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決定了晶片產業發展的天花板。
美國很清楚現在的傳統晶片產業,上限已經接近了,根本無法阻止中國晶片國產化。
而中國也知道中美雖然是全球貿易穩定的基石,但除了亞洲。
美國隱形的和顯性的經濟殖民地遍佈全球,從來不缺商品和服務。
最近5年來,中美總是在半導體產業領域較勁,晶片封鎖愈演愈烈。
美國最初的封鎖是科技企業,限制高階晶片對華出口。
然後又逐步升級,限制歐洲的高階高科技裝置進入中國市場。
今年更是直接拉黑了140家晶片科技公司,這些晶片公司都是中國第三代半導體企業,以此來阻止中國積體電路產業的發展。
而中國在美國晶片封鎖的第二年,就開始了消費領域的晶片國產替代,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鏈,不斷縮小與歐美晶片巨頭的差距。
這場晶片產業,你來我往的博弈,並不是表面那麼簡單。
美國知道中國晶片國產化阻止不了。
中國也知道美國在高科技製造領域,對中國市場也有依賴,雙方互為制肘。
這一輪又一輪的晶片戰,一次又一次的封鎖,歸根結底是雙方在爭奪未來新能源經濟和高科技製造產業的主導權。
中國出現全面自主的科技企業,讓美國嗅到了危機
2000年中國加入美國主導的WTO貿易體系,成為了世界工廠,外貿這輛經濟馬車,撐起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但這個過程中,我們的企業並沒有技術和市場地位優勢,而是純粹的靠人口紅利,廉價的勞動力,來換取下游製造業的微薄利潤。
這一時期中國的製造業是1.0模式,比如聯想貿工技模式,企業利潤低,員工工資低。
美國掌握貿易和科技產業主導權,自然是樂意中國為美國提供廉價商品的。
隨著中國產業迭代升級,一部分領域出現了一些優秀企業,慢慢地提升了產業利潤,可以融入全球市場的供應鏈。
這個階段就是產業和企業經營的2.0版本,全球分工合作中,歐美還是佔據主要的技術,但利潤的壟斷地位略有下降。
而中國企業技術自主差一點,但產業利潤高一些了,不再是依靠廉價人工市場,比如小米集團和吉利集團。
這兩個版本的製造業迭代和企業經營模式升級,對歐美產業利潤的主導地位,影響都比較小,美國也沒有特意封鎖。
一直到華為的出現,華為的高科技產品,都是自主研發模式,專利和技術規模不斷增長,更是擁有全球領先的晶片設計公司。
美國嗅到了危機,開始在全球封鎖華為,把華為從全球晶片製造產業鏈踢了出去,讓華為孤掌難鳴。
華為這類3.0版本的企業,不僅僅是產業利潤的提升,而是擁有了大量自主技術和產業體系,這會威脅到美國核心的產業利益和技術壟斷地位。
美國的封鎖,也讓中國嗅到了風險,加速推進新能源製造轉型,推動晶片國產化,擺脫歐美主導的傳統能源經濟貿易體系和晶片產業鏈。
國產晶片的快速迭代,讓美國感到了壓力
在美國對華為晶片封鎖的第二年,中國其實就開始了反制措施,表面看是透過稀土產業鏈,來遏制美國高科技軍事產品的量產。
實際上卻低調發展中國自主的積體電路產業,用5年時間,解決了中低端晶片的國產替代,消費電子領域的中小晶片供應商,都變成了中國企業。
在美國晶片禁令之前,中國每年需從國外進口晶片,耗費的外匯金額高達4400億美金。
而美國晶片封鎖5年後,中國晶片進口降到了3000多億美金,進口金額減少了近千億美金
同時,國產晶片開始大量出口,5年時間,中國晶片出口貿易已經突破萬億規模,今年僅前三季度就已經超過9300億。
這也是美國突然拉黑中國140家半導體公司的原因,中國晶片國產替代的速度太快了,美國想要延緩歐美晶片被中國晶片替代的速度。
畢竟晶片製造主要市場在亞洲,而不是美國本土,一旦亞洲的晶片貿易的主體市場被中國晶片慢慢滲透。
即使有高通、英偉達、英特爾維持高階晶片市場的貿易,美國也會陷入被動,亞洲市場的晶片製造業利潤,會被中國瓜分一部分。
中國對英偉達反壟斷調查,其實也在中美歐三方默許的,都擔心英偉達的壟斷行為,破壞了傳統晶片產業聯盟,以及新興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
美國表面封鎖晶片,實際上拖延中國的能源經濟迭代和數字革命。
晶片背後是算力和人工智慧,工業革命的紅利已經過了百年了,接下來是數字革命的新時代。
中美都明白誰能構建全新的能源經濟製造和貿易體系,誰能掌握數字智慧科技產業的主導權,誰就是未來科技製造業的世界中心。
美國表面封鎖晶片,實際上是要拖延中國實體製造業新能源化,智慧化發展的速度。
新能源製造領域,美國已失了先機,現在智慧化賽道,如果再失去先發優勢。
美國就會失去世界科技中心的位置,只剩下一個金融中心的空殼了。
美元能夠換來全球商品和服務,躺在全球經濟體上面享福,就在於高科技製造的主導權和金融資本的壟斷。
美元濫發已經導致美元信用慢慢崩潰了,留下了36美元的債務窟窿。
若再失去持續吸血全球經濟貿易和實體制造的能力,美國就輸了。
寫在最後
中美的晶片和科技製造競爭,越來越激烈,特別是汽車製造業,汽車產業是數字化和智慧化的商業場景入口。
表面是汽車產業利益之爭,實際上是未來能源經濟和高科技製造的主導權之爭。
你覺得在數字智慧商業時代,即將到來之際,中美誰是最後贏家,分享你的觀點,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