專案,同比上漲25.00%;其中出境併購87筆,入境併購78筆。其中,披露交易金額的共計135單,總金額為169.59億美元,同比上漲34.81%。中企跨境併購市場呈增長趨勢,上市企業正透過跨境併購積極拓展海外業務,加速國際化程序。
展望 2025 年,在政策持續引導下,併購市場有望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渠道。產業併購、“硬科技”併購、市場化併購將成為主旋律,併購市場業務機會的增長也將進一步強化券商投行競爭力。
(財聯社記者 趙昕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