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眾投資理財方式之一的股票投資,已經得到廣大投資者的認可,投資股票市場也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投資者都想在股市中掙大錢,但作為一種投資,有賺就必然有賠,而且賠錢的比例往往比較大。也許有的投資者認為,股市裡賺錢無非是低買高賣,然後重複操作,就可以不斷獲利。這話似乎很有道理,也很正確。然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很多時候往往買的不是低點卻賣在了低點;該賣的時候沒賣,該買的時候沒買。
造成投資失誤的原因就是投資者不知道如何把握買點和賣點。也就是說,投資者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要在什麼時候買,在什麼時候賣,更沒有一個合理的止損和止盈計劃,這在股市中是非常危險的。我們除了要關注賬面上那些時刻變化的數字,更重要的是要關注隨時到來的風險與機遇,也就是關注買點和賣點的提示訊號,只有這樣,才能在股市中做到遊刃有餘,張弛有度,實現穩定的獲利。
股票交易,其實就是兩個字:“買”和“賣”!既然是買賣,那麼我們怎麼才能賺錢呢?說白了,就是四個字:“低買高賣”!
然而,事與願違,在大部分的交易中,我們卻偏偏會“高買低賣”,很多的人都自信滿滿的認為買在了低點,沒有想到最終卻是買在了山頂,成為了高高的站在山崗上的人。
那麼,究竟如何才能買在最低點,而賣在最高點呢?真實的答案是:
股票交易的過程中,你永遠都不要奢望真的可以買在最低位和賣在最高位,因為這是很不現實的。如果真有那樣動不動就說自己翻倍的高人,很有可能是十有八九是個騙子,或者只是打打嘴盤而已。然而,大多數股民並不具備這種辨別是非的能力。
那麼,什麼叫做“只賺自己有把握賺到的錢”呢?
1、股市只有相對,沒有絕對。
絕對的買在最低點和賣在最高點是不存在的。我們只能儘可能的“買在相對的低點、賣在相對的高點”。我們必須很清楚地認識到這個客觀事實:股市沒有神仙,股市不存在預言家。
2、股票,是靠結果說話的,而不是靠“假如”。
在股市,我們聽到最多的話無非就是:“某某股,我買的時候是10塊錢,後來漲到50塊去了!但可惜我早就賣掉了”,“某某股真猛,今天漲停了!可惜我沒買。”我個人認為:這樣的對話都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
為什麼呢?一方面,股票是靠結果來說話的;另一方面,有些股票,就算漲10倍,你也註定拿不住,如果沒有自己的交易體系,不被套住並虧損就已經是萬幸了。
3、小就是大,慢就是快。
無論是買還是賣,都必須按照自己的交易體系嚴格執行。我們只有自己有足夠把握賺到的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股市裡活得久、活得好!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防止被深套!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持穩定的收益!
比如說,很多人總是嫌股票賺錢太慢,但是一年如果能賺100%還慢嗎?這個數字是很驚人的。實際上,每年100%也並不是難事,如果把目標分解到每個月,那無非就是每月幹6%而已;如果是按“波段”來分解目標,那就是抓2~3個波段而已。
如果一次翻番的行情抓不到,那麼我們也可以抓兩次50%的行情。如果這也做不到,我們可以抓三次33%的行情!難道一年連2~3次機會都等不到嗎?
有好的交易體系,足夠的耐心,讓你守株待兔;成熟的體系,讓你獵豹出擊!達成目標,真的一點都不難!
炒股不用太複雜,一直堅持使用這兩種買入法,實現複利
第一種:回撥支撐戰法
股價在某一重要支撐位出現漲停攻擊,經過一段時間反彈之後,股價再次回到前一次漲停攻擊的起點,這時往往會再次遇到支撐,在相同的價格位置附近出現漲停,這種盤面走勢就叫“回撥支撐”形態。
股價回落遇到支撐時,放量強勢拉漲停,短線仍有進一步上攻動力。盤面特徵是:在底部經過一段時間的盤整後,股價開始放量向上突破盤區,但突破之後股價並沒有維持強勢執行,而是回落到漲停價起漲點附近,遇到支撐後股價再次向上拉起,此時構成較好的買點。
技術原理及操作技巧:既然在某一價位能出現漲停,說明有主力在這個價格附近已經參與,至少其短線成本就在該漲停價位附近,經過一段時間的整理之後再次回到該價格附近時,這勢必再次引起該主力資金的重點關注。即使在出貨階段,主力很多時候不可能把籌碼一次就出貨徹底,再次回到該價格時已經和主力的底倉成本接近,如果不在此進行第二次攻擊,則主力很可能前功盡棄,股價將重回弱勢整理,所以主力往往會繼續拉高股價。這種形態短線介入一般會有20%左右的利潤空間。
如圖1-1所示為八方股份(603489)走勢圖:該股見頂後大幅回落,當股價調整到上市首日收盤價附近時止跌企穩。隨後,股價向上拉漲停,但漲停後股價並沒出現持續上漲,小幅衝高後出現向下整理。股價向下打壓,一度吞沒了漲停板的全部漲幅,然後止跌快速回升,當日收出帶長下影線的K線。之後,股價再次拉漲停,形成突破走勢,構成較好的買點。
如圖1-2所示為雅本化學(300261)走勢圖:該股經過大幅調整後,股價漸漸止跌企穩。隨後,股價向上放量拉漲停,但股價沒有出現持續上漲,而是向下回落調整,吞沒了漲停板的全部漲幅。之後,在前一個漲停板的起漲點附近得到有力支撐,股價再次放量拉漲停,形成短線較好的買點。
第二種:向上突破下降趨勢線
股價向下波動,將至少有兩個明顯的高點連線,且這條直線是向下傾斜的,就形成了下降趨勢線,它對股價短暫上漲具有一定的壓力作用。股價上漲到這條線附近時,一般會得到阻力而向下回落,直到股價最終突破這條線時,才有可能扭轉跌勢而產生一波上漲行情,此時趨勢線失去原有的壓力作用。
如圖2-1所示為九鼎投資(600053)的K線走勢圖:該股見頂後逐波下行,股價一波比一波低,不斷創出調整新低,將多個反彈高點連線成一條直線,就形成一條中期的下降趨勢線。這條下降趨勢線不斷壓制股價向下走低。某日,股價放量拉高,一根漲停大陽線向上突破這條下降趨勢線。說明中期調整結束,股價將出現新的執行格局,隨後出現一波拉昇行情,此時可以逢低介入。
在實盤操作中,遇到這種盤面走勢時,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1)下降趨勢線的時間跨度越長,下跌幅度越大,被突破的意義就越大,突破越為可靠,以後上漲的空間也就越大。
(2)百分比法則。假如某一交易日大陽線向上突破下降趨勢線的幅度超過3%,那麼該下降趨勢線就算有效突破,日後股價上漲的機率較大,投資者應抓住時機買入。
(3)時間法法則。假如某一隻股票收盤價3天向上突破下降趨勢線,那麼該下降趨勢線就自然被有效突破,日後股價上漲的可能性較大,投資者應及時買入股票。
(4)在成交量方面,股價真正向上突破下降趨勢線時必須持續放大,價量配合積極的突破,其可靠性更大,以後上漲的空間也越大。但是,如果出現以下兩種不放量的情況時,則不能簡單地認為是假突破:
第一,股價突破當天因強勢上漲封住漲停板位置,投資者因惜售導致成交量未能放大,這時不能認為是假突破;
第二,股價經過長期下跌之後突然向上突破下降趨勢線的阻力,此時可能由於市場人氣經過股價的長期下跌,仍未得到恢復,觀望情緒較重,或者是行情太過突然,投資者來不及作出反應,這時不能簡單地認為是假突破,此時只要在後面幾個交易日中有補量的現象,則仍可視為有效突破。
最後,在交易過程中,必須竭盡全力使自己的操作方向與當天的市場走向保持一致,儘早捕捉到市場心理的變化。市場心理就像是無形的手,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價格的波動。當市場中多數投資者對某一板塊充滿信心,大量資金湧入,價格往往會順勢上漲;而當市場對某一行業的前景普遍感到悲觀,資金紛紛撤離,價格則可能下跌。因此,交易者需要時刻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及時跟上市場的節奏。
同時,要隨時對市場的強弱進行評價。這可以透過檢測支撐和阻力區、均線以及常用的圖表形態等來實現。支撐和阻力區就如同市場價格波動的堅固防線,價格在接近這些區域時,往往會出現反轉或突破。均線則能夠反映出一段時間內市場的平均成本和趨勢方向,為判斷市場走勢提供重要參考。而常見的圖表形態,如頭肩頂、雙底、三角形整理等,都蘊含著豐富的市場資訊。
此外,還需要能夠準確判斷市場上的潛在動力以及潛在的買方力量和賣方力量。這要求對成交量、持倉量等關鍵資料進行細緻分析。成交量的大小變化,往往暗示著市場動力的強弱轉換。當成交量顯著放大,買方力量佔據上風時,價格上漲的可能性增大;反之,當成交量萎縮,賣方力量佔據優勢時,價格則可能面臨下跌壓力。
在短線交易模式中,要清楚地認識到,不能試圖找頂賣空或摸底買入。這種冒險的行為往往是基於盲目猜測和僥倖心理,而不是基於對市場的客觀分析和理性判斷。回顧歷史,無數投資者因為試圖預測市場的絕對頂部和底部,最終導致慘重的損失。
當現實情況與預計不同時,要果斷採取措施,縮小交易規模或者停止交易。市場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決定了計劃很難完全契合實際走勢。一旦出現偏差,及時調整策略能夠有效規避風險,減少損失。
除了特殊情況,比如重要點位的假突破,每天的交易應堅持只做一個方向。這樣可以避免因頻繁改變交易方向而帶來的混亂和決策失誤,集中精力把握市場的主要趨勢,提高交易的成功率。
最後,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資金規模以及市場的實際狀況,合理運用資金,並嚴格設定和執行止損策略。資金管理是交易的核心環節之一,合理的資金配置能夠確保在市場不利的情況下,仍有足夠的資金儲備和迴旋餘地。